蓝图变现实“鸟巢”诞生 三大技术确保“顺产”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9月18日01:27 沈阳网-沈阳日报 | |||||||||
17日上午11时10分,第29届奥运会主会场———国家体育场工程,在经过了7次35步的精密钢结构卸载施工之后,稳稳地站在北京中轴线上,这标志着“鸟巢”从图纸变为了现实,顺利地“诞生”了。 如何计算出生时间
“如果给鸟巢算生日的话,应该是2006年9月17日上午11时10分。”据2008工程建设指挥部专家侯兆欣介绍,17日上午9时10分,“鸟巢”钢结构开始第34次卸载,最后一次卸载在10时10分开始。钢结构的卸载标志着鸟巢整体将独自受力,具备完整钢结构外型的鸟巢虽然还未完工,但在整个钢结构与支撑点完全脱离的那一瞬间其实就意味着鸟巢诞生了,而这一时间点出现在11时10分。侯兆欣说,这一时间将成为“鸟巢”的法定“出生”时间。 三大技术确保“顺产” 为了确保“鸟巢”顺利诞生,侯兆欣表示,在钢结构卸载环节中,主要采用了三项高新技术。第一是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把世界上最先进的各种技术集合在一起,将35次卸载的每一个点,都精确到毫米单位。第二是计算机同步控制系统,保证整个卸载的78个点都是同步进行。第三是结构监测和安全检测技术,保证每次卸载的成功。就如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血压和心脏都是被监测的,“鸟巢”里也设置了这样一个监测设备,如果发现监测的数据和计算的数据有误差或者偏差很大,就会停止卸载,找出原因解决问题后再继续进行。 层层剥离平稳落地 “鸟巢”钢结构的卸载,采取外圈、中圈、内圈35步逐步卸载的方式拆除钢结构的支撑点。侯兆欣对此解释说,这是出于保证平稳“降落”的考虑,就好像让一个久病的病人扔掉拐杖一样,如果一下把拐杖撤掉,他可能是吃不消的。因此,卸载需要一步一步进行,使整个钢架均匀、同步、持续地受力,最终达到独立承重的目的。 钢材可抗“唐山地震” 据侯兆欣介绍,“鸟巢”所用钢材名为 Q460EZ235,这种钢的强度是普通钢材的两倍,是顶级建筑用钢,性能达到最高级别,而这种钢材完全由我国自主创新研制的,集刚强、柔韧于一体,在承受最大460兆帕的外力后,依然可以恢复到原有形状。这意味着“鸟巢”即使承受“唐山地震”级别的冲击力,依然能保持原状。 “鸟巢”外观基本成形 这次卸载的钢结构总重量达到14000吨,去掉沉重的负担后,鸟巢钢结构外观已基本成形。该工程钢结构屋盖呈双曲面马鞍型,东西轴长298米、南北轴长333米,最高点69米、最低点40米。国家体育场主体结构分成二个部分,即混凝土框架结构和钢结构,混凝土结构被钢结构罩在里面。 美化“鸟巢”更加关键 据专家李兴钢介绍,钢结构卸载完成的“鸟巢”,马上将进行一系列的美化工作,先是钢结构肩部和屋顶次结构的安装,之后是膜结构安装、建筑装修和机电设备安装、基座结构和景观施工等等,“对于一个历史性的奥运会主体育场而言,每一步都很关键、每一步都有难点。”本报记者肖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