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诞生引发多米诺现象 乒超联赛进入烧钱时代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5月20日06:00 时代商报 | |||||||||
经过德国不来梅世乒赛的预热、501万元“标王”诞生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现象的升温,今天,2006赛季的乒超联赛终于在众人瞩目下步入了正题。然而比联赛本身更引人注目的是,欲成为乒坛“NBA”的中国乒超联赛正步足球后尘进入“烧钱”时代。 投入相当过去5个赛季总和
从今年首次引进球员摘牌制度便诞生501万元“标王”的怪现象不难看出,各乒超俱乐部早早摆出了“血拼”今年联赛的架势。事实上,在各俱乐部纷纷不惜血本一掷千金来保证球队成绩之余,今年乒羽中心在对整个联赛包装、投入上也是不遗余力。仅在对每家俱乐部的经济贴补上,乒协的投入就由过去的12万元增长到40万元,如此大的涨幅程度在过去5个赛季是不曾出现的。同时,央视对乒超转播时收取的约15万元费用也全部由乒协承担,而今年乒超联赛的总奖金由过去的50万元提高到58万元。用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蔡振华的话来讲,“今年乒协在乒超联赛上的投入相当过去5个赛季投入的总和。” “百万年薪”球员大幅增加 如果说把中国乒超联赛称之为世界乒坛的顶级赛事,相信没有人会对此提出质疑,而今年各乒超俱乐部的阵容愈加证明了这一点。本赛季,各乒超俱乐部除了用百万年薪四处网罗国手,还斥巨资引进了波尔、柳承敏、吴尚垠、朱世赫、福原爱等国际乒联最新排名前16名的选手。不过,在打造超豪华阵容的同时,各俱乐部也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俱乐部无奈选择流动主场 中国乒协为使国球得到更广泛地推广,只要求各俱乐部保证9个主场中的5场设在主场城市,其他4场比赛可以拿到其他城市举办。不过据记者所知,“流动主场”的意义更多是为了保证上座率,毕竟中国乒协的经济补助对于开销巨大的各俱乐部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而各家俱乐部要想进入良性循环,不靠自主经营和市场开发则很难走得长远。 首席记者 赵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