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刘国梁:王励勤王者气质 马琳问题多 王皓不容易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6月01日12:36 《乒乓世界》杂志

  两年前的卡塔尔世乒赛,是我第一次带队参加这种大规模的世界比赛,当时我刚上任不久。那次比赛不仅是对我能力的一个检验,也检验了队员、教练以及广大球迷对我的认可程度。

  世乒赛就是这样,压力有,挑战性也很大,我比较兴奋,我真的喜欢这种挑战,有一种使命感。两年前的比赛打得非常顺,一方面,得益于“佩寄制”的赛制(每支球队有两次
进入决赛的机会),所以从队员到我本人,压力都比较小,发挥得自然也就不错。另一方面,韩国和日本的阵容都还有漏洞。当时,韩国队的三号人物朱世赫对我们的压力不大,德国方面,波尔当时还比较年轻,技术上也没有发展到今天这个层面,尤其是他们的二号和三号比较弱,在几个原因的综合作用下,加上我们队员的出色发挥,我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当然,两年前的世乒赛,我感觉,挑战和机遇的成分更大一些,两年之后这次德国世乒赛,我的压力更大了。

  这两年间,我带中国男队取得了一系列不错的成绩,我也渴望继续辉煌,巩固

中国队的优势和自己上任来的成绩。但是,比赛开始前,我明显感受到了来自德国与韩国的压力,他们在这两年之中的进步都非常快,两年前,韩国的柳承敏还只是个小将,如今他已经是雅典奥运会的男单冠军;吴尚垠从前也没有太突出的单打成绩,去年在上海拿了
世乒赛
的季军;还有李廷祐,两年前只是个不太起眼的队员,现在大大弥补了韩国队的缺陷。在整体上,韩国队基本没有重复的打法,“厚”了不说,还增添了排兵布阵的灵活性。而且,他们比赛的经验比两年前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在与中国选手的不断对决中,积累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在我看来,2004年柳承敏在奥运会上的成功,从某种程度上推动了韩国

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他获得冠军后,韩国国内也再次掀起了乒乓球的一个热潮,也涌现出了不少好的教练员,比如金择洙等等,我也很清楚韩国人的野心,他们觉得自己现在有能力取代中国队成为世界冠军,取得历史性的突破。客观地说,韩国人确实具备了挑战中国队的实力。德国人的进步,主要来自于波尔和许斯,和两年前相比,波尔成熟了,威胁也更大了。波尔对我们的威胁主要来自于技术,他的技术实力已经非常高了,各项技术非常均衡,比赛中的应变能力提高了太多。以前比赛,局间休息的时候,波尔的场外指导时间都比较长,可以充分说明一点,他还比较依赖教练。现在,尤其是这次比赛,局间的时候,他也就是喝口水就上场了,很有自己的主意。而且在心理上,波尔基本突破了打逆风球,尤其是跟中国队的高手打逆风球不好的情况,和马琳比赛时,他0比2落后,可以说在前2局中他基本被马琳打懵了。但是,他调整得非常快,连扳三局,打得特别坚决,甚至是超出了我们很多教练的想像。

  许斯最近半年明显取得了一个技术和临场感觉上的飞跃,大大超出了他20岁的年龄。许斯是一个非常自信的选手,比赛时的状态特别好,而且手感好,胆子大,在技术上,他正、反手的衔接和速度已经与波尔越来越像。可以预言,今后几年,随着比赛经验的增加,许斯对中国队的威胁会越来越大,他已经完全能够和波尔肩并肩挑起了德国队的大梁,某种意义而言,许斯也只是略微逊色波尔一些,从实力上看,他不低于韩国队的任何一个主力。

  去年世乒赛的男单比赛中,郝帅曾经4比2击败了许斯,但从那时到现在,每次比赛,我都感觉许斯有新的进步和突破。以前,大家都说许斯是神童,有灵感,我感觉和同年龄的欧洲球员相比他确实不错,但比亚洲球员还差一些,但通过近期的仔细观察后,我感觉到了他的灵感,他的自信,他的技术发展空间,任何一个好的教练都能看出他的天赋。今后,他的成长对中国队的压力会比较大。当然,目前许斯还没有完全突破自我,没有突破中国队这一关。

