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综合体育> 田径> 正文 
世青赛夺国内田径赛事之冠 全方位展示中国承办水平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8月21日10:56 中国体育报

  第11届田径世青赛经过6天的角逐终于落幕。从备战2008奥运会的角度讲,本届世青赛完全达到了全面练兵的目的,具有很强的示范性作用。

  一次高水平的田径盛会

  应该说,这是迄今为止在国内举办的一次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田径盛会,其
比赛规格之高、投入的设备之先进、裁判的要求与竞赛管理之严,以及比赛项目和场次之多等,都远远超过了2001年北京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田径比赛,堪称是国内之最。

  据本届赛事中方竞赛部部长周冰冰介绍,此次国际田联共派出了32名技术代表、官员、仲裁、现场英文广播员、新闻官、兴奋剂检查专家来北京负责和管理,而国内也派出了238名国内水平最高的裁判参与了竞赛和裁判工作,其中包括93名英语裁判。

  为了确保比赛的顺利进行,国际田联对组委会的要求很高,从设备器材的仓库大小位置、设备运输的吊车、电话机的数量及机位,到工作间的数量大小以及志愿服务人员数量、培训时间和考察次数等,都列出了详细的清单要求组委会进行准备。而比赛的管理工作也全部按照国际田联的惯例进行,从检录到入场,国际田联的官员及中方工作人员准时到场。

  最先进的成绩处理系统

  本届比赛成绩处理系统和电动计时钟分别是爱普森和日本精工公司的,与世锦赛和奥运会田径比赛完全相同。而2001年北京大运会田径比赛的设备都是国内的。

  其中,电子信息成绩处理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负责管理所有的程序,如文字档案、秩序册、日程汇编,赛前赛后成绩处理等,各种信号集中处理,量非常大,自动化程度高。这是国内首次使用国外软件,所有成绩统调,数据确定和结果输出过程,国际田联技术代表都严格把关。国内裁判主要是与国际田联技术代表、官员、赛事办公人员及时沟通,比如每次竞赛表格分发给技术官员代表,世界、各洲和各国家纪录申报表格等都登记得非常详细。

  一切向奥运会看齐

  应该说,这些先进的设备以及严格规范的竞赛组织管理不仅使我们开阔了眼界,还使我们更加了解了各种严格规范的管理内容。开赛以来一直负责与国际田联官员和技术人员联络的大会竞赛秘书沈信生深有感触地说,国际田联有一套严格规范的管理程序和要求。如比赛期间的场地管理,即链球、铁饼和撑竿跳比赛结束后,及时拆卸安全网和海绵包等,使赛场美观便于观众观看比赛,这是我们以前从未遇到过的。

  另外,所有技术工作确定,分工明确,每一个环节都有国际田联负责把关,每项记录文件档案等非常完善,每个都有代表签名。

  像奥运会和世锦赛一样,这次国际田联有两个专门负责成绩的官员,每个成绩和纪录都认真核实,这是国内以前从未有过的,国内没有专人搞(成绩统计文件管理),使我们学到了很多先进的管理内容、理念和方法。

  记者曾多次采访田径世锦赛,但本次感触最深的是,中国记者拿到的成绩单全部是中英双语名字,这在以往还是第一次,不仅译名规范,而且易读,非常方便,还弘扬了中华民族文化。

  裁判业务得到提高

  谈到收获,沈信生说,首先,裁判业务能力得到提高,了解了田径大赛的工作程序,因为以前从没有举办过这样大规模的田径赛事,全运会和大运会远远比不了,因此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其次,这次裁判工作要求细致、严格、规范。裁判很辛苦,对奥运会田径比赛裁判组织工作,主体框架、工作计划、记录改进措施等,将对

北京奥运会各项成绩记录统计,起到很好的范例参考作用,也是对全面备战奥运会的竞赛组织管理工作一个很好的检验。

  国际田联竞赛部主任、意大利人卡罗·德·安吉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两年前他来到中国与中国田协官员及技术官员见面,开始为这届

世青赛做准备了。从本届比赛的情况看,“我们与中国的裁判及竞赛工作人员合作得相当好。我知道参加本届工作的许多人都将为2008奥运会工作。当然,我们确实还有一些问题,需要通过总结发现问题并改进提高,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做好准备。”

  田径比赛历来是奥运会的重头戏和压轴戏,它参赛的国家之广、运动员官员人数和比赛项目之多之复杂,竞赛组织接待、安排和管理之难,还有为比赛服务的官员、裁判、技术人员和志愿服务者的人数之众,都堪称所有项目之最。从本届世青赛6天263场比赛,到新闻中心每天成绩单打印20000多张,以及竞赛部总共打印了52600多份的成绩公报这些数字,就足以说明工作量的浩大及复杂。

  本届世青赛,无疑是我们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进行的一次全方位的练兵,结果是非常成功的,使我们对北京奥运会更充满信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70,000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