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韩晓鹏:遇到刘翔似的境遇 最大心愿给父母买房子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3月07日01:12 竞报

  2月21日,江苏沛县韩家的电话响起,是儿子从都灵打来的电话。“孩子,现在机会出现了你一定要抓住。”爸爸韩波告诉儿子。韩晓鹏的回答还是那么坚决:“我知道,不拿到金牌我是不会退役的。”72小时之后,韩家的电话刚响了一声就被妈妈迅速接通。“我拿到金牌了!”接完儿子的报喜电话,妈妈流泪了,10年里所有的情绪在这一刻尽情释放,喜悦、心酸在此刻全部杂糅在泪水当中。

  远在地球另一端,凌晨3点,韩晓鹏带着金牌回到驻地发现自己已经饥饿难耐,翻箱倒柜借来了一碗快餐面。“美,从来没觉得那么美味过。”躺在床上,韩晓鹏辗转难眠,现在回想起来他还是笑着摇摇头面带难以置信的神色。

  像刘翔那样的境遇我也想到了

  回国之后的第三天一早,韩晓鹏的采访日程从早上8点多就开始了,精悍的短发、黑色的运动外套、手握一罐速溶咖啡。“时差还没完全倒过来,头还有些晕。”笑着寒暄之后,韩晓鹏欣然接受了采访。

  “哦,这就是韩晓鹏啊。”见到韩晓鹏之后,同样是新科冠军的王濛才弄明白了这个雪上项目的“第一金”到底长什么样。从默默无闻到家喻户晓,韩晓鹏对这样巨大的变化一笑置之,“这个变化,我已经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就像别人上各种颁奖仪式前都想好了感谢致词一样。”这些天无穷无尽的采访已经让正在倒时差的韩晓鹏感到不同于训练的疲惫,他不时看看时间,生怕错过了约好的采访,采访间隙他也会利用一切可能回房间小睡片刻。“在北京这些天每天的采访都安排得满满的,过些天回沈阳,再回江苏还有不少采访等着我呢,不过没办法,这也是冠军的工作,只要能让大家更了解我,更了解我们从事的运动我都会尽力的。”韩晓鹏苦笑着说:“像刘翔夺冠之后那样的境遇我也想到了。今后,可能很多人会认识我,可能有没完没了的活动,可能自己随心所欲的时间越来越少,但是我想我能尽量处理好。这些天,已经有广告商送来了合作意向,不过我想这些事情都可以交给中心来管理,我是在赛道上让大家记住我的,所以我今后还是得回到赛道,冠军的压力只会让我更努力。”

  决赛前夜已经梦到金牌

  “黑马”,对于奥运会来说,对于中国的观众来说,“韩晓鹏”三个字几乎是第一次传入耳中。胜利的喜悦略微降温之后,韩晓鹏说:“我不是黑马,这冠军绝对不是蒙的。”其实,从1999年开始,韩晓鹏就在这个“冷”项目上崭露头角,全国冬运会、

世界杯……银牌、铜牌拿了不少,唯独缺那么一块金牌。比赛之前除了教练、父母和自己,几乎没人能将金牌与这个24岁的小伙联系起来。决赛前夜韩晓鹏辗转难眠,他梦到了决赛的情形,梦到了自己将硕大的金牌高高举起。果然,梦想在数小时之后变成了现实。“预赛和决赛第1名的成绩没有实力是做不到的,在2005年,我的世界杯排名就已经上升到了第3,决赛跳下来我就知道自己最少也是银牌。比赛前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进入前3名,因为我觉得第4到13名其实都一样,没有意义。”这个目标是韩晓鹏13岁时夺得全国冠军之后给自己定下的,在此之前,稚气未脱的他只把拥有一套漂亮的滑雪装备当作自己的动力。

  “捡”来的奥运冠军

  看着弟子一步步成长起来,在沈阳体院一手将韩晓鹏带大的教练杨尔绮乐在心里,回忆起这个得意的弟子,笑声始终挂在嘴边。“那年,我到江苏买训练用的蹦床,后来有人建议我去挑一些南方的运动员。最早,我看上的是韩晓鹏的同门师兄邱森。那年,邱森就在江苏技巧队训练。”得知这个消息,刘德镇———邱森和韩晓鹏的技巧启蒙教练赶到了南京,他不单单要把邱森送到沈阳体院,更极力推荐韩晓鹏。这个执著的刘德镇向杨尔绮许诺前往徐州绝对物有所值,同时还想尽办法弄到了南京到徐州往返的卧铺票,种种努力总算是让“伯乐”和“良驹”见了面。“在几乎没有房顶、窗户用塑料布糊的简陋训练馆里,韩晓鹏并不显眼,但是他出众的身体素质和爆发力一下就吸引了我。”没有太多犹豫,杨尔绮就破例带回了两个弟子。

  最初的目标就为穿上漂亮的滑雪服

  到沈阳之后,韩晓鹏的训练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以往技巧都在垫子上训练,而到沈阳之后的第一课是在游泳池开始的。“练空中技巧前必须得学会游泳,因为最开始空中动作的练习是从泳池边搭建的滑道上往水里跳,这样不会受伤。”在露天游泳池旁用脚手架搭建起的跳台上,韩晓鹏开始了他迈向冠军的第一步。直到1996年,在全校老师的捐款下,学校才为这支队伍凑出了一座夏季训练台。