  这次世乒赛在德国打,我感触比较深的就是德国人和韩国人的斗志以及德国主场气氛带给我们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压力。2008年前后,挑战中国队的,都是80年代以后出生的欧亚高手,以前,都是中国队的年轻队员打欧洲的老队员,而今后两年,也许是我们中国运动员的年龄大,而对手更年轻。当然,欧洲人的运动寿命比中国人长,成熟得也比较晚,但从目前看,一些欧洲年轻队员有着很大的潜力,再加上韩国、德国两个协会对男子乒乓球非常重视,所以,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半决赛打德国,比决赛对韩国还难打。韩国队的特点是几个选手实力比较平均,打法凶狠,对中国队非常熟悉,意志、品质顽强。德国队则技术比较全面,前两号人物,尤其是波尔的实力超过了我们其他所有的对手,他们给中国队的压力是不同方位的,而且德国是主场作战,他们还是比韩国人有威胁,而且心态特别好——“输了是正常的,赢了就是赚了”。

  这次赛前,我还是有一些担心的。

  从这次比赛的整个过程看,有几场精彩程度比较高的球。马琳和希拉的球,当然只能说是比分比较接近,场面上比较紧张。其实世乒赛的每场球,我们教练组都对困难做了充分的准备,像对法国队,客观地说,他们现在实力并不强,尤其是希拉和埃洛瓦,都属于技术上非常有特点,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将。在合理运用技战术的同时,他们能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抖搂出来。44届世乒赛,希拉能赢我,也是靠手感和旋转,他在比赛中特别容易让对手犯错误。一旦你想保守了,希拉的节奏又比较慢,他能把你拖住,比分一旦拉不开,就会造成你失误。

  所有比赛中最为精彩的就是王励勤和波尔在男团半决赛的那场球,王励勤世界排名第一,波尔世界排名第二,在比赛中他们诠释了当今男子世界乒坛技术的精髓,发挥得都非常好,可以说是完美,这绝对是一场巅峰对决。能够在大赛的半决赛中打出这种球,绝对是比较少见的。

  还有王励勤决赛打柳承敏的那场球。此前,王励勤打柳承敏是赢多输少,但以往每次赢球也都是皱皱巴巴,比赛打得很激烈,其实都是几分球的差距,谁处理球更好、更合理,一般就能获得最后的胜利。所以我们教练也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从球路上王励勤打柳承敏并不能说稳赢,柳承敏跟谁打,都有搏杀的空间。那场比赛,王励勤第二、第三局有些保守,柳承敏搏杀的命中率很高,王励勤压力比较大。他就想减少无畏失误,可一旦出现了这样的保守想法,反而柳承敏就获得了更多的搏杀机会,从场面上看,王励勤非常被动。第四局的后半局到第五局,王励勤对凶、稳的关系把握得不错,心理素质非常过硬。最近几年,王励勤的大赛成绩都非常好,这两次的世乒赛团体赛,他都是从头打到尾,而且一场不输,加上上海世乒赛的男单冠军,可以说在当今世界男子乒坛,很少有人能够像王励勤一样在几年之内保持着这么不错的状态,他也起到了队伍核心、中坚的作用。通过最近几年的锻炼,他在技术上、心理上、大局观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原来说到王励勤,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实力好,但他对比赛的感觉、把握不够成熟,但随着最近几年的锻炼,王励勤越来越自信了,从场上看,他也越来越有那种“王者气质”了。

  两年前,我们开准备会一般是一个半小时,这次世乒赛,尤其是半决赛打德国队之前,我们的准备会开了四个半小时,加上上场队员自己看技术录像的时间,那就是五个多小时。说实话,这对队员的精力消耗是非常大的,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们这么准备,就是突出了一个“细”字,方方面面都要分析,哪怕是对手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我们也要考虑到,就是为了防止在比赛中出现问题。事实证明,我们所有人为此付出的心血没有白费。如果王励勤没有准备得这么充分,如果没有考虑到波尔的超水平发挥,没有预计到比赛中观众给予的那么大的压力,我想,比赛肯定完蛋了。所以说,我们成功,就成功在王励勤在比赛中的任何时候心都比较定,尤其是和波尔打到决胜局,3:5落后,叫暂停之后,他能力挽狂澜,连得7分,在这点上,他是特别值得肯定的。

