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邸安和减压之后脱胎换骨 排坛人面依旧江湖难说再见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1月17日09:21 东方体育日报

  电影里的台词说,人就是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踏进了江湖,就再也离不开。对于排球场来说,人也是江湖,只要球场上熟悉的那些人还在,就永远不能彻底告别这项运动。

  2005年的最后一个月里,中国男排的主教练帅印由邸安和转交到了周建安手中。几乎就是从那一刻开始,邸安和就刻意地躲避着媒体关注,享受着为数不多的清闲日子。可是
生活就像有一条无形的绳子,依然牵系着他和排球。

  新的一年开始了,中国排坛的江湖,还是这么些人,邸安和又怎能相忘于江湖?

  上周三,南京龙江体育馆,新赛季全国男排联赛的揭幕战。邸安和,这位前任中国男排主教练,自卸任后第一次公开亮相。即使只是作为一个看客,邸安和依然很忙。

  在那片排球场上,他几乎和每个人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愿意照面的或者不愿意照面的,每一层关系背后都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感情。从某种意义而言,他已经超脱出了这球场上的较量,但是在层层严密的关系网中,他脱身不得,也不愿意相忘于这片江湖。

  他去主队江苏男排的休息室打气,他跟客队上海男排的教练队员点头寒暄;上海队主帅沈富麟曾是他的国家队队友,后来成了他在国家队帅位上的前任,江苏队主帅卢卫中曾是他的弟子,后来在国家队擦肩而过;上海队六个主力球员全都进过他的国家队,江苏队也有五个……

  甚至是经过上海队的教练席,他也要和刚刚升格为教练的王烨、徐文斐聊上半天。“他们都入选过我的国青队、国家队。在整支上海队里,至少有半数曾进过我的国家队。”老邸解释道,“想想看,现在连他们都成了教练……时间过得真快,年轻人开始唱主角了。”

  长江后浪推前浪,他却不曾想过要离开,“我看来就是属于排球事业了,当国家队主教练也好,现在当江苏队总教练也罢,我觉得自己还是适合搞业务,升官啊发财啊,那些我退下来后都没有想过,还是安安心心继续搞排球吧。”

  教练席上享受煎熬 旁观席上享受轻松

  卸任一个月 重了十二斤

  南京龙江体育馆的主席台,第一排,正对着江苏队教练席的座位,坐着如今的江苏排球队总教练邸安和。比起担任中国男排主教练那阵子,现在的邸安和明显心宽体胖了不少。如今的他,肩膀上的担子已不如过去那般沉重,当被问起对那份沉重的回忆,邸安和犹豫片刻,选择了“美好”来形容。

  最爱还是主教练席

  “现在是喜欢这个可以超然物外的旁观席,还是对面那个叫人坐立不安的教练席?”我问他。老邸仿佛没有听到这个问题,直视着场边站着指挥的卢卫中。“那当然愿意坐在教练席啦。”许久之后,他说。

  “既然身为一个教练,坐上主教练席就是他最大的追求,无论任何时候,我总是这么想的。”这番道理,跟“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相似,不管他是否身在其位,做统领全局的一队之帅总是最高境界。

  但是,站得越高,经受的风浪越大。“那带国家队的这些日子,留给你快乐的记忆多,还是不快乐的多?”依然是沉吟许久,他作答:“高兴不高兴和压力大不大不是一个概念。带国家队时我的压力始终很大,但并不表示我不高兴。国家队带给我的压力很大,但也给了我很多美好的记忆……”

  绕来绕去,他终究是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对他而言,或许太难了。

  减压之后脱胎换骨

  压力一夜之间卸去,告别国家队帅位,带给邸安和的第一个直接效果是心宽体胖。久未公开露面的他甫一出现,听到别人夸他气色好,便乐呵呵地回答:“这一个月里,我从90公斤长到了96公斤,自己看了也吓一跳!”

