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综合体育> 其他> 正文 
一个老美是滑板界的穆里尼奥 武侠味和传奇味并存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3月22日04:40 东方体育日报

  本报记者 张薇

  Brian Simth,一个生活在上海的美国人,喜欢穿32码的休闲裤、M号的T恤和滑板鞋上班,普通得就像邻家男孩。

  但在中国的滑板界,他却是板迷心目中的穆里尼奥,作为一支拥有六个中国顶尖专
业滑手的团队经理,他在业内的知名度就犹如他的中文名——思龙飞那样,有点武侠味道,也有点传奇味……

  去崇明教英语没带板

  12岁开始练习滑板、15岁接受品牌赞助、27岁成为职业滑手、28岁组建职业滑板队……从懂事开始,滑板就没有离开国思龙飞,对他而言四个轮子加一块板早已不是一个玩具,而是自己身体的一个部分。“唯独那两年,我一次也没有碰过滑板。至今我也还纳闷离开滑板的日子是怎么过来的。”他说的是在崇明当英语老师的两年。

  故事还要追溯到2000年。由于痴迷中国文化,思龙飞报读了纽约州立大学的汉语专业。经过一个学期的汉语学习后,成绩优异的他被作为交流生被学院派往上海的崇明担任英语外教老师,以期在提高自己汉语水平的同时也推动崇明英语教育的发展。“学习某国语言最好的办法就是到这个国家去生活,所以为了最快适应当地社会、融入当地生活,我作出了不带滑板上路的决定。”

  没有参观、更来不及游玩,从纽约直飞上海的思龙飞,又直接从浦东机场搭船去了崇明岛。当双脚再次踩在土地上时,眼前一望无际的稻田在思龙飞的脑中刻下了中国两个字。“和我之前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我哪里有见过那么多热情的陌生人,还有螃蟹、肥鱼……”瞪大一双蓝色的眸子,思龙飞试图用夸张的语气复制出第一天抵达时的盛景,却不想制造出喜剧效果。

  于是,仅仅用了一天,从来没有离开过滑板的思龙飞就适应了在崇明的日子。“好吃好睡好住,每天还有无数教学上的、生活上的、语言上的问题烦着你,哪里还有空想滑板啊。”整整两年,思龙飞在上海的这个海岛上过着最淳朴的生活,没有滑板,成天与孩子为伍。

  “两年任期满后,我几乎是迫不及待地飞回纽约,不是因为不喜欢崇明,而是因为太想念我的滑板。”

  希望永远快乐地生活在上海

  大四那年作为交流生,思龙飞再次来到上海,这一次的地点是

复旦大学,这一次他带上了心爱的滑板。如果说离开滑板的日子让思龙飞认识了中国的民俗,那么通过滑板又让他了解了中国的人情。“滑板让我在最短的时间内交到很多中国朋友,而他们也为我打开了了解中国文化的大门。”

  于是带着滑板,在大学的最后一年里,思龙飞成为了背包族的一员。从中国的最南端一直到最北端,都留下了思龙飞和他滑板的踪迹。为了写关于西藏文化的毕业论文,思龙飞去了趟西藏,一呆就是三个星期。他说那里是他去过最美的地方,蓝到透明的天,黄到发黑的土,沧桑历史和现代文明撞击的火花让人神魂颠倒。可惜的是,严重的高原反应让他的滑板无缘这片神圣的土地。“我喜欢当驴友,因为每天都会给我新鲜的感觉。最重要的是,这和我的滑板不冲突,我到哪里就滑到哪里。”

  2004年毕业后,思龙飞把中国的家安在了岳阳路的一条新式里弄,三楼的一室一厅,幽静又神秘,过道上的方地砖、老式的灶台、泛黄的浴缸都散发着一种叫上海的香味。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靠墙的彩色滑板上,显得格外鲜艳,朋友送的两只虎斑小猫在阳光下捕捉自己的影子,一窗之隔的阳台上几盆珍珠花开得正艳。难得静下来的时候,思龙飞喜欢盘腿坐在沙发上看着眼前充满生机的一切,思考一些人生上的感悟。“我是个很贪心的人,希望工作做得好、滑板滑得好、中文说得好。但如果硬要我说出一个愿望,我希望是永远快乐地生活在上海。因为这里有最大的滑板公园、有最热闹的滑板氛围、有我最好的滑板朋友,还有我最热爱的滑板事业。”

  至今,思龙飞还是很怀念五年前崇明那段简单的日子,但相比之下,他更爱城市里的上海。“因为上海有外国人,有中国人。但崇明只有崇明人啊。”如果光听声音,没有人会相信如此

无厘头的回答会出自一名美国人的嘴巴。

  团队经理=保姆还是祖父?

