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奥帆赛能让更多中国百姓“驶向大海”吗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8月29日09:38 新华网 | |||||||||
新华网青岛8月29日电题:奥帆赛能让更多中国百姓“驶向大海”吗 新华社记者赵仁伟、公兵、徐冰 “浪在脚下涌动,风从身边掠过,一个人控制着帆在宽阔的海面上飞速滑行,这种感觉让人难以割舍。”35岁的侯凯对新华社记者这样描述玩帆板的感觉。
自从去年夏天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了帆板,在青岛工作的新疆人侯凯便迷上了这项运动。尽管工作忙碌,每到周末他都尽可能抽出半天时间去体验那种“在海上跑起来”的感觉。 侯凯无疑是幸运的,因为他是能够亲身参与海上运动的“少数”中国人之一。尽管拥有一万多公里漫长的海岸线,但受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多数中国人都对大海抱着一种畏惧和疏远的态度,对帆船帆板这项风靡欧美的现代而环保的健身运动同样知之甚少,更少亲身参与。 除了帆船知识和帆船设施的匮乏,经济条件也是影响帆船运动普及的重要因素。在条件较好的俱乐部,玩一次帆板约需80元人民币,帆船则需要400元。这对工薪收入家庭来说,自然是不小的负担。 “现代帆船帆板运动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太短了,从1980年起只有26年的时间,”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李全海说,“开展这项运动的省市区只有15个,注册的运动员不到2000人,沿海城市有专业码头和航海条件的也为数不多,普及率非常低。” “尽管我们在国际比赛中的成绩不错,但航海的文化,参与航海的人,是我们与欧美之间最大的差距,”李全海说。 但现在,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来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帆船帆板比赛将在青岛进行,全世界的顶级选手将向更多中国人展示这项运动的魅力。眼下,作为奥运帆船赛的测试赛,正在进行的青岛国际帆船赛已经开始发挥作用,拉近了帆船与普通百姓的距离。 青岛奥帆赛场的设计者充分考虑了观众因素,不仅将比赛的4个场地沿着海岸线排开,并且将主防波堤设计为观众区。这一创意得到了国际帆联副主席大卫·凯利特的高度赞扬。自8月21日比赛开始以来,每天约有5000人来到现场观看比赛。 “虽然我是青岛人,但以前对帆船运动几乎一无所知,现在才发现,帆船出港和回港的场面真是太壮观了。”青岛市民管宁一家三口来看国际帆船赛,而他的儿子管睿很快就迷上了帆船,一连看了三天。 一个更大的效应是,通过这次奥帆测试赛,更多的中国人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了解到了帆船运动的奥妙。 “作为青岛承办奥帆赛的赛后效应,我相信不仅是帆船运动,包括游艇运动、航海运动在中国的沿海区域会迅速地开展起来,”青岛市市长、奥帆委主席夏耕说。 夏耕在回答法新社记者提问时说:“帆船运动是富人的运动,但是我们在青少年中普及是从最基本、最简单的OP帆船开始的,并借鉴欧洲的一些帆船协会和俱乐部的经验,通过政府赞助、公司赞助和个人赞助来提供一些器材。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岛的青少年走进了帆船夏令营,他们驶向了大海。” 青岛市体育总会常务副主席林志伟介绍,在政府、帆船俱乐部和企业的支持下,青岛市帆船运动进校园计划已经启动,力争在5年时间里,使奥帆知识和帆船运动知识普及率在大中小学学生中达到80%以上,经常参加帆船训练和活动的青少年人数达到10%。 “帆船运动在中国属于正在兴起的项目,目前从大连到三亚,中国许多沿海城市都有了帆船俱乐部,” 李全海说,“随着奥帆赛的举行,今后三五年,帆船运动在中国肯定会有大的发展。”(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