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坤博客中透露很想家 为梦想女排吃苦的精神永不变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5月10日15:31 北京晚报 | |||||||||||
“好几天没有来了,有点想。这几天还是一直围绕着训练,无论是体力上还是精力上都是全部地投入到训练上,毕竟有一段时间没有跟着队伍训练,这段时间跟队还是很辛苦的,所以自己的时间相对的就少了一些,就连给家里打电话都从两三天拖到了一星期,还是有些内疚,所以马上拿起电话拨回了家,虽然爸妈并没有直接说出怎么这么长时间没有打
——冯坤 中国女排已在郴州集训一个多月了。虽然女排姑娘们早已习惯了四处训练比赛的“动荡”生活,但还是难免想家,想念父母。队长冯坤在博客中就透露了思家之情。 由于训练繁忙,冯坤这段时间和家人的联系相对少了一些,父母虽然不说,但是却难免担心女儿的身体,尤其是在刚刚做完手术就归队训练的情况下,冯坤肯定比其他队员面临更多困难。听到女儿的声音,冯坤的父母有一大堆的问题,这让冯坤不由感叹“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也难怪父母如此担心,28岁的冯坤是队里的老大姐,年龄最大,伤病也最多。本可随时选择退役,但为了2008年奥运会,冯坤做出了留下来的决定。 有伤在身的冯坤从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主教练陈忠和表扬她:“冯坤非常有毅力,每天训练比小队员下得都晚。”的确,归队已一个多月,冯坤的身体也到了疲劳期,“大脑有点支配不了四肢了,身体的反应随之而来,每天的业余时间基本上被治疗放松所占有。” 可就是这样的艰苦,也没有改变冯坤坚持到2008年的梦想。正如她自己在文章中写的:“成功的过程都是那么得相似,先苦后甜,先付出后得到,先沮丧后欣慰,先无奈后惊喜……”在想家的时候,在难过的时候,在失望的时候,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持着冯坤一步步走到今天,并将继续前行。 本报记者刘晓星J007 选择“吃苦” ●刘晓星 可能和人们心目中想像的有些不同,在赛场上、训练场上的“铁姑娘”们也有柔软和多愁善感的一面。她们也是父母心中的宝贝疙瘩,也会因为一些小事而难过。不过,既然选择了加入中国女排,更多时候,她们只能把这一面藏起来,“吃苦耐劳,顽强拼搏”,这是女排姑娘们的共同选择。 在漳州训练时,冯坤看到全国青年男排的队员在雨中的煤渣场地上做翻滚,为的是一个动作没做好。这种精神深深打动了她:“突然想起五连冠时的老女排所谓的磨掉几层皮是不是就是这样的,无论社会怎么样地发展,吃苦精神依然不会改变,我看到那些小孩子的训练,还是很有感触的。”虽然没有明确说到在家庭和事业的选择中,只能牺牲陪伴在父母身边的快乐。但是,就从这发自内心的朴素话语中,冯坤的选择已经不言而喻。 不仅老将如此,只要进入中国女排,就会被这种气氛感染。刚进队的小将徐云丽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在场上,她永远是拼得最凶,喊得最响的一个,连生病时也不愿放弃哪怕一天半天的训练,拼命劲儿把陈忠和也给“震”住了。在采访中,徐云丽曾说,地方队的教练一直表示“不行了,你随时可以回来”,而她却只想尽力留下来。国家队的训练一定比地方队艰苦得多,徐云丽做了留下来的选择。 就是这样,女排姑娘们每个人都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并用青春和汗水去实现自己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