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濛:“嘎”女孩变斗士 都灵冬奥刀人合一写辉煌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3月18日14:04 全体育 | |||||||||
王濛 1985年4月10日 黑龙江人
身高1.67米 体重60公斤 王濛 冰中火 文/朱春明 图/何彬、刘大燕 2006年的都灵,王濛的中国冬奥第一金让人们知道什么是中国“80后”运动员的性格。 “80后”与“70年代”的时代差别,十年间两代运动员的性格变迁在王濛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嘎”女孩变斗士 1月19日晚上,当时还驻扎在北京首都体育馆的短道速滑队所有主力队员为各自的陪练们饯行。那时,王濛还不是中国冬奥的首金王,但她明白为队友的饯行意味着大战即将来临。仪式结束后,她回到国家队的单人宿舍。几个月前,王濛从两人一间的宿舍搬进了这个一人住的单间,在队里只有上届冬奥会双冠王大杨扬享受这样的待遇,这其中的意味明眼人一见便知。其实,王濛在冬奥会前被人们寄托的期望并不比四年前的杨扬少,但那时杨扬已经有过冬奥会的经历,而王濛则是第一次。那个晚上,王濛在电话里说:“到了这时候,我没有什么紧张不紧张的,做梦都想着都灵,恨不得明天就是冬奥会的决赛,我已经准备好了去冲金牌。” 出征都灵之前,类似的话,王濛不知说过多少次,有人说这东北女孩太猖狂,太不知道天高地厚…… 26天之后,在都灵,王濛的梦成了现实,金牌成了现实,但在赛后的记者会上,她又坦诚地说自己当时好紧张,即使是金牌到手后几个小时,自己依然会紧张的不敢相信一切是真的。 从大战之前的无知者无畏到胜利后的心有余悸,对于王濛,这是从新手到斗士的转变。这种转变摩去了王濛身上“嘎”女孩的刺儿头,却保留了斗士的锐利和霸气。 从1993年接触滑冰到1998年进入省体校,再到2000年进入省体工队,王濛在人们眼中就是个好玩不服管的倔丫头。当时的教练们还记得王濛那时的“吊儿郎当”:“心情不好,说不训练就不训练,撂下一句‘我感冒了’,扭头就走。”当时省队里有规定,队员外出要和教练或领队打招呼。但王濛从不按章办事,只要想出去,一溜烟人就没了。曾经在黑龙江队带过王濛的现国家短道队女队主教练伊敏说:“她就是小孩子脾气,觉得自己出去又不是干坏事,凭什么把她管得那么严。王濛这孩子很男孩子气,向来是吃软不吃硬,你越训她越不听话。”其实,那段日子的事情在王濛记忆中并不深刻,真正从内心刺激自己的是首次入选国家队以后的风风雨雨。 2001年九运会,16岁的王濛在短道速滑1500米决赛中和名将大杨扬、小杨阳较量,最终拿了铜牌,一战成名进了国家队。然而,几个月后,国家队教练给省队去了电话,说王濛不按时训练,外出不打招呼,还不服管教,只能被退回省队。出征都灵之前,提起5年前的这段记忆,王濛依旧不停地摇头。“第一次进国家队就被退回来了,当时心里特别不是滋味。我就纳闷,为什么别人心里有情绪都能自我控制,而我就做不到?”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大杨扬为中国创纪录地拿了两块短道金牌,而王濛本可以在那支光荣的队伍里。盐湖城之后,很多名将准备退役,大杨扬也打算出国学习,急需补给新生力量的短道国家队再次招回了王濛。王濛说:“那时我才意识到这机会的珍贵。” 这次都灵500米冲刺后,王濛绕场庆祝时,隔着厚厚的保护墙紧紧拥抱了主教练伊敏。赛后,在新闻发布会上,王濛一眼看到门外的伊敏,走过再次拥抱了他,让记者们拍照。后来,伊敏说:“以前她可从来没和我做过这动作。”王濛的柔情和改变让这个叱咤冰坛多年的教练动容。 刀人合一 其实,在都灵,王濛还做了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事,从战胜拉达诺娃后的豪气到拥抱教练时的柔情,还有领奖时的那一跳。 这一跳,王濛说绝非故意模仿刘翔,那是自己的真情表露。其实都灵战前,王濛失去了以往的潇洒,后来她对那阶段的歇斯底里感到很不好意思,说自己从小到大都没这么糗过。对于这个从来不穿裙子不留辫子,三岁就敢上房揭瓦的假小子而言,临战怯场实在不是件光彩的事情。 王濛个性强,骨子里透着男孩子的倔强和胆魄,这是伊敏的评价。但用王濛自己的话说:“还在摇篮里时,除非睡觉,否则我一定是在不停地拳打脚踢。”少年时,爸爸曾给王濛买了把纸炮枪,她实在爱不释手,便整天揣在兜里用手捂着,直到走了火,炸坏了手。即使这样,在王濛心中,刀枪侠骨里的趣味总会超过女孩子把玩的任何东西。 王濛出生的七台河市盛产两样东西,煤和滑冰冠军。1993年,王濛的启蒙教练马庆忠就盯上了三年级的她。后来,王濛甚至瞒着父母去速滑队试训了一个月。冰场在七台河市新兴区新建小学里,由于学校只有晚上浇冰,王濛只能常常顶着晚上10点多的寒风冷训练,直到冻伤脚。即便如此,王濛白天用茄子干加开水的秘方泡脚,晚上依旧踩着冰刀飞奔。