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玩起乒乓球老教授变成“老顽童” 国球影响陪伴一生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8月15日14:26 竞报

  

玩起乒乓球老教授变成“老顽童”国球影响陪伴一生

  从1996年至今,中国老教授协会乒乓球队已经成立了整整10年

  摄影/本报实习记者 崔歧

  8月6日上午,蓟门乒乓球馆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中国老教授协会乒乓球队,应邀与全乒乓俱乐部打了一场友谊赛。经过了一个上午的角逐,老教授乒乓球队最终以总比分3比1获得了胜利。从1996年组队算起,这支由高级知识分子组成的老教授乒乓球队至今已成立整整10年……

  “国球影响了我们一生”

  

玩起乒乓球老教授变成“老顽童”国球影响陪伴一生

  老教授乒乓球队队长杨铮展示球队简介

  摄影/本报实习记者 朱晓兵

  来到中国政法大学知名教授球队队长杨铮老师的家里,第一感觉便是浓厚的学术氛围,高挂的几幅书法字画以及书房里堆垒起来的书籍,顿时让明亮、宽敞的房间里蕴发出一种优雅。不难看出,如今已经73岁的杨教授将自己毕生的精力放在了学术著作以及研究的方面。书房里唯一一个与乒乓球相关的便是一个签满国手名字的球拍,那是杨老最珍贵的收藏品。杨老的家里人跟记者说,乒乓球已经成为了他现在生活的主要内容,杨老对于乒乓球已经达到那种如痴如醉的程度了,不打球便会感觉手痒痒,用他家里人的话说,“他就像个老顽童一样。”

  虽然已经退休,但杨老还是经常会受到邀请去高校授课,只要一闲下来,小区附近的乒乓球场地准能找到他的身影,“现在打不了那么久了,前段时间跟几个年轻人连续打了两个多小时,结果第二天便开始腰酸背痛的了,现在就是适量而止,每周打那么几次,不超过两个小时了。”杨老说。

  谈到为何如此钟爱乒乓球,杨老说道:“国球对于我们这代人的影响是深刻的,它会持续一生,当时打乒乓球有一种自豪感和荣誉感。现在老教授乒乓球队里有三四十年乒乓球龄的大有人在,并且都是从那时开始的,除了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们当中大部分人从未间断过乒乓球活动。”

  而老教授乒乓球队中的另外一位元老,中国兵器工业部原高级工程师苑显宁更是早在初中时代便与乒乓球结下了不解之缘,若从那时算起,至今“乒龄”已为56年,甚至大于队里部分人的年龄,他的爱人张女士说,“他对乒乓球的热爱已经到了近似疯狂的地步了,只要电视上有关于乒乓球的东西,无论什么比赛,他都盯住不放。”

  56年从未间断过乒乓球运动,如今苑老师已经退休,乒乓球便成为了他和他的家庭生活的主要内容。每逢周末,苑老师便准时“赴约”,并且一玩就是一下午,早已是院里职工活动中心的熟面孔了,再加上来自外界的邀请和老教授乒乓球队的活动,苑老师的活动量甚至超过了体育人口。“毕竟现在年龄这么大了,我就总劝他适量而止,但他觉得不打乒乓球在家里就是没法待。后来,我就跟他说,重在参与,别跟年轻人较劲什么的,他也就听了。这不,都晚上10点多了,打球还没有回来。”张女士有些心疼地表示。

  “我们还要打十年”

  

玩起乒乓球老教授变成“老顽童”国球影响陪伴一生

  老教授乒乓球队队长杨铮向记者展示签满国手名字的球拍

  摄影/本报实习记者 朱晓兵

  说起“老教授乒乓球队”,杨老颇为自豪,不仅是因为这支球队水平不俗(有6名业余国家健将),更是因为这是一支10年悲欢与共的老龄高级知识分子球队。平均年龄62岁,目前,老教授乒乓球队是国内少有的老龄球队之一,其中平均年龄最大的是上海古花篮球队。由于成员身份特殊,老教授乒乓球队有着强大的社会影响力,球队副领队韩之湘向记者介绍道,老教授乒乓球队的顾问是乒羽中心原副主任张燮林,13位成员全部来自于各个领域的高级知识分子,其中包括4名高级工程师、8名学术界专家、教授以及1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编。

