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冬奥中国短道迎来收官三战役 女子千米有望搏金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2月25日05:47 新浪体育

  新浪体育讯 都灵时间2月25日在帕拉维拉冰场将迎来中国军团冲金的最后序幕。中国短道男女队将向女子1000米,男子500米和男子5000米接力的金牌发起冲击,能否超越盐湖城2枚金牌的金牌数记录,明天的三场战役十分关键。

  女子1000米:王濛杨杨再次联手 冰场阻击韩国双星

  在所有三个项目中女子1000米将是中国军团夺金的最大希望。其中卫冕冠军杨扬和该项目世界杯积分榜第一的王濛都是金牌的有力争夺者。出发去都灵前杨扬就对央视记者表示,自己的目标将主要放在1000米项目上,这番话完全来源于杨扬在该项目上的雄厚实力。

  上赛季复出之后杨扬在1000米项目上收获颇丰。本赛季在参加的三次

世界杯中杨扬获得了一次冠军两次亚军,是参赛所有选手中发挥最为稳定的。最令人惊喜的是杨扬在该项目上的最佳战绩就是在去年杭州世界杯中创造的,1分30秒216的成绩使得她有足够资本挑战众多高手。而另外一名选手王濛则实力更加突出,本赛季世界杯积分榜上她以395分遥遥领先第二名高举榜首,其中两次夺冠一次亚军的成绩也显示出王濛在这个项目中的超常稳定性。王濛在1000米项目上的最佳战绩同样是在去年杭州比赛中创造的1分30秒172。

  不过两人要会师决赛还得费点功夫。四分之一决赛王濛和韩国名将陈善有分在一组,不过俄罗斯选手波罗杜利娜曾经在去年的世界杯中进入过前三,如何避免出现1500米杨扬被加拿大选手压制最终无缘决赛的情况值得王濛深思。而杨扬的形式则更令人担忧,她和老对手拉达诺娃,

意大利新星方塔娜分在同组,不过经验将是杨扬进军下一轮的重要工具。

  如果两人顺利会师决赛,将很有可能面临韩国双星的挑战。从成绩上看韩国队放弃了该项目上实力较强的卞千思而将另外一个名额给了老将崔恩景。不过崔恩景在本次比赛中出色的表现证明了韩国队内的预见性。当然最大的对手当属已经获得两枚金牌的陈善有了,作为1000米项目1分30秒037的世界纪录保持者,这位17岁的小将在前面的比赛中表现得出人意料

  的成熟。不过从以往战绩看1000米是陈善有发挥最不稳定得项目,去年世界杯她曾经两次无缘决赛。如果杨扬和王濛从出发开始配合默契,同时冲刺时发挥王濛的绝对爆发力,最终金牌很可能花落中国。

  男子500米:李佳军最后一搏 小将李蒿楠欲黑马杀出

  李佳军已经宣布都灵奥运会以后退役,所以男子500米项目将是这位老将夺得金牌的最大希望。同时小将小将李蒿楠也在去年的世界杯中获得过这个项目的冠军,但是500米项目偶然性太大,最终的结果要看队员的临场发挥。

  从去年的比赛成绩看,没有一位选手能在四站世界杯中都进入最后的决赛。四站冠军中韩国名将安贤洙独揽两冠。中国的李佳军和李蒿楠各取一金。如果李佳军和李蒿楠都能从半决赛中脱颖而出,对于最后的决赛将是很大的帮助。因为韩国队在这个项目上仅仅拥有安贤洙一位名将,李皓石在这个项目上排名较后,他在去年的世界杯中仅有一次进入决赛。

  同时

中国队的另外一个主要对手加拿大队派出了特雷布雷和贝达德参赛。其中名将特雷布雷在奥运会上的状态大不如当前。所以在不犯错的情况下稳当进入决赛应该是两位中国主将的最重要的人物。决赛中进可以采用战术保护一名队员的最终冲刺。在经历了昨天韩晓鹏的惊喜之后,我们更希望在明天的帕拉维拉看到冰上项目中国男选手一样夺金的场面。

  男子5000米接力:对手强大前途堪优 中国队冀望突破

  三个项目中难度最大的当属男子5000米接力赛了。在预赛的时候中国队就是依靠对手的碰撞意外挤进决赛。而决赛中将面对卫冕冠军加拿大队,世锦赛冠军韩国队和本土作战的意大利队以及美国队。

  从实力上看,韩国队无疑是最出色的。他们在1500和1000上包揽了冠亚军,显示出高人一筹的实力,而且外道超越的功夫令所有人都钦佩不已。不过接力赛不等同于个人赛。上届奥运会韩国队同样是夺金大热门,不过他们最后阶段的摔倒断送了金牌。

  加拿大,美国和中国处于同一起跑线。中国队的四名小伙子在本赛季世界杯中三次排在韩国队之后屈居亚军。不过奥运会比赛的接连失误使得比赛场上运动员的自信心不强,再加上接力赛前中国两名队员还将参加1000米的比赛,这对体力是个极大的考验。但是只要战术得当,夺得奖牌甚至是金牌都不是不可能的。最关键的问题是出发抢道和途中滑行时交接榜的时间问题,本次比赛经常出现韩国队依靠交接超越对手的例子,所有四名中国队的队员在

  比赛中一定要头脑清醒,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最终才能取得好成绩。(小天)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18,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