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无小事筹备不放松 青岛奥帆委面临机遇迎挑战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3月21日17:27 城市快报 | |||||||||
从都灵冬季奥运会考察回来的第二天,夏耕没有打招呼,悄悄来到奥帆委办公地,准确的时间是下午五点半,这应当是下班的时间。 “夏市长来得很突然,等他来到之后,工作人员才发现,夏市长来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奥帆委秘书长孙立杰笑着说:“我当时没在家,有人打电话告诉我,说市长来视察了。我也没有马上回去,心想:这是市长搞突然袭击,看看我们的状态。市长看了10多分
对于青岛的奥筹工作,作为市长的夏耕用“很满意、很欣慰”来评价。他说:“对于从未搞过大型帆船赛事和奥运会赛事的城市而言,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受到各方面的赞赏和肯定,确实很不容易,没有全市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没有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共同参与,很难做到这一点。” 的确,青岛的奥帆赛筹备得到了应有的肯定和高度评价。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对青岛所做的出色工作表示祝贺,祝青岛2008好运!第29届奥运会协调委员会主席维尔布鲁根表示,青岛在奥帆赛筹备过程中赢得的各种赞誉当之无愧,青岛肯定会成功举办奥帆赛!国际帆联主席彼德森表示,奥帆赛筹备工作和承办一届出色奥帆赛的决心同样让人印象深刻,祝愿帆船运动在青岛有良好的发展!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王伟甚至评价说,青岛奥帆赛的筹备工作在进度、质量、水准等方面都很好。 但这丝毫不能让夏耕放松,至于原因,用他的话说是筹办工作“时间非常紧迫,任务相当艰巨”。 市长动怒 不打招呼的视察是经常的,夏耕不但看奥帆委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也常常跑到建设中的奥林匹克帆船中心,查看工程进展情况。在不少青岛市的官员看来,夏耕不单是一市之长,确切地说是一个“奥运市长”。这不仅仅因为青岛是北京的伙伴城市,将承办2008年第29届奥运会赛事———帆船比赛,而他是奥帆委的主席,更重要的是,这位市长对奥运超乎寻常的“追捧”。用孙立杰的话说是:“只要夏市长开会,几乎没有不提奥运的。”而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海涛的话说得更直接:“在市长看来,奥运会就是青岛的头号工程。” 这是事实。在夏耕正式出任青岛市市长的第二年,也就是2004年,这位市长在央视接受王小丫的考问:青岛市民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夏耕亮出答题板,上面写有6个字:奥运、住房、收入。“肯定吗?”小丫用充满神秘的语调问道。“起码有一个。”夏耕说。 当“谜底”在节目现场大屏幕上显示后,观众席中掌声雷动。原来专家们在青岛随机调查市民得出的结论列在首位的正是奥运。“为什么把奥运放在第一位?”王小丫问。夏耕指出,这是青岛的一件大事,千载难逢,青岛720万市民都很珍惜这个机会。 提到夏耕对奥运的格外重视,青岛市的一位同行给记者讲了一个夏耕“骂人”的故事:在一次有关奥运的会议上,他点到某区一把手的名字,结果站起来一个人,夏耕不认识,就问:你是干什么的?那个人只好如实回答,说自己是区里的一个科长,“一把手”生病来不了。夏耕一听,在几百人的会议上发了火:不来为什么不说一声?你回去问问他,是不是要我带着所有开会的同志去看他! 一顿臭批,让那位科长真是下不了台,而与会者更是真实感觉到:在夏耕眼里,奥运无小事,千万别马虎!记者向王海涛求证这件事,他的回答是基本属实,但是夏市长当时说的大意是:一把手不来,你来了能定什么?其实,夏耕的严厉是比较有名的,他略带沙哑的讲话让青岛市的不少官员害怕。孙立杰就承认,自己被夏耕批过很多次,都是因为筹办奥运会的事情。 市长对奥运会如此的重视,各级部门的行动可想而知。如今,奥运成了“帆船之都”青岛最好的全城动员令。夏耕说:“奥运会将提升青岛的地位,加快青岛国际化的步伐,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相聚北京,扬帆青岛,这成为青岛的一种机遇,一种期待,一种幸运,极大振奋了700多万青岛市民。” 名词解释 奥帆委:设在青岛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为独立的事业法人,是承办第29届奥运会帆船比赛的组织领导机构,是北京奥组委的分支机构,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2008年在青岛举行的第29届奥运会帆船比赛的筹办工作。 奥帆赛:第29届奥运会帆船比赛将在青岛国际帆船中心举行。比赛下设9个级别、11个项目。其中男子4个项目,女子4个项目,3个“公开级”男女混合项目。帆船比赛通常历时15天左右。 记者 杨龙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