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综合体育> 其他> 正文 
“节俭办奥运”渐成共识 备战奥运到了该估价的时候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2月22日08:06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郭剑

  从2004年8月29日雅典奥运会闭幕时起,新的奥运周期就开始了。国家体育总局在2005年年初成立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竞技备战工作领导小组之后,“立足于早”的奥运备战方针便开始在体育系统确立,全力备战北京奥运会成为全国体育系统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在形势的逼迫下,国家体育总局要求各奥运项目中心务必落实责任,进一步加强各项保障工作。因此,目前许多项目的国家队长期或短期出国训练逐渐成风,似乎只要把队伍送到国外集训、只要舍得大把花钱便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但事实是,在目前的条件下,如何合理安排运动员的训练、如何把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仍然是决策者值得动脑子的首要问题。

  各项目国家队的投入都要上亿元

  奥运金牌的成本,从来就不是用数字能计算得清的。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的资料表明,1988年汉城奥运会时,体育总局事业经费每年为10亿元;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时,该经费涨到每年30亿元;2000年悉尼奥运会又涨到每年50亿元,而到了雅典奥运会时,4年间中国体育总局的花费已近200亿元。“为了

北京奥运会,我们在2004年到2008年中要花的钱是一个天文数字,具体多少很难算,但按照最保守的估计,对每个项目国家队的投入都要上亿元”,一名国家体育总局的工作人员如是说。

  在如此雄厚的资金支持下,中国体育界比任何时候都牛气,似乎只要是与备战2008年奥运会相关的训练计划,就不再需要科学统筹。

  据记者了解,国家体育总局所辖各运动队,今年用于出国训练的经费,甚至相当于过去几年出国训练经费的总和。宽松的经济条件使得各项目组队出国训练时不可避免地有些大手大脚。

  某运动队一名管理人员说:“以前我们都是在国内练,几乎不在外面练,出国就是比赛,而且经费很紧张。不过,去年年底做今年项目出国训练计划的时候,感觉特宽裕,只走了个程序就批了,我们好像一下子变成了有钱人。”

  国外训练白花的资金也挺多

  中国田径始终是中国体育界一个特殊的例子。数年来群众基础十分薄弱的中国田径,因为刘翔的横空出世而变成了国人心中的热门,因此,田径必须再有突破或至少与现状持平才算及格。在这种压力下,田管中心不断加快对外交流的脚步。

  去年,一个7人短跑训练小组前往美国接受了数月的封闭训练,在随后的田径世锦赛上,虽然“

留学帮”的成绩并不理想,但在后来的
十运会
上他们总算没让人失望。因此,今年田管中心又派出两组人马赴美,进行为期4个月的集训,而据田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多增派一个训练组,就意味着多投入数百万元的训练经费。

  “说实话,我觉得在外面花这么多钱训练有用,但从成本角度来考虑,作用不大”,一位曾经在国外训练过的运动员说:“比赛能力确实有提高,天天跟老外在一起练,起码在比赛的时候不怯场了。不过这种短期训练不会对运动员产生长期的影响。”“另外,身体专项素质的提高比预想的快”,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运动员说,“但只是因为那边的训练方法确实先进,针对性很强,并不是因为我们在那边得到了比国内更完善的照顾,生活比想像的苦。就说吃饭吧,其实那边提供的伙食营养不够,我们必须自己买很多肉,自己做饭吃,而这部分花费我觉得应该已经由中心预付给对方了,但人家肯定不会把所有的钱都用在我们身上,对他们来说,主要还是商业活动。”

  据记者了解,许多项目在国外的短期训练,均与该项目的主赞助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这种关系的影响下,这种耗费巨大的国外训练,虽有收效,但白花的资金数量也很惊人。

  送运动员出去还得精打细算

  中国游泳队是另一个典型的例子。中国游泳队以前从未正式派队员到国外训练,但今年游泳中心决定在夏季派出两支短期集训队,一支赴美,一支前往澳大利亚。据知情人透露,经费由中心出,虽然具体数字还没最后确定,但绝不会少于300万元,他告诉记者:“钱不少,但肯定要花。不管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都要先把队员送出去。”

  同田径队、游泳队相比,现在正在都灵参加冬奥会的各冬季项目也有很强的代表性。去年,几乎所有冬奥会项目的运动队都有在国外训练的经历,而巨额的训练经费支出,至少到目前看来,并没有和金牌数量形成正比。而更要命的是,据记者了解,在冬奥会后,各队出国训练的计划根本无人关心,似乎冬奥会就是终点。

  中国击剑队的例子或许会显得理智一些。以往中国击剑队各剑种并没有在国外训练的经历,只是重点剑种每年会在国外打6~7站比赛。今年击剑队也并没有出国训练的计划,但是各剑种的比赛数量都会相应地增加。

  因此,量力而行,避免大量财物的无谓消耗,是在备战北京奥运会、提高后勤保障的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重要问题。

  随着要办一届“盛况空前的北京奥运会”的宣传音量渐小,“节俭办奥运”已经成为北京奥运的主旋律。而在这种主旋律下,“出国训练”的光鲜外衣,也到了该认真估价的时候了。

  本报北京2月21日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