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红艳:四处漂泊快成语言专家 回成都已找不到方向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3月08日07:11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 |||||||||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白色短袖、黑色短裤,27岁的皮红艳青春靓丽,像一个涉世未深的邻家女孩。昨天下午一个多小时的扣杀训练下来,她除了偶尔与自己的陪练换一下边,几乎没怎么休息。训练完毕,她走到场边喝水休息并用法语与队友轻声交谈。没容她说几句话,其他队的女队员纷纷走过去向她索要签名。随后,近十名十多岁的孩子跑到她面前,要求与她合影,并不时
成了一个语言专家 皮红艳:你想用什么语言采访我? 成都日报记者:有什么区别吗?你一般接受采访时都说什么语言? 皮红艳:在国内,我一般说普通话;回到宾馆,和其他人交流,我说英语;在队内,我说法语;和老乡聊的时候,我说四川话。这几年,我几乎已经成语言专家了,几种语言都会,而且说得还不错。(说这话时,她在场边不停地换着双腿,来回压着,并和以前的老熟人打着招呼:“叔你来了……我在那边挺好的……”) 出去了训练更自由 成都日报记者:你到法国已经三年了,那边的生活适应吗? 皮红艳:适应了。除了学习,我经常和家人、朋友聚会,法国人在吃上比较讲究,这一点和我们四川很像。 成都日报记者:感觉法国队的训练和国内有什么不同吗? 皮红艳:更自由一些。这大概与法国人的性格有关,我感觉很不错。教练除了在技术上指导一下外,就不怎么管了,这让我有了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训练的心理压力不大,心态轻松了,水平也就容易发挥出来了。 没文凭再能干也白搭 成都日报记者:你在法国应该是名人了,听说法国的电视台还放过你的专题片。 皮红艳:呵呵,一般吧。的确有不少法国羽毛球爱好者喜欢我,但我算不上名人,是一个平常的人。 成都日报记者:你在法国除了打羽毛球还干什么? 皮红艳:学习啊,我除了打球还在大专学习,主要是学羽毛球和野外的一些体育项目,比如说登山什么的。法国那边不认这边的文凭,到那边一切都要重来。和我们这边一样,法国人很看重文凭。没有文凭,你再有能力也是白搭。就是别人想给你安排工作,你没文凭也是不行的。 成都日报记者:学习艰苦吗? 皮红艳:当然了。你想一想,我以前是体工队的,那时球员学的文化知识不多,到那边在一个高起点起步,难度自然不小。而且我经常参加各种比赛,学习就拉下了,要补就更不容易。比如说这次回来比赛吧,肯定又拉下了不少课。我在那边除了打球,其他的时间基本都让路给学习了,毕竟学习是最重要的。 成都日报记者:想过以后不打球之后干什么吗? 皮红艳:如果不回国的话,那我以后就当教练,当然不一定是羽毛球教练,别的什么体育教练都可以。我学的就是这个。 从来没有打过混双 成都日报记者:你看对阵了吗?你和一个四川小妹妹廖婧梅在混双首轮就要碰面哦! 皮红艳:谁啊?你再说一次她的名字(记者将廖婧梅的名字重复了一遍之后,她仍一脸茫然。显然她并不知道这个近两年才冒出来的小将)。不是现在还没抽签吗?对手是谁我都不知道,你让我怎么说? 成都日报记者:你不知道就算了,就说说你准备怎么打混双吧? 皮红艳(腼腆地一笑):说老实话,我从来没打过混双,这次算是赶鸭子上架第一次,怎么打我还没想过。我这次来的主要任务还是女子单打,争取能取得好成绩。 回成都打不到方向 成都日报记者:你到那边三年了,回来的次数多吗? 皮红艳:每年都回来。虽然我出生在重庆,但很喜欢成都这座城市。我感觉成都的变化太大了。以前我也算是个成都通,大小街道还比较熟悉,但这三年时间成都变得太快了,有时连方向都打不到了。 成都日报记者:回来可要多吃点家乡的美食,在法国可吃不到那么正宗的川菜。 皮红艳:呵呵,我这两天天天下馆子,专拣好吃的整。确实太好吃了,这两天要多吃点,过两天走了,就吃不到这么好的了。 本报记者胡锐凯陈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