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当教练永远都想突破--陈江华和他带领的香港男队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6月05日12:07 《乒乓世界》杂志

  德国不来梅时间4月29日晚22:00,北京时间4月30日凌晨4:00,中国香港队的李静在男团1/4决赛第四盘决胜局的比赛中以11:9艰难地击败施拉格,中国香港男队3比1战胜三号种子奥地利闯入四强。

  欢呼、咆哮、狂舞,带着首次闯入世乒赛团体四强的喜悦,李静像一头在草原上肆意奔腾的雄狮,更像一个狂喜之余手舞足蹈的孩子,用自己独特而又激情四溢的方式来庆祝
着胜利。进入四强就意味着在世乒赛上能够登领奖台,能够拿牌,而此前中国香港男队只在1993年的哥德堡第42届世乒赛上由卢传淞取得过一枚单打铜牌。

  场地外的挡板边,陈江华,中国香港男队的主教练,这个45岁的广东汉子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他深深地为几个小伙子的成功而感到高兴。同时,回忆起五年来自己苦心经营精心哺育的这份事业,他又充满了自豪感。

  陈江华赛后回忆:“说实话,赛前我们定的目标就是前八,能成功地闯入四强,是我有生之年都没有看见过的好成绩。这一路走来,太不容易,尤其是小组赛我们输给俄罗斯队以后,整体的出线形势不容乐观。”那场比赛,尽管第一盘张钰以3比2力克在

德甲联赛中有上乘表现的库兹明,但被陈江华寄予厚望、曾经在雅典奥运会上闯入男单八强的梁柱恩竟然2比3不敌四十多岁的小马祖诺夫,前欧洲十二强冠军斯米尔诺夫又一个人拿了香港队两分。

  俄罗斯男队是一支实力非常平均,具备相当战术素养的球队,尤其是面对以直板选手居多的香港男队,他们两面开弓,擅长相持的实力型弧圈球打法占有很大的优势。在比赛前,陈江华就知道不好打,“打俄罗斯队以前,我对梁柱恩的期望很高,他在欧洲打联赛也是第三个赛季了,我想他也差不多成熟了,而且对欧洲人的球路有相当的了解。其实梁柱恩的技术是不错的,关键就是心态不稳定,比赛起伏比较大,对小马祖,对方都是四十多岁的人了,速度也慢,梁柱恩竟然输了,这对我打击很大。我们同组的还有中国台北队,因此在对台北的排阵上,我很头疼,梁柱恩是打庄智渊的一号人选,他对俄罗斯输了球,让我布阵的想法就多了,深思熟虑之后,我最后没有上他。没有办法,就这么几个人,逼着我上高礼泽,高礼泽来德国前已经受伤了,肋间神经痛,钻心地痛,连呼吸都痛,十天没有练球。”

  尽管带伤上场的高礼泽在第二盘的比赛中不敌庄智渊,但老将李静却逐渐找到了比赛的感觉,分别以3比2和3比1的比分战胜了强硬的对手蒋澎龙和庄智渊,5战4胜1负、积9分,中国香港男队先后击败希腊、白俄罗斯、斯洛伐克、中国台北,负于俄罗斯队,以D组小组第一的成绩昂首直接进军八强。此时,横在陈江华面前的是一座欧洲的高峰——奥地利队。三号种子奥地利队拥有削球手陈卫星和前世界冠军施拉格,其三号人物加多斯也是欧洲青年选手中的佼佼者,由于在小组赛中不敌东道主德国男队,他们不得不从抢号赛中突围,通过一番恶战争得了一个八强席位,状态正盛。

  “打奥地利呢,梁柱恩是好人选,他曾经连续两次赢施拉格,如果他有信心,还是有的打。跟陈卫星打,梁柱恩表面上看是下风,但还是有很大机会的,科威特公开赛,他是在领先的情况下输的。从整体实力上分析,削球我们不怕,但施拉格,我们队除了梁柱恩一个人赢过他外,其他人都很下风。施拉格的接发球特别好,我们上不了手,一旦打起相持,谁对他的球都吃不消。当然,梁柱恩的进攻比较好,中台的弧圈球有一定实力,包括攻防转换都是不错的,而且施拉格也接不好他的发球。只要进攻打凶一点,我们有一定胜算。”

  比赛的进程既在陈江华的预料之中,也在他的预料之外。施拉格给香港男队制造了非常大的麻烦,他在第二盘以3比1击败了梁柱恩,这恐怕是陈江华没有想到的。在关键的第四盘较量中,已经31岁、曾经在中国国家队打过球、曾经将打法从直拍改成横拍又改回直拍的老将李静发威了,他用自己冷静的判断力和果断的反拉弧圈球在决胜局摧垮了施拉格的攻势,以3比1将港队送入四强。对于李静的超水平发挥,陈江华早有预料。“以前不代表现在,你现在进步了,况且现在的施拉格也不是两年前的他了,按照你现在的实力,我看了他之前几场球的发挥,觉得你有很大机会赢。”这是赛前准备动员会上,陈江华拍着李静肩膀说的一席话。当晚比赛结束后,在香港队上上下下庆祝胜利的时候,陈江华又这样对李静说:“你啊,是三十多岁了才学会打球……”