  竞技体育的训练均非一帆风顺,吃苦受罪在所难免。“能出成绩的运动员大多都是苦孩子出身,要是家境好,没人愿让孩子吃这份苦。”韩晓鹏说。冬季项目以前不是重点项目,基层队伍的训练条件之差可想而知。“那时我们这些小队员训练用的装备都是捡老队员剩下的,什么滑雪服、头盔、滑雪板全是破的、旧的。训练的雪道没有缆车,下来一次就得自己扛着雪橇爬回赛道上去,一天的训练就得走几十个来回,脚磨破了也得坚持。当时年纪小想不了那么远,自己的目标就是要训练好、出成绩能像别人那样穿上漂亮的滑雪服。”杨尔绮回忆起当年艰苦的训练也感叹:“能坚持到现在夺金牌,真不容易。90年代的时候,我们都是默默训练不为人所知,经费、装备都少得可怜,孩子们连滑雪鞋和滑雪板都缺,出外比赛更是尽量节省……不过从2002年备战都灵冬奥会开始训练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经费充足了,外教也来了,比赛也多了,队员们的水平提高了一大块。”

  为看儿子父亲贷款买车跑运输

  刚到沈阳的头一年,韩晓鹏的爸妈放心不下,先后7次到沈阳来看儿子。看着13岁的儿子在雪地里艰难滑行、从高台上重重摔下,妈妈受不了了:“能行吗?不行我们就回家吧?”韩晓鹏摇头。爸爸下岗,贷款买了一辆货车跑运输。那段时间,拉货去东北的活全给了老韩。“刚开始他们常常来看我,后来我觉得这样来一趟又辛苦又费钱就没让他们再来了。”于是,一年之后韩晓鹏的生活和训练进入了真正独立的状态,陪在他身边的只剩下那只从家里带来的棕色大狗抱枕,因为小狗是他的最爱。

  和大部分不谙世事的孩子一样,韩晓鹏也没让教练省心。“小时候我有些内向,爱钻牛角尖,后来到了沈阳和大家相处时间长了,自己也变得开朗多了,大家都说我这人比较好接触。”不过,在训练上,韩晓鹏可不好“惹”,谁超过自己他就要跟谁“较劲”。“那时训练条件艰苦,经费也很少,出国参加比赛名额就一个,谁都想去。要去怎么办?只有拼命练拿出水平来。不过,不管在训练上怎么竞争,我们私下仍然是好朋友。”

  “那时候,教练总是盯着我。我少做一个动作他就罚我再做10个,我常常被罚。”韩晓鹏乐了。“男孩没有不淘气的。”杨尔绮笑着说,“晓鹏小时候可没让我省心,吵架、偷懒都有份,不过我知道其实他心里有数,该练的东西都练到了。在队里,晓鹏的接受能力和协调性很突出,几乎每次练习新难度动作他总是二话不说第一个上。现在看来,幸好那时候我老盯着他,不但让他提高了,也同时教育了其他队员。”北上沈阳,生活、训练韩晓鹏都与杨教练朝夕相处无话不谈。“这孩子还真是跟我挺亲,学习、生活都聊。过年、过节孩子们回不了家,我们就组织一些游戏、卡拉OK比赛什么的,让这些孩子高兴高兴。”在学校的联欢会上,韩晓鹏还曾经以一曲《当我遇上你》得了第6名。

  在杨尔绮眼里每个孩子都是最棒的队员。“这些年,对韩晓鹏其实并没有特别的培养计划,我对每个队员的要求都是一样的。一开始我带4个男队员,一个年纪大的退役了,年纪最小的受伤了,只剩下韩晓鹏和邱森,他们能达到现在的水平我真的很高兴。”

  最大的愿望是给家人买房子

  伤痛常常会与冠军相伴,腰、腿、踝关节的小伤对于晓鹏来说几乎不值一提。只是2001年底,盐湖城冬奥会前夕,韩晓鹏在训练中不慎摔倒,右膝十字韧带断裂让他刻骨铭心。

  “当时队员、教练都外出比赛,我身边只有父母。由于床位紧张,妈妈只能陪我一次次地从家里跑到

医院接受治疗。奥运会就在眼前,一下子感觉什么都没了,意志特别消沉。”经过大半年的治疗,韩晓鹏总算是回到了赛场上。搭上了飞往美国盐湖城的航班。在自己的首次奥运经历中,带伤上阵、两腿哆嗦的韩晓鹏“演砸了”,第24名的成绩没能让自己进入决赛圈。失望之际,韩晓鹏得到了来自长野冬奥会冠军博古斯特的鼓励。博古斯特拍着他的肩头说:“我比你大十几岁,而你现在就达到了这样的水平,不要灰心,你以后肯定大有前途。”为了这句话,为了支持他的家人,为了自己的冠军梦想,韩晓鹏憋了一股劲,用了4年时间,终于将这块沉甸甸的金牌挂在了自己的胸前。

  回到北京,韩晓鹏更愿意将自己的欢笑与大家分享,对于过去10年的艰辛只是一带而过。10年磨一剑,韩晓鹏知道这不仅仅是自己的功劳。“现在,我很高兴有能力帮助家里了,他们在我身上付出了很多。”韩晓鹏直言,“爸爸、妈妈和弟弟还住在简陋的平房里,我每次回家都和弟弟挤在一张床上。我希望给他们买一套像样的房子,这是我现在最大的心愿。”而对于老韩来说,儿子的成功让他终于可以笑着说:“从晓鹏离开家的时候我们就没有放弃过对他的支持,现在我们终于成功了。”

  文/本报记者 余快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03,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