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文汇报:从“记者是祸”到“欢迎打扰”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4月17日08:05 东方网-文汇报

  叶志明

  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国家射击队世锦赛选拔赛昨天收枪,赛场迎来了一些市民观众,媒体记者也来了不少。总教练王义夫一再强调,欢迎市民观看,欢迎记者采访,除继续安排周三媒体公开日之外,其余时间他随时接受采访,“不怕打扰”,“欢迎打扰”。

  对于新闻媒体,包括射击队在内的一些运动队,心情是非常矛盾的。射击比赛竞争激烈,有行家的话说,是“不打到最后一枪不能算数”。射击比赛对运动员的心理压力也是巨大的,据介绍,奥运会决赛时靶台前运动员的脉搏每分钟达到160次,世锦赛决赛约130次。所以,射击队以前对记者的采访是有保留的,甚至是反感的。悉尼奥运会,我一年轻选手进入决赛,她在国内的家里一下涌进了20多位记者,结果该选手在决赛中发挥失常,“痛失”金牌。赛后,就从射击队传出“都是记者惹的祸”的声音。

  从过去的“记者是祸”到今天的“欢迎打扰”,体现了射击队决策层治队思想的一大进步。“记者是祸”的观念在体育圈内并不是孤立的,“宁愿得罪媒体”可以说是它的另一种版本。王义夫总教练的“欢迎采访”、“欢迎打扰”可以从两个层面上来理解。第一,射击队、射击运动需要媒体报道。媒体的报道是对这项运动最好的推动和宣传,“曝光率”高,影响力自然增强,市场可以做大,赞助商愿意投入。第二,射击比赛是一项高压力的竞技,各种干扰是比赛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平时训练的多干扰,才能在比赛中抗干扰。昨天决赛,电子靶因为出现小小故障而终止了20多分钟,观赛的市民窃窃私语为运动员担心,但是王义夫却认为影响不大,如果因此产生“干扰”,那倒反是好事。

  从“记者是祸”到“欢迎打扰”,这是中国体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观念转变,是中国体育市场意识的开始觉醒。现代体育进入新世纪之后,无不打上媒体的烙印。新闻报道已经成为现代体育竞技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市场的角度看,一个没有记者“打扰”,或者说记者没有兴趣“打扰”的运动项目,势必是缺乏生命力的;他们是否具有市场的存在价值,那要打上一个巨大的问号。从社会的角度看,新闻报道已经成为现代体育竞赛舞台的扩展,明星角色的延伸。如果说,比赛场是运动员的第一次表演;那么,比赛之后接受采访,则是他们的第二次表演。某种意义上说,这第二次表演显得更为重要。

  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我国体育运动员教练员等接受新闻采访的能力,或者说在“第二次表演”的能力普遍较低。他们的接受采访,更多的是处于传统的被动的不自觉的境地。

  不可否认,接受采访有的时候确实会有所“干扰”、有所“得罪”,有的时候会让一些心存不善、举止不检点的人感到不舒服。对于现代体育而言,新闻报道、新闻传播既是具有制约性的,更是具有奖励性的。体育明星人物就是生活在媒体高度关注中的人群。面对采访,就是面对市场;尊重采访,就是尊重自己;接受采访,就是接受监督;善于接受采访,就是善于发展体育、善于发展自己。

  当然,面对王义夫们的欢迎采访、“欢迎打扰”,我们媒体如何充分尊重被采访者,在采访报道中力争不干扰他们正常的私人生活,并为他们的训练比赛营造宽松健康舆论的环境,这是需要检讨的另一个话题。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52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