  10年之间,老教授乒乓球队走南闯北,并曾与德国、美国、韩国建立了良好的乒乓友谊,从杨老拿出来的合影照片中便可见到。据杨老透露,国外的乒乓球爱好者可不和中国的一样,比如说美国,虽然打乒乓球的人非常多,但他们的水平相当一般,并且从来不计较输赢,也不钻研琢磨,打乒乓球就是图个健身,和国内乒乓球爱好者大不一样。

  “我们这支队伍在一起已经有10年了,乒乓球让我们彼此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和强大的凝聚力,这也是我们能够坚持下来的原因。现在我们共同的理想就是保持健康的身体,几年前,我们还会在意一些比赛的成绩,但现在身体是最重要的,输赢已经是无所谓的了。我们现在共同的理想就是再打上10年。”杨老表示,他还专门为队员们每人准备了三本关于养生之道的书。

  文/实习记者 孙砚

  网编/正一

  乒乓球·解惑

  :弧圈球如何分类?是前冲、加转、高吊三大类?还是加转、前冲、侧旋、反手弧圈等种类?

  :弧圈球总体上可分为高吊弧圈和前冲弧圈两大类。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初日本发明了高吊弧圈球,至今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随着乒乓球技术的不断发展,弧圈技术也在不断地改进与提高,高吊弧圈逐渐被前冲弧圈所取代,当年瑞典名将阿佩依伦的高吊弧圈甚至被后来的盖庭讥笑为“两面放高球”。到了21世纪,弧圈又出现了许多分支技术,比如在前冲弧圈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侧旋弧圈、中远台对拉以及反手弧圈等等。应该说侧旋弧圈和反手弧圈等技术都属于前冲弧圈的范围,只是弧圈技术更多样化了。

  :杀高球时如何做假动作和放短球?

  :通常情况下,扣杀高球的动作应该是:身体的重心起初放在右脚(以右手为例),大臂和前臂抡得很开,带动腰部的力量大动作发力。如果是快杀高球(又称“落地开花”),击球点在球的上升期,如果是慢杀高球,接触球在高点期。而做假动作放短球的身体重心放在左脚,大臂抡开,但是前臂有所弯曲,没有必要完全伸直,这样做是为了能快速放短球,然后做出准备扣杀高球的动作,单腿蹦起来,给人的感觉似乎要大力扣杀,但是拉手时,球已经在下降前期,在出手的一瞬间,做放短球的动作。

  :什么是逆方向旋转发球?

  :发球最粗略的可分为左侧旋和右侧旋,然后还可以细分为左侧上旋、左侧下旋或右侧上旋和右侧下旋等等。一般来说,正手发出去的旋转球称为左侧旋,反手发出去的球称为右侧旋。这是因为,正手发过去的球,落到对方的台面是向左拐弯,也就是向对方的反手位拐,而反手发过去的球,落到对方的台面则是向右拐,即向对方的正手位拐,这些都是通常所说的顺旋转发球。随着技术的发展,运动员在发球上也进行不断的创新。现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许多优秀运动员可以发出顺方向和逆方向两种旋转的球。

  所谓逆方向旋转发球,是指发出去应该是右侧旋的球,却变成了左侧旋,而左侧旋变成了右侧旋。以正手发球为例,运动员在发球前,抛球和拉手动作都是和发顺旋转球一样,在接触球时,向左下方摩擦发力的动作是假的,而手腕在往上挑的瞬间摩擦到了球,使球的旋转方向发生了变化,所以,发出来的球就变成了右侧旋。

  乒乓球·技术

  王皓 重新定义直拍

  

