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综合体育> 其他> 正文 

大多数体育场馆仍靠公家投入 开放场馆普遍经营不善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1月19日08:50 中国青年报

  分散在北京周边的12家滑雪场正在等待全年最佳的赚钱时机———即将到来的春节游客高峰。在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京郊滑雪场虽然大幅度提高了门票价格,但依然来客如潮。

  据中国滑雪协会的统计,2004年,北京市10多家滑雪场仅利税就上缴了1500多万元,滑雪场与网球场、高尔夫球场等新兴运动项目的体育场地一样,其经营良好的局面,与全
国绝大多数体育场地经营不善和利用率不高的尴尬境地形成了鲜明对比。

  大多数体育场馆仍靠公家投入

  国家体育总局不久前公布的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数据,同1995年第四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数据相比,全国的体育场地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分别提高了110.28%和58.46%,近10年,以政府或单位名义对体育场地的投资约1700亿元,是国内对体育场地投入的主要来源,但体育场地不足仍然是制约全民体育运动开展的最大障碍之一。

  北京自2000年开始掀起“滑雪热”,短短5年时间,北京市就建起了12座大型户外滑雪场和几家室内滑雪场,北京市体育局相关人士透露,北京的滑雪场都是商业性质的,由民间自主投资自主经营,并不是像传统体育场地那样主要由公共投资方式兴建。

  滑雪场的大量出现,不仅为北京市民提供了一项时尚的冬季运动选择,也带动了滑雪场周边的旅游、食宿等经济活动。

  中国滑雪协会的统计数据表明,北京市的滑雪人口在近5年平均每年递增20%,而同时,全国各地也兴建了约200个大大小小的滑雪场,滑雪条件的便利,使得中国的滑雪人口剧增,也令滑雪一跃成为中国冬季运动中群众基础最好的项目。

  中国的滑雪场与很多传统体育项目场地的发展轨迹截然不同,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经营管理系副教授肖淑红认为,这正反映了体育场地建设的投、融资需要的多元化。肖淑红正在指导研究生就“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结果进行“民营资本怎样进入体育场地、场馆建设”的分析研究,她认为,中国目前对民营资本进入体育场地、场馆仍然存在太多的障碍。

  “我们知道,体育主管部门一直表示,中国的体育场地不足,欢迎民营资本涉足体育场地建设。但有欢迎的态度并不意味其具体的政策就有利于民营资本的进入。比如,很多人认为体育场地、场馆是国有资产,他们担心体育场地建设和经营的投、融资一旦向民间开放就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再比如,在体育场地的建设、经营方面向民间资本投入的利益回报机制没有健全起来等。”

  “滑雪场、

高尔夫球场、
网球
场等几个项目的场地能够在中国迅速建设起来,一个关键问题是在这几个项目上,它们脱离了中国的传统体育场地建设模式。这些场地不仅仅是为普及、推广体育运动而存在,更要为它们的投资者带来利益回报,存在利益回报机制,民间资本才会投入。”

  对社会开放场馆普遍经营不善

  据统计,中国目前在体育场地、场馆的建设投入方面,以政府或单位名义的投入占了80%以上,但在欧美等群众体育开展较好的国家,政府与民间资本投入的比例约为1∶1。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目前以政府或单位名义进入投资建设的体育场地(主要是足球、篮球、游泳、排球、田径等专门或综合性场地、场馆),由于场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基本掌握在体育、教育、企事业单位、军队、警察等系统中,这些场地总体上并不向社会开放。即便是面向社会开放的场地,也多数存在经营不善的局面。

  “追求利益回报是民间资本最关注的,而这却是政府最容易忽视的。”肖淑红说。

  “这也正像是国外的一个普遍现象所反映的,即便是国家投资建设的体育场地,最终也倾向于交给民间资本去运营。因为具体的运营工作并不是政府或单位擅长的,但这却是民间资本的优势所在。”

  上世纪60年代以前,多数西方国家的体育场地、场馆基本上由政府控制,在美国,政府控制的比例也一度达到70%以上,但因为出现经营不善等问题,体育场地、场馆的运营开始逐步交由民间资本运作,“政府仍然是很多体育场地的投资者,因为为国民创造体育活动的条件仍然是政府的职责,但在怎样用好体育场地上,则交给民间资本。在国外,有些体育场地是免费或低价开放,但这不是说没有人在运营和管理,或是说管理者不要回报,其利益回报是通过其他方式来进行的,比如场馆的冠名赞助,这在NBA就很常见。不追求利益回报是不正常的现象,即便是由政府投入建设的体育场地也是如此。”肖淑红说。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在去年的“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后,已经将相关的研究课题交由科研和学术单位研究。肖淑红表示,体育场地的供需矛盾是中国体育比较关注的问题,只是中国现在还没有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解决之路。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740,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