  “最主要的原因当然就是压力小了。”他承认,卸下这副重担仿佛让他换骨脱胎,“现在的生活很安定,过得有规律多了,结果一不小心就胖出来。这可不行,接下来要控制体重,不能再长了!”只有谈起现在的生活状态,他才是真正快乐的,畅所欲言的。

  据说,江苏排球队目前正逢年底前最忙乱的时候,不过邸安和也不必每日朝九晚五地到办公室报到。然而过了太久被工作充斥的日子,现在的他也想不出给自己放松的方案,没有休假,不会旅行,更不至于刻意去培养什么业余爱好:“我实在是一个不太会享受的人,就这么安安静静地过日子就好。”

  最头痛动笔写东西

  不管他是不是真的甘于寂寞,邸安和说自己现在依然很忙,“当总教练,虽然不用具体负责球队的训练比赛,但是要给队伍制定发展的大方向,掌控全局,同样也不轻松。”

  旁人说,如今要找到老邸不容易,办公室、训练场,或者其他地方,天马行空。临近年终,他还必须给排球组里的每个成员写年终评定,让他着实伤了一番脑筋。从某种意义而言,现在老邸的工作就好比班主任,“这活计,就像老师写年终评语一样,让我动笔写东西是最头痛的了。”

  事实上,和邸安和同辈的教练们,如今都已逐渐淡出了江湖,比如他的前任汪嘉伟,早已彻底告别了排球圈。不过,52岁的邸安和还不愿服老,更不愿退,他对未来很有打算:“我觉得自己还不老,我完全还可以在教练岗位上继续出力,把我的经验、心得交给年轻教练。”

  “凶”教练收获意外惊喜——p>

  队员们对我亲热多了

  时光如流水,他入主国家队时正当年的队员如今大多进入了教练组,刚在一线队打上主力的青年军如今成了中坚力量。“我对队员们都很有感情。”说这话时,他眼望着上海队这一边的场地。一边是江苏队的“嫡系部队”,一边是国家队的五年记忆,看起来是后者对他的分量更重一些。

  上海队的现役国手们在场地上远远看见他,点头叫一声“邸指导”,表情多少有些拘谨。可老邸说:“他们现在看到我,其实已经比原先带他们时亲热多了!”以邸安和的个性,从来都不是一个“凶”教练,“平时也会跟队员们开开玩笑,可他们毕竟心存敬畏。反倒是现在没有了师徒这层关系,他们看到我才会放松一些。”

  对于老邸,队员们的感情或许更加复杂一些。整整五年,许多人青春里最美好的五年,给了老邸的国家队。“只是从来没有拿到过亚洲冠军,真是心有不甘。”他们当中有人说。国手们的心结,何尝不是邸安和的?在任时,他总是嘴硬,关于队伍年轻,关于心理问题,“哪怕是轮也该轮到我们一回了!”私底下他这样自嘲。

  直到退位,对于五年里两手空空的中国男排,他一声叹息,“不怪队员。”这是上半句,沉吟许久,下半句是,“其实原因是多方面的……”话头戛然而止,仿佛突然被掐断,随后黯然看着球场。

  手机很清闲 生活很清净

  他或许不是排球教练中故事最多的一个,或许不是引发争议最多的一个,但至少,邸安和与媒体的关系,应该是最密切也最微妙的。

  “最近没有人来找我了。”他微笑着说,看上去不像是感慨。在南京看到记者,他有些惊讶,“最近这段时间以来,没有什么记者再来找我,手机也不太响了。”

  他所说的“最近一段时间”,其分水岭应该是去年末周建安的上任。自此,邸安和由处在舆论风口浪尖的现在时,变成了过去时,“这样清静也好。”他还是同一个弧度的微笑。

  他说,从众人瞩目的焦点一下子滑落到少人过问,并不曾觉得有心理落差。“有什么落差?我很享受现在这样的生活。我说媒体始终都是我的朋友,现在也一样是。只是目前朋友联系少了,也能让我过过清静的日子。”

