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忆及与丁俊晖香港打球岁月 中国亚军折射台球手命运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3月29日11:05 南方都市报

  前程随风——外卡球手李寅希的故事

  引子

  3月26日,中国公开赛决赛的日子。

  下午是决赛的上半场,比赛很沉闷,北京大学生体育馆里,两个英国人正在抓耳挠腮地互做斯诺克。

  体育馆外面,前几天还算活跃的黄牛党已经没了踪影。这个城市刮起了大风,阳光稀散,很冷,偶尔有杨花在低空飞舞,孤零零的不知道去处,对它们来说,命运随风。

  很多提前告别比赛的中国球手都已经离开北京——他们的比赛一结束,就要重新上路,为生计奔波。

  为了做篇中国球手的稿子,我拨通了李寅希的手机,问他能不能出来聊聊,电话那头的声音略微迟疑了一下,“我正在朋友家看决赛,晚上来找你吧,正好去现场看球。”

  一支烟

  大学生体育馆外的一个咖啡屋里,我第二次见到了李寅希。

  第一次是在首轮(外卡轮)一场比赛的中场休息时,一名年轻的中国球手来到球员休息室,急切地问老外官员:“ciga-rette?”

  “要烟么?”我正在休息室外看丁俊晖练球,随手掏出烟盒,给了他一支。跑到吸烟区,小伙子狠狠吸了几口,掐灭了。

  他就是李寅希,全国排名赛南京站亚军,参加了前不久的国家队集训,也因此获得了中国赛的参赛外卡。

  当时场馆的另一端,比分屏上显示,李寅希1比3落后于对手大卫·鲁。

  最终的结果,李寅希2比5输掉了比赛,他也是公开赛首日出局的6名中国外卡球手中的一个。

  因为这支烟,我对这个非常帅气的球手印象深刻。

  张凯

  脱去了比赛服,穿着典型大男孩行头的李寅希看上去干净而精神。我说他长得像万梓良,他坚决反对,“不像,他们说我像陆毅和陈昆……”

  刚坐下来,李寅希和一个身材高大的男人打招呼,“张凯!”

  “是你啊,现在在哪里?哪个球房?”

  “深圳,金豪球城,唐老师介绍我去的,在宝安。”

  ……

  他口中的“唐老师”就是中国台协秘书长唐凤翔,中国

台球的“当家人”,几乎所有的球手都叫他“唐老师”。

  “张凯?以前北京的球手吧?”高大的男人走后,我向李寅希求证。

  “嗯,是他,以前他拿过好几个全国冠军,还在打呢,不过现在老是输。”

  “你要是年纪大了,打不动了,怎么办?有没有想过?”

  “做老板呗。我们这一行很多人最后都这样,开球房,做老板。我的朋友都是打球认识的,全部都是,最后肯定只能做这个行当。”

  喜欢

  在和李寅希聊天的一个多小时里,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喜欢这个”。

  是啊,对年轻人来说,喜欢就是最大的理由。为了喜欢,他可以高一就辍学去学打台球,可以17岁就只身南下深圳香港练球,可以每天练习不辍而不觉得枯燥,可以放弃在香港认识时的女朋友……

  “当然也有烦闷的时候,有时候会和朋友去唱唱K,喝喝啤酒,不过我喝得不多,第二天还要练球。”李寅希说。

  “你有女朋友么?”他试探着问我。

  “有。你呢?”

  “有过,在香港的时候有过,但我根本没时间陪她。”

  沉默了一会儿,他拿起了我烟盒里的一支烟,点燃。“跟她在一起就整天出去玩了,没法练球。”

  收入

  谈到现在的收入情况时,我以为他会叹气,出人意料的,李寅希笑了。

  “一个月3000块,包吃包住。其实我自己感觉做这一行挺轻松的,主要是喜欢这个,有工资,比赛打好了还有奖金,(俱乐部)老板有时候会带我们出去打表演赛,也有收入。偶尔我也会陪客人练球。”

  2001年,李寅希曾去香港的球房打球,“其实那个时候,除了小晖应该是我工资最高,每个月15000港币,也是包食宿,训练免费。”

  “为什么又回来了呢?”

  “没有什么提高,对手比较少,就回来了。还是想去英国。”

  这次中国公开赛之前,国家集训队在东莞进行了训练,李寅希也是其中一员,他们将代表中国参加年底的亚运会斯诺克比赛。但斯诺克始终不是奥运会项目,即便有国家集训队,也没有球员补贴。

  “没什么想法,反正打好比赛总归是好的,能参加亚运会也是好事。”

  天堂

  参加本届公开赛的8名中国外卡选手中,田鹏飞是在英国打球,其他几个人,除了丁俊晖外,金龙、刘菘和梁文博都没有来参赛。

  “跟他们几个人熟么?他们在英国生活得如何?”我问李寅希。

  “我和小晖他们都很熟。在英国打球就是缺钱,每年要好几万英镑。小晖现在不用说了,田鹏飞家里的情况还好些,像刘菘家里连房子都卖了……”

  “你想去英国打球?”

