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的创意 往来冰上走如风民间演绎《冰嬉图》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2月07日10:44 城市快报 | |||||||||
清代的冰嬉活动不仅在皇宫内苑颇受欢迎,而且在民间也较为普遍。直到今天,这项活动依然流行,经久不衰,《冰嬉图》一次次地被人们演绎着。 时间:上世纪初 地点:北京
群众性的溜冰活动盛极一时。人们在冬日清晨出朝阳门,顺河道溜冰前行,过了二闸,进入运河,继续溜冰前进,到了通州(现在的通县),进城到商店买来通州特产的酱豆腐,放入带在身上的小碗里,端着碗溜冰返回朝阳门。如果顶着开城门的时候就溜冰出发,一路速滑,买来酱豆腐,立即溜冰回家,到家时一般不晚于下午三点钟。手里端着盛有酱豆腐的碗,是确实溜到了通州的证据,这事成为了老北京人的一乐。 时间:上世纪30年代 地点:北京 北海冰场上常见一银须清瘦老人,滑行冰上,神态悠闲。此老人姓吴,名桐轩,冬天常去北海滑冰,他穿着大坎肩,在冰上同年轻人一样飞跑,有时还来个“朝天蹬”(单腿冲天),令观者兴叹。 时间:上世纪50年代 地点:天津 银发银须飘洒的杨元,常在冰上飞跑,有时还要来个单腿下蹲滑行。他是天津“八大家”长源杨氏的后人,也是抗战前“北方左联”的成员,一位木刻家。直到上世纪80年代冬天,他还常驰骋在海河的冰面上。 时间:2005年1月15日 地点:沈阳 沈阳冰雪节开幕式,148名来自沈阳各高校的滑冰能手身着八旗服装,手持彩旗,再现了当年努尔哈赤检阅军队冰上运动的恢弘场景。据冰雪节组委会介绍,这次表演取材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冰嬉图》,是中国最大型的冰上团体操表演。 由于冰嬉为国制所重,清代诸帝都非常重视和喜爱,尤其是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在他的《冰嬉赋序》中,把滑冰称为“国俗”。从乾隆年间到咸丰年间,北海白塔山西坡,高高耸立的庆霄楼,曾是四代皇帝观赏冰上运动的“看台”。同治年间,宫廷冰上运动,改在西苑进行。 乾隆皇帝不仅亲自参加冰嬉活动,而且还多次命宫中如意馆御用画家将冰嬉活动的盛大场面绘画成卷,收藏于宫中,以传播后世。 据聂崇正介绍,乾隆皇帝还有一大爱好,就是题字、写诗、作赋。在许多珍贵字画中,都有他的亲笔题字,有的甚至连图画的“本来面目”都掩盖了。他为《冰嬉图》所作的诗很多,最著名的一首是《冰嬉赋》,极尽文采:思摘月兮广寒之窟,齐趁星兮白榆之街。未拂地兮上起,忽从空兮下回。突神龙之变化,蕤毅翔凤之髹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