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垒世锦赛处处闪亮"螺丝钉" 志愿者自成风景线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9月06日00:15 北京晨报 | |||||||||||
不同分工一样努力 志愿者自成风景线 他们只是374人中的一员,是在不同岗位上的“螺丝钉”,微笑让他们成了赛场上“最可爱的人”,他们的名字都叫志愿者。10天的比赛过去,他们有着不同的收获和心得。 岗位{1}·媒体接待
开幕式一站就是12小时 每当记者坐到看台上的时候,汪皓就会递上当日出场队伍的详细情况。“几天下来,和这些记者都混熟了。”汪皓说,“大家成了朋友,一边忙碌一边互相安慰一声‘辛苦了’,因为我毕业之后也想当一名记者,因此每天为媒体工作者服务觉得很欣慰。” 在对志愿者的采访中,他们一致认为看台上的志愿者最辛苦,不但顶着烈日,经受风吹,还得站着指挥。开幕式的那天,汪皓说她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整整站了12个小时,“擦防晒霜像抹油漆一样。”但她和同伴们却像是一个个永动机,不知疲惫。“我觉得很兴奋,因为我本来就是学校垒球队的队员,所以特别喜欢看比赛,我这个工作还可以不错过精彩的比赛。” “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将自己的水喝完或者带走,而不是留在看台上。”汪皓表达着自己的一个小愿望,因此看台上总会有一个身影,她不但引导和指挥,还会提醒你,“请不要浪费你手中的水。” 岗位{2}·随队服务 照顾运动员就像当保姆 作为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学生,关媛媛的工作是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随队服务,“我觉得我更像是一个保姆,每天围着我的队伍团团转。”说起自己的职责,关媛媛乐了起来,这时候她所看管的博格瓦拉队的教练走了过来,他对着这个小女孩竖起了大拇指,“她很优秀,协调能力非常好,有机会的话我要带她到我们的国家去玩。” 跟队的工作有些繁琐,从接机、安排食宿、安排会议,到陪同游玩北京,关媛媛对每一件事情都非常认真,并且在工作中与队员们相处得很愉快,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是客人,我就是想让他们来到中国能尽量感觉到‘宾至如归’,所以刚开始几天确实比较累。不过我也从他们那里学会了乐观,他们每一场比赛都输,但是每天都很开心,也会在回驻地的车上唱歌。”关媛媛说这是她最大的收获。 岗位{3}·官网记者 新华社老师 指导写文章 何溪就读于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传媒系,开学上大二,出生于1987年的她是志愿者中最小的一拨人之一,但出色的英语能力让她成为了官方网站的英文记者。撰写每天的赛程回顾、新闻发布会摘要以及混合区引语便是她每天的工作。 “刚开始的时候觉得压力挺大的,毕竟是给官方网站写新闻发布会稿件,开始文章写得不是很专业,我们有一位新华社的老师,给了我们很多专业指导。”何溪觉得自己从志愿者工作中受益匪浅,“2008年我就大三了,想多积累经验,希望到时候还可以为奥运会服务。”何溪最后告诉记者:“最开心的事情是接触很多不同国家的人,很多选手送给我他们队的徽章,还有,我终于和偶像吕伟合影了。” 晨报记者 李莹
上图为志愿者头顶烈日在看台上服务。 晨报记者 李木易/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