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教练谈张怡宁近况:输球因为弦不可能始终绷着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8月03日10:13 《乒乓世界》杂志 | |||||||||
自从张怡宁在2005年上海世乒赛拿到“大满贯”以后,2008年北京奥运会就成为了我们的下一个目标。在这三年中,我为她制定了一个系统的训练计划,现在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输球很正常
联赛开打以后,张怡宁给人的感觉始终不在状态,输了几场球,我认为这比较正常。整年的国际赛事让我们的主力队员精神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从上半年来说,不来梅团体赛是张怡宁成为“大满贯”后第一次打团体赛,她的压力一直比较大。因为以往我们的“大满贯”选手都有在团体赛中失败的经历,我们教练组当然希望张怡宁不要重蹈覆辙。考虑到她本身承受压力的能力非常强,所以我们并没有回避这个问题。在备战团体赛时,教练组特意找张怡宁谈了一次话,给她点明了这点。我感觉这次谈话,对张怡宁的触动非常大,之前她可能不会这么想,可跟她讲了以后,她自己也感觉真是这么回事,当然害怕自己会犯同样的错误,所以对团体赛也更加重视。 团体赛后运动员都回到各个俱乐部打联赛,张怡宁也想通过这段时间自我调整一下,人的弦不可能始终紧绷着。包括打超级联赛,张怡宁不愿意高薪转会,也有她自己的想法。她觉得在北京打球,相对压力小一点,能有一些自我调整的空间。如果换一个俱乐部打球,可能收入会比现在高,可精神压力会更大。到了现在这个位置,张怡宁本身压力就比别人大,如果精神上的弦时刻绷着,她也害怕到自己真正想飚劲的时候,却飙不上劲。作为张怡宁的主管教练,联赛我也一直跟着她,当然希望她能做到有紧有松,毕竟下半年亚运会比赛的任务同样重要。所以,这一段时间无论对她成绩,还是精神状态的要求都不像过去那么高。换句话说,给她的压力不够,逼她逼得不够,这就使得她在比赛中显得激情不足,整个人看上去气不是很盛。输给李佳薇那场球以后,张怡宁整个人的情绪突然变得非常怪,似乎又回到从前没打出来那会儿,看什么都烦,训练也不是很积极。我特别找她谈话,告诉她,你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不要说输了一场球就怎么了,不要影响整体计划。可老是输球,人的想法就会变得不积极,练也练不好,觉得自己哪都不行,这样就麻烦了。联赛中她输的几场球都是2比0领先输的,还是人没有完全投入进去,对比赛的态度不是特别积极,没有那股非要怎么样的劲头。 但从整体训练来说,张怡宁一直练得比较系统,所以技术上不存在什么问题。根据以往经验,一般训练15天到20天,她就能调整到最佳状态。像去年全运会前她受伤了,从伤愈到恢复训练也就20天的时间,可在全运会上,她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今年超联第三阶段开始前,有半个月时间,我跟她说,你把这看作是下半年的封闭训练,主要目的是想让她把气调起来,找回状态。因为她的技术基础在那里,主要看对比赛的重视程度。只要她对自己的要求提起来了,就不会有太大问题。 下一个目标,人与技术的双重打造 不来梅团体赛,张怡宁打得并不算很好。虽然从表面上看,她跟谁打,都赢得挺轻松,好像实力高出人家一截,可真正从技术细节上分析,她并没有发挥出像奥运会那样的高水平。当然,作为团体赛已经够用了,可如果放在单项比赛中,就极有可能出现问题。张怡宁技术上的特点就是衔接球连得比较好,但团体赛中单说这项技术,她发挥一般。只不过她名气摆在那儿,把对方吓住了而已。可如果真正到了世乒赛单项或奥运会,对手跟她死磕的时候,她可能就不会那么轻松了。回来全队开总结会,我提出了这个问题,张怡宁也表示认同。这说明在随后一两年的训练中,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不能简单地说,把过去的技术完善一下就可以了,还需要一定的创新。而且我始终认为,张怡宁现在虽然已经拿到了“大满贯”,可在技术上她仍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现在世界上所有运动员,包括国内最优秀的一些运动员,跟她打比赛时,都采取搏杀的打法,以此来获得机会。