  2004年5月底的一次偶遇,把思龙飞从一个普通滑板爱好者的身份推到了滑板运动推广人的高度,他把那次偶遇称为做梦。如果不是那次偶遇,他就没有机会把兴趣当成事业;如果不是那次偶遇,也就不会有现在这支滑板“中国之队”。

  “记得那天我在浦东玩滑板,玩着玩着就看到了在滑板队伍中出现了Arto Saari和Steran Janoski两人。天,那都是滑板界的天王巨星,当时真以为是在做梦。”像个追星族般,思龙飞当即就跑上前和偶像做了次亲密接触。“聊天后才知道,他们是作为Quiksilver赞助的滑手来上海做推广演出的。他们得知我非常喜欢滑板后,就把我介绍给了现在的老板。”

  最终通过两位滑板前辈的介绍,思龙飞以职员和滑手的双重身份进入Quiksilver上海分公司,担任极限运动的推广经理。而他着手做的第一件推广活动就是组建一支有个性的职业滑板队。“组队并不是把几个职业选手机械地组合到一起,而是从全国范围内的滑板高手里挖掘出符合我们品牌精神的滑手,每个队员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性格,但组合起来却又不失和谐。”

  经过一年的努力,车霖、付令超、Johnny Tang、Lung Chai、Chun Chai、Johnnie Tang等分别来自河南、深圳、加拿大和香港的六个男孩相继被归入思龙飞麾下。“Johnny Tang的动作最流畅、他以backside flips的优雅而出名;车霖的动作最自然,他的水平和天赋在亚洲极其少见;付令超的性格很棒……”谈起队员的优点,思龙飞如数家珍。

  “其实,做过才知道原来签下一个队员要花那么大的代价,不但要花大量的金钱还要搭上所有的精力,最后还得靠关系,否则就是热脸碰冷眼。”回忆起一年前的种种努力,思龙飞脸上挂满了哭笑。他说为了签下最具天赋的车霖,自己硬是灌下了几瓶酒;而为了和香港的三个小朋友搭上关系,他在半年的时间里每个月就往香港跑一次,还隔三差五地给对方发电子邮件联络感情。“还好,他们最后都先成了我的朋友再成了我的队员。”

  作为滑板队的经理,大上队员几岁的思龙飞无论在业务上和生活上都扮演着指明灯的角色,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全天候的保姆。“从他们睁眼的那一瞬间,我团队经理的工作就开始了。穿什么衣服、什么时候接受媒体采访、采访时说什么话……总之一切的一切。他们私底下叫我grandpa(祖父)。”

  本月的体博会上,这支名为“中国之队”的团队正式亮相,并在同期举办的2006年上海滑板大师赛上赢得了满堂彩。而作为团队经理的思龙飞也得意了一下,“我为我的工作感到骄傲,我的工作就是监督他们的成长,同时为中国的滑板运动创造出最良好的比赛氛围。”

  其实压力很大……没那么轻松

  每天早晨7点半起床健身、9点到公司处理滑板推广业务、5点下班后练习滑板三到四个小时、回家后玩Tony Hawk's Pro Skater的滑板游戏、12点就寝。周一到周五,思龙飞喜欢集合上海的滑板高手们在音乐厅前玩街头滑板,到了周末如果天气好,他则会带上队员去位于江湾镇的滑板公园训练。滑板填充了思龙飞日程生活的每个细节,他说滑板就是自己生活的全部,为了它牺牲睡眠都在所不惜。“我已经习惯了每天七小时不到的睡眠了。”指着眼眶下若隐若现的黑眼圈,思龙飞苦笑道。

  在外人看来,一个美国人能在中国这样如鱼得水地生活,实在是一种幸运,甚至令人妒忌。可思龙飞却摇着头说,“其实我的压力很大。比如,上海公司只有我一个外国人,但同事却认为我应该用毫无障碍的汉语和他们交流、开会;比如,我除了推广滑板运动外还要开发单板滑雪的业务……绝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

  但抱怨归抱怨,思龙飞还是爱透了在上海工作。“因为上海有中国最棒的滑板氛围,适合街头的LOVE PARK、最专业的SMP,还有那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思龙飞说在美国滑板是一项很普通的运动,就像中国的太极一样,但在中国仍然有很多家长在玩滑板的孩子身上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所以自己的任务就是转变他们的观念,让家长知道极限运动是释放孩子个性的有益运动。“任何运动都有危险性,关键就在你如何避免。好在上海现在的家长很开明,会主动带孩子去专卖店购买器材。不久的将来,这个氛围会越来越好。”

  不愿当白领 车霖“乾坤大挪移”

  26岁的车霖长着一张讨喜的娃娃脸,不高却很帅,走到哪里都有女孩为他尖叫。但凡遇到这种情况,他总是酷酷地继续在一旁练习。虽然转为职业滑手才六年的时间,但这个河南小伙子却凭借着超过常人的天赋成为如今中国和东亚地区滑板的顶梁柱,如同他儿时爱看的电影《我要滑板》的现实版。

  “我是在看了那部电影后才有了玩滑板的念头的,大概是小学六年级。”车霖回忆道,当时一个同学把滑板带到了学校,并成功地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爱玩爱闹的车霖就爱上了这项运动。“那时候滑板在中国是项全新的运动,我们周围没有人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只有从杂志的图片上、电视的画面上自己揣摩。哪里像现在,有那么多人关注。”

