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垒世锦赛赛场“无警察” 体验赛场“隐身”安保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9月05日10:37 中国体育报 | |||||||||
在国内以往举办的大型赛事中,人们已习惯有众多警务人员维持秩序,但是在第11届女垒世锦赛的赛场内,人们看不到穿着制服的警察,即使是赛场外的各功能区,穿制服的警察也寥寥可数。对此本届女垒世锦赛的安保副主任、丰台区公安分局副局长贾福清介绍说:“以往在场馆内遇到简单的治安类问题,都是由民警和武警处理,无形中会给观众增加压迫感。现在,如果观众间产生一般纠纷,将首先由安保志愿者出面协调,如解决不了再由执勤民警处理,这将有利于创造更轻松和谐的观赛氛围。”
女垒世锦赛的安保团队由民警、武警、保安员和安保志愿者组成,同时赛场的警戒级别分为4级,不同的警戒级别动用的安保人员数量不同。据了解,最高级别警戒状态下,会有400余名安保人员在岗。而平时100人左右。 贾福清说:“本届赛事志愿者成为安保工作的新生力量,他们全部经过专项培训,大多数安保岗位均由安保志愿者承担。” 据悉,女垒世锦赛的安检工作实行“远端安检”,在四个出口设置安检系统,由经过严格培训的志愿者保安员进行安检,观众先通过安检后再验票。远端安检能够把隐患拦在赛场外较远处,又为观众进入场地后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不再像以往全部由民警在看台出入口执行安检任务。 女垒世锦赛的安保工作中还增加宗教和礼仪培训,使安保人员在工作中能够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同时妥善处理由于宗教引发的敏感问题,有效维护公共秩序,让国际友人感受到中国安保工作的高效服务。 在轻松的外表下,本次比赛安保工作其实非常严格。据贾福清介绍,即使是在人群散去后的晚间,整个体育场内仍有35个岗位的民警在执勤。从场面上看,安保人员似乎缺少了过去的“威严”,但从服务于整个赛事的角度看,安保人员结构和执法方式的调整,为比赛创造了和谐、人性化的良好氛围,这也正是人文奥运在女垒世锦赛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