这说明她前三板的技术还需要进一步严谨,否则会给对手创造很多机会,这就要求她加强前三板的主动意识,要主动控制,主动相持,特别是提高前几板球的质量,说白了就是不给对手留一点机会,当然这也是我对她在技术上的一个理想境界。 这么多年对于张怡宁的塑造,我想成功也在于我们始终有一个长远目标,而在这个总目标的指引下,不断修正眼前的子目标,始终能让她有一种新鲜感,感觉有个奔头儿。我给她设定的每一个目标永远不会是一句笼统的“你要拿冠军”。而会具体到诸如这段时间你需要在哪个技术环节上有所提高。比如,不来梅团体赛以后,大家都感觉张怡宁上去随便打两下就能赢球。可我给她指出了很多她不足的地方,目的是为了让她清醒,找到问题也就等于有了新的目标。她觉得自己打得不错,可听我这么一说,就想李指为什么还这么说呢。而我给她列出的不足之处是很具体的,她仔细一琢磨,觉得确实是这样,接下来就问我该怎么办,然后我们再具体找到解决办法。我想老有这种新的刺激,能让她在训练中找到兴奋点,训练效果也会更好一点。否则练了十几年球,怎么可能天天面对乒乓球还充满激情呢?再比如,这段时间打超联,给人感觉她老是不赢球。我就跟她讲,状态上你可以自己调整,但技术上绝对不能放松,训练中该练什么还要练,这种目标很具体,她也更容易接受。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我想对于人的打造仍然是最重要的。现在张怡宁的技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只要按照训练计划中设定的步骤一步步去完成就可以了。但随着年龄增长,地位变化,她在思想上肯定也会发生一些变化。人大了以后,不自觉地就会变得保守起来,开始怕困难、躲困难,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我已经预想到了。现在我需要做的就是把工作做在前面,把以后可能遇到的困难想充分,想清楚,然后再想如何去克服。在做人方面,从拿完“大满贯”到现在,张怡宁一直保持得非常好。我当教练这么多年,感觉从一开始让运动员养成良好的习惯非常重要,有些意识要从小灌输。比如,现在张怡宁有了名气、地位,可对这些她看得很淡,包括外界对她的任何议论,她听完都是嘿嘿一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以张怡宁目前的成绩来讲,《乒乓世界》对她的报道并不算多,我都听到过很多人跟我讲,可她自己觉得这很正常,她从来不在意这些外界的宣传或是报道,所以别人说什么对她也不会产生影响。 从表面上看,张怡宁似乎没有邓亚萍狠,没有王楠聪明,可她骨子里有股韧劲,那是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我想这是她成功的关键所在。当别人都说她不行,包括我也说过她不行,可她偏不这样认为,那股非要成功的念头非常强烈,这不是一般人说说就能做到的。在冲顶的过程中,张怡宁可谓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如果换个人,可能早就不行了,可她硬是挺过来了。她的成功还有一点就是她非常理性,只要她认可你,就会很坚定,按照你说的去做。而且她能够为了自己的目标,抛开很多东西,一心一意地去做。 现在我跟张怡宁的配合应该说是非常默契,达到了一定的境界,两人有任何想法都会沟通。对于2008年这个目标也非常坚定,不会有任何松懈,或者怀有侥幸心理。但现在时不时我也会感觉到紧张。像这次团体赛,突然间就会很紧张,我想那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因为以往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人在最顺的时候,往往不知道接下来会出现什么问题,必须要有忧患意识。作为教练,我要用心观察,提前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也算是未雨绸缪吧。(本刊记者 梁慧敏 宋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