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民间健儿入围中国劳伦斯十佳 丁俊晖引领人才多元化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4月08日23:40 新华网

  新华网长沙4月8日电(记者陈黎明李尕)在8日晚举行的“2006年中国十佳劳伦斯冠军奖”颁奖中,丁俊晖、胡凯、韩晓鹏三位“身份特殊”的优秀运动员赫然当选。

  无论是家庭自费培养起来的“民间”选手丁俊晖,还是学生身份的学院派运动员胡凯、韩晓鹏,作为中国体育人才培养传统“举国体制”计划外的运动员,这是首次受到有着27年历史的中国十佳运动员评选活动的关注与肯定。一种由传统“举国体制”与高校“体教
结合”、民间资本培养相结合的新型社会办体育格局初显端倪。

  “学院派”、“个体化” 体育人才培养不拘一格

  不只是劳伦斯获提名的优秀运动员,马不停蹄征战世界各地的

网球少女袁梦、签约英国迈凯伦车队的追风少年程丛夫......尽管他们奔向成功的道路还异常艰辛,但越来越多在“体制外”活跃的运动员们正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依靠社会、学校、家庭力量培养出来的优秀运动员正逐渐浮出水面。

  奥运跳水冠军、湖南体育职业学院院长熊倪认为,这是我国运动员成才的一种新趋势。传统的“举国体制”培养模式也将逐渐由单一的专业培养、国家包办向专业和业余结合、体教结合的方向发展,并慢慢融入一些市场化的因素。

  清华模式就是成功的一个范例。清华大学等少数高校采取“一边读书、一边训练”的训练模式,不但育出了胡凯等好苗子,其体育学院毕业生就业形势也相当不错。能够提名“最佳新人运动员”,胡凯的这次入围,来自于网络投票、公众手机短信、评奖委员会的共同认可。胡凯上大学前未接受过专业的田径训练,但4年的训练已让他跨入了国内顶尖高手的行列。评奖委员会介绍,胡凯的入围是综合因素的权衡考虑,除了成绩外,还有这种新的培养模式、以及在他所在群体的突破都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中国十佳劳伦斯冠军委员会委员谢军认为:“社会办体育”是一种很好的趋势。集中社会各种力量,发挥各自的优势,对丰富体育事业,培养各种体育人才,推进体育事业的发展都大有裨益。

  胡凯成长的模式精髓正逐渐渗入到传统的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中。熊倪认为,运动员需要寻求退役后的发展出路。“清华模式”中的体教结合是一种启迪。湖南体育学院虽然也纳入到国家培养体系中,但学院正积极探索一种“偏重,但不偏废”的新模式,并积极与省内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合作,扩展体院运动员生源的深入发展出路。而据教育部发布的消息,今年全国有235所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

  市场规律推动人才多元化局面

  作为非奥运项目,

台球运动长期以来在国内不受关注。2005年丁俊晖、潘晓婷的出现让这一运动在中国焕发活力。这两位选手的成才模式是先有家庭的自费培养,再有社会资本的介入推进。中国十佳劳伦斯冠军委员会专家认为,丁俊晖现象的出现,激发了许多民间资本对培养体育人才的需求与希望。

  除了对体育精神、荣誉、成就感的追求,经济效益是催生新体育人才培养方式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社会学会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卢元镇认为:“传统的运动员培养举国体制,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目前这种体制出现了急功近利、不可持续发展等诸多弊端,而且,在市场经济下,这种机制以政府作为金牌风险的担保,代价和成本太高,同时,‘举国机制’之下‘金牌战略’,让体育产业的综合性、多功能性被忽略。这次劳伦斯获奖者中出现了许多依靠学校、家庭和社会力量培养的优秀运动员提名,是值得鼓励的。”

  现代经济模式决定,人气、吸引眼球本身就是财富。社会资本对运动员无形资产的渴求,必然导致国家队运动员垄断局面的打破。辽宁省社会科学院教授梁启东认为,丁俊晖、潘晓婷等家庭培养人才模式的成功,必然会激发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人才培养的信心。中国十佳劳伦斯冠军委员会专家告诉记者:“就像任何投资都有风险一样,家庭培养模式失败的事例也许更多,但不妨碍它作为‘举国体制’的一种有益补充,在类似台球这样的非奥运项目上取得意外的突破。”

  负责中国十佳劳伦斯冠军奖商业开发工作的北京十佳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执行总监王进介绍,自2004年以来,“中国十佳”这个原本官方色彩较浓的奖项和劳伦斯联姻后,引入了“国际性、市场化、公益性”因素,并首次尝试商业化运作模式,目前这个奖项“每年投入至少是几百万”,“评选的参照不只是一年来的比赛成绩,更看重运动员的社会感召力。组委会将对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公益价值进行一个综合的评价。”无论是扩大劳伦斯的公益感召力,还是获取商业利润,组委会没有理由拒绝丁俊晖这样具备市场号召力、关注度的选手,“而不管他是‘体制内’的还是‘体制外’的。”(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90,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