  对于陈江华的话,李静不置可否,因为他俩的关系,除了教练和队员,恐怕更多的像是无话不谈的兄弟。李静承认,以前一直以为自己会打球,但很多冤枉球都输了。可以说这是一个境界的问题,过去自己有技术,但总是发挥不出来,突破不了自己,这次击败奥地利队后可以说是迈过了一道门槛。

  中国、中国香港、德国、韩国,本次世乒赛男子团体赛的四强已经决出。于是,很多中国记者用半开玩笑,非常善意的态度开始进行着大胆而又不乏依据的假设,“如果中国队击败德国队,香港队拼掉韩国队,那男团决赛岂不是和女团决赛一样,都是中港会师?”

  可惜的是,这种美好的愿望在24小时之后化成了泡影。虽然横板选手张钰以奇兵的身份登场,三局比赛只输给了吴尚垠六分;虽然前一日技惊四座的李静再度亮相,从柳承敏手中拿下一局,并且四局比赛只输了6分,但实力强大的韩国人还是没能让中国香港队在此次世乒赛上走得更远。“我们信心还是够的,但打这种世界比赛的半决赛,我们男队还是第一次,缺乏相对的经验。李静也可能有一些累,而且有可能是打完奥地利队以后太兴奋了。如果韩国队多一点压力,我们发挥得更好,我们完全有可能战而胜之。当然,输球也正常,毕竟韩国队的实力比我们高。”陈江华虽然一再对记者说这个成绩让自己,乃至香港队都非常满足了,但那种失落和遗憾却是显而易见的。

  也难怪,任何一个人,尤其是从小与胜负打交道的运动员,在攀上了一个高峰之后,往往眼睛就盯上了另外一个或者说更多个高峰。陈江华也是这样,他对于胜利和成就感的追逐在自己放下球拍后,乃至是从广东到香港再到德国之后,都没有片刻地停下过。

  单从当运动员的经历看,陈江华不算是最好的,甚至可以说是不起眼的。1961年出生的他,和蔡振华、谢赛克是同时代的运动员,但11岁进入省队后,他没有敲开国家队的大门。1982年,21岁的陈江华来到香港,4年之后,他远去德国,代表德国电信俱乐部打联赛,同时成功地经营着一家餐馆。这期间,他代表中国香港队在1994年的广岛亚运会上闯入男单八强,在1995年的英联邦运动会上获得男单冠军。

  “开餐馆总觉得没有什么满足感,还是

乒乓球这行能把我在国内受过的训练用在对香港社会的贡献上。广东、香港、德国,这三地我都有生活经验,感觉如果香港队这帮小孩打不出来,都是浪费了。自己代表香港队的时候也没有打什么好球,希望能有机会来补偿一下,而且香港也需要我们这些在内地接受过专业训练,喜欢乒乓球的人。”以2001年大阪世乒赛为起点,陈江华回到了香港,开始了自己带队冲击世界高峰的艰难之旅。四年之后的2005年,陈江华的妻子、曾经在38届世乒赛上闯入过女单16强的莫卡莎才带着一个13岁、一个15岁的儿子从德国回到香港,一家四口人终于团聚了,而这期间的辛苦、烦恼,甚至是分歧和矛盾,却不是能用三言两语能说得清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双银牌加上2006年世乒赛男团铜牌,可以说,从当教练员的角度看,陈江华达到了个人执教生涯的一个高峰。

  陈江华自言自己是一个非常急躁、火爆的人,平时队员训练不努力的时候甚至会开口骂他们,但这种看似让人敬而远之的办法,却跟一年又一年中他和队员之间用心构筑的友谊相比,显得有些微不足道。“我在欧洲待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平时看不顺眼的就会说,也会骂他们(队员)。但对他们来说,我更像兄长,平时我们相处很好,他们私人的感情问题也和我说,这就是一种相互信任。如果球员和教练没有彼此的信任感,那么我们也拿不了今天这个成绩。当然,香港男队能够成功,绝对不是一两人的功劳。香港乒总、余会长,还有惠钧他们都在资金、训练安排上给了男队最大的帮助。我们也离不开中国乒协给我们的支持,每次我们回省队训练,从来都没有说‘NO’的,都是‘YES’。”

  由于

北京奥运会的乒乓球团体比赛取代了双打比赛,所以,陈江华也在带领整个男队做战略上的重心转移。当然,香港男队在双打项目上打下的雄厚基础,一定会在奥运会的比赛中给这支刚刚荣膺世乒赛季军的队伍以如虎添翼的保证。也许两年之后的北京奥运会上,陈江华和他率领的香港男队能够给人们一个更大的惊喜。离开不来梅的前夜,在距离世乒赛比赛场馆不到500米的一个酒吧里,陈江华笑着对记者说:“当教练,就是永远想突破,有一个机会就带来一个惊喜就最好了!”(本刊记者 宋斐)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97,000篇。


 

评论】【乒羽世界】【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