  “当然想去,对手水平高,打球才能进步。你看我现在参加全国比赛,如果回省里打根本就不会紧张。而且英国比赛的奖金也高,是国内的几十倍。”在李寅希的眼中,英国仍然是斯诺克的天堂。

  “你要去英国,也会去他们的俱乐部么?”

  “是啊,所有亚洲球员在英国打球都是同一个经纪人,住在一起,经纪人会抽取他们20%的赢球奖金。”

  球杆

  “你要是去英国打球,家里会资助你么?”

  “其实我出来之后,没怎么花过家里的钱,都靠自己。”李寅希的眼神有些黯淡,李寅希的父亲在公安部门工作,工作比较忙,他说父母从来不看自己的比赛。

  “其实家里还是支持我打球的,不过他们比较忙”,他随手摆弄着诺基亚N70手机,看上去有些言不由衷。

  李寅希的家乡是湖南衡阳,“我也很少回家”,他说。

  “我的球杆是老爸给买的,14岁那年在北京,4000块,这也算是老爸支持我吧”,自嘲的口吻。

  李寅希说他的球杆已经用了9年,现在都已经打弯了,杆头也老是断,要经常修。我问他为什么不重新买一根,他说没法换,换了直的球杆他就打不进球了。

  我告诉他郭华(前全国冠军,现居住广州)的球杆去年在

出租车上丢了,他叹了口气,“他那根球杆好啊,而且现在没法估价了,因为是绝版,做球杆的英国人死了。”

  狡黠

  “出国打过比赛么?”

  “去过一次新西兰参加过U21的世青赛,我拿了第5名,300英镑奖金吧。”

  “这种比赛包括中国公开赛会不会假球?奥沙利文第一轮就0比5输了……”

  “不会,绝对不会,有积分还有奖金,没有人会放水。”李寅希坚定地摇摇头,“3万英镑的奖金,”他强调。

  当听到我说足球

赌球成风时,李寅希瞪大了眼睛,感觉很新奇,“呵呵,平常自己练球的空闲时间,我也偶尔会和一些来球房打球的老板赌,当然是赌自己赢球,让分打,算是挣点外快吧。”说到这里,李寅希的脸上露出一丝天真而狡黠的笑容。”

  “打过9球么?”我问他。

  “不打!我看都不看!没意思,太简单了。戴维斯在打?他老了。”

  尾声

  临走结账的时候,我问这个23岁的湖南小伙子,想过再去读书么?“没有!”他回答得干脆而决绝。他问了我的年纪,然后叹到,“28岁,你说我28岁时会怎么样呢?”

  我没办法回答他,出门和他沉默地走向赛馆。外面的风还在吹,天色已经黯淡下来。

  李寅希简历

  1983年出生,14岁接触台球,高一辍学,1999年才到深圳正式学打斯诺克。2000年获全国体育大会斯诺克团体赛冠军,2003年全国职业排名赛郑州站亚军,2005年全国职业排名赛南京站亚军。

  庞卫国:

  中国至少有20名小孩可以去英国打球

  中国公开赛期间,央视的转播中心就在举办赛事的北京大学生体育馆内,刚进新闻中心,记者就看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他是斯诺克老国手庞卫国。

  作为本届公开赛央视的转播顾问,瘦削的庞卫国一直穿着黑色西服,精心打理过的头发短而精神,但记者最用心注意的是他的手——手指修长却骨节突出,就是这样的一双手,让他过去10年来经常“霸占”着中国NO.1球手的位置,而实际上,他才26岁。

  庞卫国在记者面前非常健谈,在谈到中国球手的生存环境时,他声称现在年轻的中国球手,至少有20多人可以去英国联赛立足,“我也可以去啊,但我不去”,他笑称。

  “像梁文博、田鹏飞他们水平的球手,中国至少有20多个,完全可以达到英国职业比赛的要求,但是没有经费。在国外打球,每年至少需要人民币10万到15万,普通的中国家庭根本承受不起。”

  谈起首日出局的中国年轻选手,庞卫国不无感慨:“球台是从英国运来的,中国球手平常根本接触不到这种球台,就是全中国也找不出几张这样的标准比赛台。国家集训队为什么去东莞训练,就是因为南方的球台走球速度比较快,跟北方不一样,比较接近英国台的速度,但他们比赛之后反映还是不能一下子适应。仅仅从这样的一个细节就可以说明,为什么大家要去英国练球。而且,英国高水平球员太多了,像大卫·鲁(首日赛事他淘汰了中国球手李寅希)这种级别的高手至少有200个。在那样的环境里,球员才会有提高。”

  专题采写:本报记者 柳骏

  图:

  中方与世界斯诺克协会之间的沟通已经成为中国公开赛能否成功的重要问题。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11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