玩起乒乓球老教授变成“老顽童”国球影响陪伴一生

  注意王皓的引拍动作

  直拍是中国乒乓球的传统打法,曾为国球立下赫赫战功,但反手宜防不易攻始终是直拍的命门。直到反手纯粹横打的王皓横空出世,为直拍赋予了全新的定义。他的这一绝技,相信对许多用直拍的乒乓球迷也会大有帮助,今天就让我们来管窥一斑:

  握拍

  

玩起乒乓球老教授变成“老顽童”国球影响陪伴一生

  王皓的握拍

  相对于通常的直拍,横打时拇指要往里握得深一点,适度用力压拍,而食指略微上移至球拍边缘处,稍微放松,使球拍背面前倾,握拍不能太紧,以免影响拍形的调节,背后的其余三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略为伸开一些,利于发力和稳定拍形。

  动作

  1.重心放低,左脚稍前,右脚稍后,前臂横置,自然放松;

  2.腰髋左转,带动手臂向怀中略向下引拍,前臂手腕内收;

  3.向右转腰,带动手臂迎前,在来球的上升期向前上方击球;

  4.击球瞬间,前臂手腕外展,触球中上部;击球后顺势挥拍还原。

  提示

  出球不稳失误频频:控制手腕,避免甩动;触球瞬间腰部突然收紧“绷”住。

  只能打斜线,很难打出直线:调整握拍方式,特别注意借助中指来控制拍形。

  下网太多:拍形立起些,引拍稍向下;离台不要太远,以借上对方来球之力。

  练习

  直拍横打属高难技术,建议熟练掌握了其他常规技术之后再尝试,盲目练习可能伤及手腕。

  对大部分业余爱好者来说,像王皓那样全面横打不仅难度太大而且实用性不强,应重点练习用横打在反手位抢先上手,以及用推挡防守对方弧圈时,突然使用横打加快节奏转攻。

  先练习用反面平挡,并掌握斜、直线的变化,再逐步加上快拨、快带、拉球、防弧圈、弹击等技术。

  乒乓球·装备

  像王励勤一样重剑无锋

  

玩起乒乓球老教授变成“老顽童”国球影响陪伴一生

  狂飚王(横板)

  结构5层纯木

  板厚约5.6mm

  重量约86g

  其他 礼盒包装/内附王励勤肖像保护膜/唯一编号跟踪服务

  如果要问谁是当今中国乒乓球男队的顶梁柱,答案应非王励勤莫属。无论是上海世乒赛的独孤求败,还是德国不来梅的力挽狂澜,王励勤那两面反胶横拍快弧的打法都是一如既往的大开大合。殊为不易的是,他所使用的球板,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制造的红双喜“狂飚王”。要知道,上一次国产球板登上世乒赛男单的领奖台已经是20年前的事情了。传统国产板往往坚硬厚重,速度快而旋转弱,近台如闪电,退台难周旋,随着弧圈球在乒坛的盛行,国产板渐渐退出了国家队,国际乒坛甚至一度流传“中国是一流的技术,二流的球台,三流的球拍”。而今,“狂飚王”又凭什么本事重回冠军领奖台?

  还是让王励勤自己来说说吧:“打球时,球拍的反弹力很重要。‘狂飚王’本身的力量也非常强,但是它的力量不在表面,感觉是球板内在的力量发挥了出来。跟以前的球板比,重要的是对我的发力很有帮助,因为球在‘狂飚王’拍面上停滞的时间长,发力时有充足的时间调整控制。现在的比赛,每一分争夺得都很激烈,因此,怎样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就非常重要。在保持速度的同时,能够有出色的控制力,这是‘狂飚王’最大的特点,与我现在的技术要求非常吻合。”

  在柔韧的外表下潜藏着浑厚的底劲,这就是“狂飚王”重剑无锋的秘密。对于大多数追求攻击威力的横板快弧爱好者而言,“狂飚王”都是上佳之选。遗憾的是,“狂飚王”价格不菲,又是限量出品,颇有些“一板难求”。幸好,与之性能接近、为王皓度身设计的“狂飚皓”很快就会面市,直横均有,且不限量,应可作为替代的首选。

  文/《乒乓世界》编辑 李克非

  网编/正一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940,000

评论】【乒羽世界】【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