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溃败缘于用人保守 成就伟业陈忠和需学袁伟民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8月28日01:14 新浪体育 | |||||||||
新浪体育讯 中巴之战三局对抗,中国女排仅得58分,净负对手17分,这一战绩创下了“陈忠和时代”的最低纪录。面对三个月后就将开赛的世锦赛,恐怕很少有人会认为这支队伍将实现“三连冠”伟业。 大奖赛澳门站,中国女排与准一流球队美国队斗得天昏地暗,碰上新兴二流球队多米尼克队时也费尽九牛二虎之力,遭遇一流强队巴西女排时更是被对手打得找不着北。面对
或许陈忠和与他的弟子们有许多回答的理由:大奖赛仅仅是一次练兵,胜负乃兵家常事,等等;或许他们也有道出一些苦衷:周苏红、张萍等主力因伤缺阵,冯坤有伤在身,等等。 客观而言,以上因素确实困扰了中国女排。但话说回来,与两三年前的鼎盛时期相比,中国女排的整体水平已出现了明显下滑,之所以会造成这一局面,真正原因并不仅仅是几位主力的伤病。 众所周知,中国女排的技术特点是快速、全面。依靠这一风格,近30年来,中国女排一直稳居世界强队之列,上世纪八十年代前中期更是实现了“五连冠”殊荣。2001年初,陈忠和执掌中国女排帅印,这位国家队教练班子“三朝元老”很好地坚持了“快变”传统,他率领球队分别2003年、2004年夺得了世界杯、奥运会冠军,将一度低落的中国女排重新回到世界之巅。 然而在荣誉面前,陈忠和开始显得有些保守。其一:奥运会后,中国女排快变体系一直没有融入新的技战术,主要进攻战术还是2003年版本;其二:奥运会后,陈忠和先后重用新人马蕴雯、徐云丽,但明白人都看出,全队快变体系还是围绕着周苏红、刘亚男两位老将。陈忠和的保守虽然不会使中国女排跌出一流强队的行列,但无形之中却削弱了中国女排的竞争力,由于还是那拨老人,还是那几套老战术,当巴西、古巴、意大利、美国队等欧美强队遭遇中国女排时,中国对手在她们的心目中已不再有恐怖色彩,于是,近两年来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个个镜头:碰到巴西队、意大利队这类技术全面的欧美型球队时,我们甚至连取胜一场也感到很难;碰到美国、俄罗斯队这类依靠一两位超级明星打球的偏科型球队时,我们要保持不败金身已感到很费力。 其实,这两年陈忠和也曾想尝试新人和新打法,要不然去年初他也不会一下子调进10位新人。但是当发现这拨新人的水平距离自己的期望值有一定距离时,陈忠和马上推翻了初衷。众新人中,只要有四人运气相对好些。副攻手马蕴雯、徐云丽先后占据了主力位置,但陈忠和重用此两将,主要还是不得已而为之,其实那张主力副攻的位置他一直是为赵蕊蕊留着的。真正被推上前台是王一梅、楚金玲两人,由于王丽娜、张越红的淡出,主攻位置出现了一个空缺,得益于多场比赛的锤炼,她们两人尤其是王一梅进步显著,目前已基本能填补了王赵留下的空档。 不过,王一梅、楚金玲的成功,充其量也只能保证中国女排主攻水平不下降,对中国女排这类以二、三号进攻为主的球队来说,关键还得看副攻、接应位置能否有新秀涌现。这两年,马蕴雯、徐云丽等新人表现出不俗的水平,但和刘云男、赵蕊蕊、张萍三位老将相比,她们的综合水平还有明显差距。 对周苏红的过分依赖,也足以看出陈忠和用人方面的保守。在胡进时代,周苏红只是一名集训队成员,其角色是邱爱华的第二替补,第一替补是李珊。陈忠和接管中国女排后,他继承了以接应二传为进攻核心的体系,不过他没有选择邱爱华,而是周苏红。邱爱华身体素质好,腰腹能力相当强,其技术特点是后攻能力出色,尤其是1号位后攻相当有威力。周苏红则属于另一类风格,她传接技术好,擅长跑动进攻。应该说,陈忠和的选择有他的道理,重用周苏红,可以充分发挥中国女排的二、三号快变战术,充分发挥赵蕊蕊、刘云男两位实力派副攻的作用。事实证明,这届中国女排之所以能夺得世界杯、奥运会冠军,与陈忠和选择这一战术体系大有关系。 然而,再锐利的进攻也有被对手识破的时候,当我们的对手越来越熟悉这一打法时,一直没有新招出现的中国女排,其威胁力逐渐下降。当进攻核心周苏红因伤无法上场时,进攻效率更是大打折扣。另外,周苏红比赛时也承担了接发球这一重用,她的受伤也削弱了中国女排一传稳定性。 其实,陈忠和重用周苏红并没有错,他错在对周苏红的依赖性太大,结果铸就了今天的局面。其实,一直不能进入其法眼的白云完全是一位可造之材,白云身体素质出众,后攻实力在国内无出其右,是近几年国内联赛大红大紫的人物。如果在比赛中交替使用周苏红、白云两人,可以丰富中国女排的进攻体系,对主要对手们构成更大的威胁。可能有人会说,中国女排这类快攻型球队对一传的质量要求较高,白云的一传技术令人不敢恭维。其实,这一说法有教条主义之嫌,白云一传技术欠佳是事实,但完全可以采用恶补措施,当年的“傻大个”郎平不就是在袁伟民的精心调教下成为一名技术全面的重炮手吗?没有实践,就说白云不行,是否太主观了些呢?! 对陈忠和来说,目前对球队进行有效修补,时间完全来得及,毕竟距离北京奥运会还有两年时间,蝉联奥运会冠军才是中国女排的最大目标,根本没有必要被“三连冠”目标束缚了手脚。当年袁伟民对女排的成功换血,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1982年,中国女排问鼎世锦赛。走下领奖台时,时任主教练袁伟民没有陶醉于光环之中,他及时对球队进行了大手术,孙晋芳、陈亚琼、曹慧英、陈招娣、杨希五员老将离开了国家队,其中前两人是铁定主力,曹陈两人为主要替补。这一大力度调整对中国女排的影响力很大,球队在第二年的各类国际比赛中屡屡失利,甚至在亚洲锦标赛上负于多年来的手下败将日本队,一时引起国内媒体和球迷的不解。关键时刻,自信的袁伟民顶住了压力,在他的精心调教下,杨锡兰、梁艳、杨晓君、郑美珠、侯玉珠逐渐成熟,最终和老将郎平、张蓉芳、周晓兰三位老将共同夺得奥运会冠军,实现“三连冠”。正是这批新人的成长,为中国女排后来实现“五连冠”打下了坚实基础。 如今,陈忠和已走进“陈忠和时代”的一个十字路口:是继续重用一拨老将,豪赌北京奥运?还是采取启用老将、新人并重的方法,为中国女排的美好明天打下基础?值得陈忠和认真思考。但愿他也像当年袁伟民一样,拥有不一般的耐心和魄力。(王全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