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新人新组合加强高难度 中国跳水队金牌战略收效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4月25日12:15 广州日报大洋网

  第12届国际泳联跳水系列大奖赛珠海站的比赛已于23日结束,中国跳水“梦之队”包揽了全部8个项目的金牌。对此,前中国跳水队教练、目前在澳大利亚国家队任教的王同祥坦言:“中国跳水队的战略思路非常明确,以老带新的阵容实力也相当强大。”王同祥认为,按中国队现在的发展来看,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会有更多的中国跳水队选手获得金牌。

  战略一:努力培养新人新组合

  在今年已经结束的前5站比赛中,中国跳水队获得一共40枚金牌中的31枚。其中年轻选手在比赛中展现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风采。年仅15岁的张宸、林跃在男子双人10米台上的表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两人包揽了首站(悉尼站)比赛男子单人10米台的冠亚军,他们又在第2站(罗斯托克站)获得了男子双人10米台的金牌。在本次珠海站比赛中,这对被冠以“梦幻组合”之称的搭档出人意料地被“拆散”,取而代之的是林跃/火亮以及张宸/应宏的新组合。比赛中,林跃/火亮的表现更加出色,他们帮助中国队蝉联了该项目的冠军。而林跃的新搭档火亮同时也是第3站(马德里站)比赛男子单人10米台的冠军,他也是去年十运会男子单人10米台的铜牌得主。

  女子方面,除了郭晶晶、吴敏霞和李婷3名参加过雅典奥运会的老队员外,贾童、袁培琳、蒋李双等年轻选手的平均年龄不足16岁。但是她们在各类国际大赛上的成绩却十分突出。而郭晶晶和吴敏霞这对奥运会女子双人3米板冠军得主,自从奥运会结束后就“劳燕分飞”,取而代之的是郭晶晶/李婷和吴敏霞/姚信轶2对新组合。

  对此,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表示:“我们无法保证到2008年时,每位运动员都没有伤病,因此我们必须做好非战斗性减员的准备。多套阵容组合可以促进选手的竞争意识,同时也加强了队伍的整体实力。”中国跳水队一位教练则表示:“奥运会结束后,一个老将带一个新人的做法在今年的各项比赛中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现在2个人变成了4个人,1对组合变成了2对组合,中国队在2008年奥运会双人项目上将更具

竞争力。”

  战略二:已有高难度“撒手锏”

  中国跳水队除了加强对新人的培养外,早在去年的

十运会结束后,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就强调了队伍要在冬训期间加强难度训练。随着美国队、加拿大队等主要竞争对手在难度上的突破,中国跳水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在跳台项目上,加拿大名将德斯帕蒂、俄罗斯老将萨乌丁的难度都超越了中国队选手。

  对此,中国跳水队也作出了相应的战略调整。在稳字当头的前提下,他们不断地尝试更高的难度动作。据悉,雅典奥运会男子单人10米台冠军胡佳目前已经在练习新的难度动作,他只是受到伤病影响,才连续缺席了珠海站和此前的全国跳水冠军赛。除了胡佳,中国跳水队的“当家花旦”郭晶晶也已经练成了一套此前只有男子选手才能完成的难度系数高达3.4的5145B。对于这套新动作,郭晶晶表示:“我由于目前还没有达到最佳状态,所以没有在珠海站展示新动作。等到我的竞技状态达到最佳时,我会在比赛中采用新动作。”此外,火亮、张宸等年轻选手也在加强高难度动作的训练。领队周继红表示,小队员掌握高难度动作更容易,但是他们在稳定性上还需要磨练。

  战略三:不因名气而放松管理

  提到中国跳水队的管理,不能不提到“跳水王子”田亮。田亮在被国家队除名将近一年半以后,他回归国家队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一位跳水界的资深教练告诉记者:“田亮确实犯了一些错误,尤其当问题出现以后,他的态度问题成为他回归国家队的最大障碍。如果他现在回来了,今后中国跳水队的管理就比较困难了。中国跳水队的管理一直非常严格,而队伍多年来的辉煌成就也是在严格管理下获得的,队伍不会因为田亮一个人而改变全队的战略思路。”

  率领澳大利亚队前来珠海参加比赛的前中国跳水教练王同祥在看到中国跳水队的出色表现后表示,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是世界上很多其他地方的运动员羡慕的。中国跳水队的明星们在中国受到的关注就像澳大利亚游泳队的巨星索普、琼斯一样受欢迎。

  从目前跳水项目的格局来看,加拿大队、俄罗斯队、古巴队和美国队在一些项目上会给中国队制造一些麻烦,但这些队伍的整体实力都一般,只有个别选手的能力比较强,很难在真正意义上撼动中国队的地位。对于中国跳水队在2008年

北京奥运会的前景,包括美国队、加拿大队等队的教练都认为,绝大多数跳水金牌都会被中国队包揽。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830,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