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学校服药引关注:禁药从何而来 谁提供资金?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8月26日04:59 深圳商报 | |||||||||
辽宁鞍山田径学校集体服用禁药东窗事发,国家体育总局旋即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将严厉处罚。闻此消息,一是震惊,二是振奋——只为备战辽宁省省运会,鞍山田校即冒天下之大不韪集体服药,不能不让人震惊;有关主管部门没有藏着掖着,而是原原本本将所有情况公之于众,反兴奋剂的态度何其鲜明,何其坚决,不能不让人振奋。 体育总局提供的一系列数字令人触目惊心,在鞍山田校校长邵会斌房间的冰箱里,
人们自然而然的疑问是:这么多的违禁药品究竟是通过什么途径吃到运动员肚子里的?禁药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不查清这些根本性的问题,只单纯处罚运动员或教练员,无异于隔靴搔痒——事实上,他们才是真正的受害者,某种程度是值得同情的。 正如体育总局新闻发言人所说,在我国,药品的生产和流通环节是要经过层层把关的,药品按照国家管理规定必须专卖,而且药品只能卖给医疗机构,个人只能通过非处方方式购买非处方药。“像类固醇和肽类激素这类药品,处方管理比一般药品更严格,处方都要保存两年以上,他们怎么能大量获得这些药品?” 另外,鞍山体校购买禁药的钱是从哪儿来的?这些钱是以何名义逃过严格的财务制度监管的? 能够提出这样的关键问题,足以表明有关方面的处理不是在走过场。体育总局称,要对此次事件“涉及的违禁药物的经费来源、购买渠道和相关人员进行深入明确的调查”,这使得人们看到了主管单位反兴奋剂的决心和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