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欧美争霸贯穿冬奥史 亚洲奋起杨扬改写金牌零纪录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1月18日10:17 新浪体育

  新浪体育讯 到2002年为止,共举行了19届冬奥会,其中17届在欧美举行。19届冬奥会共发出了688枚金牌,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合计领走100枚,欧洲选手则独占663枚之多――这两组数字,已组线条地勾勒出了冬奥会冰雪项目的实力对抗格局。

  夺金面 “扩展”缓慢

  在冬奥会82年的历史中,染指金牌的的国家和地区共33个,欧洲和北美就占了27家。俄罗斯(加上前苏联和独联体)、挪威、德国(加上原民主德国)、美国此四家,便累计夺走了冬奥会金牌总数的54%。

  挪威是欧洲传统的冰雪运动强国。其越野滑雪、北欧两项、跳台滑雪等雪上项目和速度滑冰的水平都相当了得。已经举行过的19届冬奥会越野滑雪比赛,共发出了117枚金牌,归属挪威的就有30枚。该国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达赫利从1992年到1998年共三次参加冬奥会,夺得8枚金牌、4枚银牌,是冬奥会历史上获金牌、奖牌最多的英豪。

  前苏联和独联体都曾是冬奥会的强队。俄罗斯自1994年单独参加冬奥会以来,三届中也有两届位居金牌榜三甲,1994年第17届还以11金高居榜首。俄罗斯的花样滑冰、速滑、冰球、冬季两项、越野滑雪等均不乏好手。第17届利勒哈默尔冬奥会,花样滑冰全部4枚金牌有3枚落入俄罗斯运动员之手。

  德国的雪橇项目、高山滑雪、冬季两项、速滑等皆高手云集;无舵雪橇项目更是其拿手好戏,参加冬奥会以来已累计收获了24枚金牌。1998年长野冬奥会,该项目3金全部被德国运动员包揽。

  美国先后举办过4届冬奥会,系担任东道主次数最多的国家。美国的冰雪项目虽不象其在夏季奥运会比赛中那样“唯我独尊”,但也具备不俗实力。该国的速滑、花样滑冰、冰球、高山滑雪、有舵雪橇等都属传统强项,短道速滑、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也都具备世界一流水准。

  由于受自然条件制约,冬奥会夺金面的“扩展”,远没有夏季奥运会那样来得迅速。首届夏季奥运会夺金的国家只有10个,到1928年的第9届,32年时间已经增长近两倍,达到28个。而冬奥会从首届7家染指金牌到增至14家,却一直到48年后的第11届冬奥会才得以实现。

  之后的几届冬奥会,夺金代表团数再次处于停滞状态,1988年的第15届冬奥会甚至降到了11个。好在1992年以来有所“反弹”,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又出现了18个国家涉猎金牌的历史新高。

  亚洲健儿不甘落后

  到2002年中国选手杨扬为中国打破金牌零纪录,夺得第19届冬奥会女子短道速滑500、1000米两枚金牌为止,亚洲选手收获的冬奥会金牌已累计达到23枚。而且,这些金牌中,有22枚系1992年以来的四届冬奥会所得。亚洲选手已成为近几届冬奥会赛场上最活跃的“金牌增长点”。

  随着短跑道速度滑冰1992年成为第16届冬奥会的正式赛项,韩国选手迅速抓住机遇,进入冬奥会金牌大家庭。在法国阿尔贝维尔举行的该届冬奥会上,他们夺得短跑道速滑男子1000米个人和5000米接力两枚金牌;两年后的第18届冬奥会上,又将短道速滑6金中的4金尽数夺走。

  盐湖城冬奥会,亚洲又一次成为短跑道速滑的最大赢家。该项目女子全部4枚金牌尽归亚洲,其

中韩国、中国各获两金。到该届冬奥会为止,短道速滑共累计发出了24枚金牌,其中亚洲赢得14枚;韩国一家便“独吞”11枚。

  日本是亚洲冰雪项目基础最好的国家。1972年,借举办第11届冬奥会的难得机遇,他们夺得了亚洲历史上的首枚冬奥会金牌。1992年以来,该国选手又掀起了一次冬奥会夺金高潮。1992年,先是在阿尔贝维尔冬奥会获得1枚北欧两项团体金牌;四年后在第17届冬奥会上蝉联该项桂冠。

  1998年,借举办第18届冬奥会之际,日本更是留下了男子速滑、男子短跑道速滑、跳台滑雪、自由式滑雪项目的5枚金牌。其中在跳台滑雪3个单项的较量中,他们夺得2金1银1铜,全面击败了欧洲多个传统强国。

  来自中亚的乌茲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也不甘示弱。1994年,乌茲别克斯坦首次参加冬奥会,便在利勒哈默尔夺得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金牌。而哈萨克斯坦凭借斯米尔诺夫的出色表现,连夺越野滑雪男子50公里金牌和10公里、15公里银牌,不仅改写本国冬奥会无金牌的历史,而且一跃进入利勒哈默尔冬奥会奖牌榜前12名。(厉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53,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