也就是从那时起,冰刀开始成为王濛背包里最重要的东西。 “战士上战场需要武器,我的武器就是冰刀。”王濛说:“你向我要钱我可以给你,但要冰刀绝对不行。我的冰刀哪怕有一头发丝的变化我都能感觉到,所以赛前的冰鞋都是我自己调,任何人都不能碰。” 刀人合一,这是武林中刀客的境界。滑冰十一年,王濛有了刀一般锐利的脾气;跟久了王濛的冰刀似乎也有了她的性格。 2005年10月的十运会,因为不满裁判的判罚,王濛当着全场观众和各级领导的面努摔冰刀,叫嚣着忿忿而去。后来,教练伊敏狠批了王濛一顿,说那是小孩子脾气,成不了大事。但伊敏也承认:“王濛有那种不服输的精神,我们也必须保持她的锋芒。”凭着这种锋芒和超群实力,王濛在2005年的6站世界杯上拿了4站冠军。 但都灵奥运不是世界杯,提前20多天赴都灵训练,王濛并没有期许中那么轻松,冰刀成了问题之一。训练不顺,王濛就总换冰刀,越换心越不踏实,甚至开始做恶梦。14日情人节,王濛对伊敏说,想看看大道速滑500米的比赛转播,看到最后,王曼丽失利痛哭,而王濛也看得脸色煞白,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后来,幸亏伊敏作了工作,王濛控制了自己,这才有了那弥足珍贵的第一金。 第一金的压力可想而知,但最终战胜心魔拿下金牌就是另一种实力,而跳上领奖台自然是胜利后解脱压力的最佳方式。 伊敏说:“其实,王濛的脾气还是那脾气,但已有了分寸。” 胜利,以80后的方式 “王濛的胜利让我想起了上届冬奥会大杨扬的首金突破,同样是在500米,同样意义重大,但我想王濛的胜利与大杨扬有很大区别。”前中国花样滑冰名将陈露说,“之所以王濛让人们觉得特别,就是因为她身上体现的是中国新一代运动员的天赋和自信。” 把王濛和杨扬做比较,是早在冬奥会之前就开始的。记得在北京训练馆的那间休息室里,几十个记者把王濛围在正中央,有人提起了关于新领军的话题。王濛说:“领军不领军我不敢说,但我相信我有这个实力,国家需要我到冬奥会上冲击金牌,去挑这个重担,我会毫不犹豫,义无反顾……”20岁的义无反顾,杨扬也说:“或许这就是80后运动员的性格所在。” 然而年少易轻狂,王濛说自己不是没有过一般年轻人的这种毛病,但她也坚信站在都灵冰道上的自己一定是最优秀的。“自信从何而来,我是靠一场场比赛打出来的。”王濛说:“我清楚我的这种感觉并不盲目。我不是说我非要怎么样,但我想我们就需要有这种舍我其谁的气魄,这样才能把中国短道扛起来。” 在都灵为中国短道争面子不仅仅是王濛一人,还有杨扬。说到这些,冬奥会前王濛的处境确实很像四年前的大杨扬,那时也她被队里定为女子短道冲金的核心人物,于是才有了后来的1000米决赛小杨阳狂奔五圈打乱韩国组合节奏,保护杨扬稳获第二金的战术。而今,小杨阳已成了国家队教练,也常常把当年的故事讲给王濛听。但王濛有胜利的渴望,更有自信。“我觉得这个时候我必须站出来,我的能力摆在那儿,500米我最有希望拿到金牌,如果我不站出来那就是不负责任。” 王濛的自信给她带来了胜利。 “‘80后’与‘70年代’的时代差别实际上在王濛和大杨扬之间体现的很明显。十年代沟,两代人的差距,这不是一星半点。还记得十年前,我们像她这么大的时候,根本不敢想象在冬奥会决赛上依然那么自信。都说是性格使然,但我想背后体现的实际上是中国运动员所处时代的变化。”陈露如是说。 其实,陈露这话里还有一层意义,那就是杨扬上届冬奥会的两金为王濛打下的心理基础。 从都灵到温哥华 胜利,能将一个普通女孩变成一个斗士;而失败,则能将一个速滑明星变成一个成熟女子。成功与失败,这是王濛在都灵的两大主题。当然,严格说来,在1500米赛上抢到铜牌不能算是失败,但2月18日的都灵,不是属于王濛的,因为那一天是韩国人的胜利日,他们的选手包揽了当天男女比赛的冠亚军,在奖牌榜上一举超过中国。 韩国人的胜利,对王濛意味着什么,当韩国双料冠军在开记者会时,王濛就站在门口看着,她当然听不懂韩语,但应可感受得到韩国人赢了阿波罗、赢了自己时的胜利狂喜。此时此刻,她说只记得自己是怎么输的,“你看韩国人的团队优势多强,男子也是,连美国名将阿波罗都打不破。” 阿波罗当时还有一个队友在配合,也斗不过韩国的,而王濛当日是以一对三,在决赛最后一圈,崔恩景一马当先,王濛紧跟,身后是卞千思和陈善有。王濛在弯道准备加速反超时,卞千思不惜采取犯规战术,故意阻挡王濛并发生碰撞。王濛往外稍稍错开,而陈善有正好从外道超出。瞬间定了胜负:王濛成了第三。 “如果韩国人不撞我,我很可能反超上去,至少也是银牌。”颁奖仪式后走下领奖台,王濛依然忿忿不平:“我要苦练四年,到下届温哥华冬奥会决不能让韩国人这么猖狂了。而且我要团结队友,争取在温哥华的冬奥委会上赢韩国人。”能说出这样的话,就不是简单的王濛。在外形上,她依然还是那个男孩气十足的东北妞,但在境界上,却到了个新高度。 (本文摘自全体育52期)52期《全体育》杂志封面 循环图片 《全体育》发行电话:67196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