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垒世锦赛志愿者杨欣竹:每场比赛至少20次折返跑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8月31日09:44 竞报 | |||||||||
本报记者顾静报道 杨欣竹,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四年级的学生,本次比赛她是服务于比赛场地的志愿者,她的任务是捡球捡棒,每场比赛至少二十次十米全速折返跑,多了会有五十多次。尽管作为垒球队员的杨欣竹对于这种顶级赛事十分感兴趣,但是她说:“我需要做的就是关注自己负责的区域,如果把观看比赛作为志愿服务的目的是不对的。” 判断错误可能影响比赛 捡球捡棒是志愿者在比赛场地的一种岗位称呼。捡球就是为防止投手把球扔到看台上,把弹到看台上的垒球收集起来送回场地;捡棒就是为防止队员跑垒的时候被棒子阻挡,或者球弹到棒子上造成不规则的弹跳而把队员打完棒丢下来的棒子迅速地捡回场外。 杨欣竹告诉记者,等候捡球的位置离本垒板大概有十米,每次捡球都要全速折返跑。每场比赛至少要跑二十多次,多了会有五十多次。而且根据队伍实力不同,比赛最短要一个半小时,最长将近3个小时,一天要进行四场比赛,尽管同伴们会进行岗位轮替,但精神上的耗费还是比较大的。 杨欣竹说:“我觉得捡球捡棒这个岗位的技术性很高,志愿者需要了解场上的局面,才能知道什么时候去捡棒。捡棒要在死球局面,就是比赛间歇,没有人在击球,没有人在跑垒,裁判已经做出了判罚而之后一个局面还没有开始的这样一个空当,如果判断错误会直接影响比赛的进程。 目光必须紧随裁判 和多数志愿者相比,杨欣竹似乎十分地幸运,能够直接面对赛场。杨欣竹说:“作为志愿者是不能观看比赛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负责的固定区域,我们的注意力要停留在裁判身上,随时观察裁判的判罚而判断自己是否去捡棒,一场比赛下来了可能出现在脑子里最多的状况是一个个场景,而不是连贯的比赛。 “比如打出了一个本垒打,或者球被打到很远的外场,我们的目光都不能够随着球走,需要紧紧盯住裁判。我们几个志愿者都有很强烈的感觉,就是我们对每个裁判的风格都很清楚,比如每个裁判都说out,但是语调、语速会很不一样,判罚的动作也很不一样,我们记得很清楚。”杨欣竹说:“如果一位志愿者看到本垒打表现得特别激动的话,我想她不会是特别合格的志愿者,没有专注于比赛服务。”杨欣竹说:“我非常想做奥运会的志愿者,这几天都在这边服务,没有机会关注,好在看到了竞报的《号外》,了解了很多信息,女垒世锦赛之后我就会去报名做奥运会志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