  王励勤应该说是中国男队中发挥得最好的,无论从技术上、思想上,抗压能力上,对各种打法的能力上,都成为了中国队的绝对核心,是别人替代不了的。我也希望,在以后的比赛中,他能够从头到尾都保持这种竞技状态和技术含量,毕竟,他对中国队十分关键。说到不足的地方,我想,在比赛的凶、稳的处理上,王励勤如果能再合理一些,转换得再快一些就更完美了。技术上,王励勤的反手位还有很大的潜力和提高空间。

  马琳的发挥,应该说只是一般,无论是和希拉打,还是和波尔打,都没有显示出他最好的状态。特别是2比0领先波尔,结果被对手连扳3局,这是相当危险的。半决赛,马琳等于打的是中国队的头阵,如果赢下来,我们的比赛就会轻松得多,输了以后,我们的压力就比较大了,甚至可以说很危险。马琳的问题比较多,技术上比较单薄,有些地方还存在盲区,特长确实比较突出,但是实力不够雄厚。在比赛中,尤其是要命的时刻,他没有改变以往自己容易保守有侥幸心理的缺点,如果再以这种状态比赛,马琳真的快完蛋了。在这点上,没有任何人认为是可以侥幸的,除了马琳自己没有人能够帮他,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因为王励勤在这次比赛中的风头比较强劲,所以从某种角度上也掩盖了一点王皓的风采。半决赛对德国队,在我们和德国队打成1比1平,王皓在关键的第三局3比0击败了费杰·科纳斯,而且在和韩国队的决赛中,王皓头一个出场,非常轻松地击败了韩国队的头号主力吴尚垠,这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我觉得,从2004年雅典奥运会决赛输给柳承敏开始,一直到今天,王皓的确非常不容易,这几年,他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面对着舆论关于他“心理不过硬”的压力,面对着很多人对他的信任感的逐渐下降,他自己没有放弃,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步,始终憋着一口气,很多困难是常人难以想像的。这几年,王皓也度过了一个运动员运动生涯中最困难的一个阶段,这次比赛,他重新找回了自信和灵感,赢得了领导、教练、队员对他的信任。从表面上看,他取得了自己的又一个团体冠军,对他本人而言,这次比赛他更加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陈玘没有达到赛前我对他的预期,当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陈玘在比赛中的对手实力比较弱,体现不出强强对话的特点;另一方面,从陈玘比赛中处理球的感觉看,他太毛躁了,平时训练也不够用心。说得狠一点,陈玘甚至不完全具备担当中国男队主力的实力,技术上、思想上、技术涵养上,他还欠缺了太多。正因为陈玘的这种不确定因素,我们感觉很难把握,如果启用他打关键性的团体比赛,就有一种“听天由命”的感觉。所以说,在中国男队这个强大的集体中,以陈玘目前的这种状态,他不可能赢得领导和教练的信任,所以1/4决赛后我们没有派他上场。今后,陈玘在各个方面必须要有一个飞跃,他没有任何资本沾沾自喜,他必须明白自己的处境,08年奥运会和04年奥运会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对他的要求要高得多,仅靠小聪明是不可能坐稳中国队主力位置的。

  马龙,说实话,这次就打了一场比赛,等于就是感受一下比赛气氛,就是主力队员带着他“玩”,“蹭车”蹭了一个世界冠军。对马龙,我没有太多的评价,我只想说,我们教练通过这次比赛,能让他感受到备战的方方面面和大赛的压力,能让他对自己的认识、信心上有一个飞跃,能够在今后去积累更多经验,争取更多的机会。(刘国梁)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36,000篇。


 

评论】【乒羽世界】【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