  在思龙飞和滑板界前辈韩敏捷的发掘下,2000年,在河南财经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学习了两年的车霖放弃了学业,正式成为职业选手。但在滑板还没流行起来的那时,这自然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因为和大多数家长一样,车霖的父母也早早地为他安排了今后的生活——上大学、捧金饭碗、看书读报的白领生活。“但那没意思,不是我需要的。”

  之后六年的职业生涯,车霖并没有让父母失望,他不但在2003年到2005年连续三年在滑板项目上全国积分排名第一,还在国际大赛上崭露头角。他的绝技“反脚”技术,即所有的动作都是乾坤大挪移,用承重脚来完成(而一般选手做动作都是用非承重脚完成),在业界被誉为独树一帜。

  如今,车霖和祖父母一起住在郑州,并经营一家滑板专卖店。他说自己很感激滑板为自己打开了世界的大门,“滑板给我带来世界上最棒的感觉,每完成一个难度很高的绝技都会让我有巨大的成就感,这是别的运动和工作无法带来的。”

  小蚱蜢:Skate for fun!

  拿下2006上海滑板大师杯赛职业组的冠军,Johnny Tang用并不流利的汉语接受众多中国滑手的祝福,间或蹦出两三个英语单词。要是放到两年前,情况就变成了鸡同鸭讲了。“因为我爸爸是加拿大华裔,我妈妈是广东人。所以两年前我刚到北京时,一句话也听不懂,很难和周围的人交上朋友。”

  好在Johnny的滑板为他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借着玩滑板的机会,他努力地向北京的滑手们学习汉语。“现在我听说普通话都没有什么问题了,可以和朋友们去任何一个地方玩滑板,和在加拿大没有什么区别。但这里的滑板地方更多,广东、上海还有北京。”

  Johnny说虽然在中国滑板没有像加拿大那样有警察来管,但由于比赛不多,滑手的进步不是很快。“我和我的朋友们一般通过录像来学习绝招背后的技巧,慢动作播放是我们常用的方法。”而就是通过研究录像,Johnny已连续两年获得DC赛的冠军。

  由于喜欢在表演中加入一些跳跃性动作,外界给Johnny起了个“小蚱蜢”的绰号,对此他笑称这样非常亚洲。“‘Skate for fun’这就是我理解的滑板的意义,每个人最初开始玩滑板都应该抱着这个心态,不要总想着获得赞助或者拿到比赛名次,因为那个时刻该来的时候自然会来。”

  付令超:一部电影改变一生

  和车霖一样,24岁的付令超的滑板生涯一样从一部电影开始,自此以后他就和滑板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是在1997年,我在电视上看了部电影叫《危险之至》,里面的主角和他的朋友全是玩滑板的,可以做出很多不可思议的动作。”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付令超就跑去商店买了块滑板。“160块钱的板,花光了我所有的零花钱。可一站上去就摔了一大跤,那个疼啊。但却更加坚定了我征服滑板的欲望。”回忆起第一次和滑板的亲密接触,付令超至今记忆犹新。

  深圳是中国滑板运动发展较早的一个地区,于是付令超就成了第一批受益的小运动员。“我经常跟着比我大的滑手们练习,他们教会了我很多基本动作,也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

  从2002年开始,付令超在中国极限大赛上崭露头角,并迅速成为众多商家赞助的对象,但有远见的他并不想只做个活动衣架而是想要拥有属于自己设计的服装和鞋子。不久前,他和车霖借着Raysys品牌,推出了签名款板鞋。

  “也许你会觉得滑板非常难学。但相信我,只要你肯花时间训练,当你在台阶上、弯道上做出漂亮的动作时,那种回报感不会让你失望。”

  三个香港小男生 梦想天天练滑板

  Lung Chai、Chun Chai和Johnnie Tang,三个土生土长的香港小男生,是“中国之队”里年龄最小的成员。虽然年龄小,但他们却是香港目前技术最好的滑板选手,所以即使很少在国内的比赛中露面,但名声远播的他们还是引来了众多拥趸的欢迎。“每到一个地方,我们都会交到很多新朋友,然后新的场地又会激发你很多灵感。不过我们最开心的还是,可以天天练习滑板,这是我们的梦想。”稚嫩的脸上满是得意,三人中年龄最大的Jonnie Tang说。

  Jonnie Tang是在香港的一场小规模比赛中被思龙飞挖掘出来的,从此就实现了他天天练习滑板的梦想。“我一年级的时候和朋友在公园里发现了一群滑板运动员,好帅啊,就每天放学后跟着他们一起滑啦。”才20岁的Jonnie回答问题很是诚恳,但显然他的普通话不如他的滑板技术来得顺畅。

  这一滑就滑了14年,Jonnie也从一个懵懂少年一跃成为香港最好的smith grind滑手。至于Lung Chai和Chun Chai,虽然只有18岁,但也已有十几年的滑龄,技术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香港玩滑板的人很多的,而且都很乐意帮助初学者。等学会之后,就可以从最基础的技术上加入属于自己风格的玩法了,这才是最好玩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530,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