  邸安和对媒体的态度,从来都是无可指摘。耐心、细心,周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哪怕再尖锐的问题,从不动气。此前引起轩然大波的假新闻事件,老邸当时大怒之后也没有再诉诸法律手段,理由是觉得太麻烦了。

  在外出带队打比赛的时候,他甚至都会把给队伍准备夜宵的点心给随队记者们分享。直到从国家队离任卸甲归田,回到南京后不久,他就主动邀请南京各家媒体的排球记者围坐一桌把酒言欢。

  其实他从来没有少人问津,只是刻意地让自己远离习惯于穷追不舍的媒体。“我曾经说过,任何批评的话对我都并不是一件坏事,那是因为有人关注男排让我觉得高兴。但是现在,就我个人而言,已经不需要那么多媒体的关注了。”

  自回南京后,老邸开始有意无意地躲起了记者。曾经全天候开机的手机,越来越频繁地关机;曾经毫无保留告诉记者们自家电话号码,如今却让家人对每一个来电越来越严格的“审问”……或许脱离了这个江湖,他便可以不再那么面面俱到。

  当老邸遇见周二哥

  两个排球签名 完成师徒交接

  听到周建安要到南京考察队员,邸安和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什么航班?我可一定要去机场接机的。”

  “当年我当国家队教练,去四川选队员,就是周建安来接我,而且全程接待得很好。这次他来南京,轮到我做东,当然也要礼尚往来。”言出必行,上周末的周建安南京之行,老邸尽足了地主之谊。

  因为北京突降大雾,使得邸安和和周建安的这次见面足足晚了7个小时。周建安行色匆匆,邸安和则是完全放下“师傅”的身段,先是亲自开车前往机场接机,还多次到周建安下榻的酒店,陪他喝茶聊天。

  一个是师傅,一个是徒弟,这总是和江湖规矩不太相符的,老邸倒是不以为意,“现在不同了,以前我们是师徒,现在他当上了国家队教练,我们就是一样的,都是为了男排出力,不用讲究什么辈分了!”

  于是,当老邸遇见周二哥,当前任遇见继任者,被炒作已久的“帅印交接”并没有想象中的郑重,却是一场亦师亦友的温馨会面。

  周建安抵宁当天已是深夜10点,邸安和特地安排客人去南京的

川菜馆“沸腾鱼乡”,这份细致,一如他惯常待人接物的功夫。来到饭店后,邸安和更是专门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两个排球,“周指导,我们一起签个排球吧。前主教练和现任主教练,我想把这个保留下来,很有纪念意义。”

  给这两个排球签名,或许可以看作中国男排两代主帅的交接仪式,周建安握着邸安和的手,“邸指导,我一定争取把男排带好。”邸安和还是那一抹淡淡的微笑,拍拍他的肩膀,两人并肩而行。

  记者手记

  留一个完整的背影

  还是笔挺的西装革履、还是纹丝不乱的头发,在南京再次见到老邸,依然是那个注重形象、细致周到的老邸。

  正是这个言谈举止从来都温和如水的人,在去年末的中国排坛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看似意外实则酝酿已久的辞职离队,一时间引起议论纷纷:有说他自找台阶的,有说他情非得已的,有拍手称快的,有破口大骂的。

  直到周建安接过帅印,关于老邸的一切纷争突然停滞——公众的兴趣迅速转移到这位比他的前任更有故事的少帅身上,至于老邸,他仿佛被人遗忘了。

  直至这次又见他,难得一见的红润脸膛,都诉说着现在的轻松心情,“我现在过得很好,能够继续搞排球就很好。”他说。

  不管当初他是否出于情愿的告别帅位,毕竟在一个月之后,其中的揣测已经毫无意义,他安于现在的生活,现在的生活给了他意料不到的馈赠——平和,安逸。

  且不论他带队的成果究竟如何,这是一个力求面面俱到的人,他试图在各个方面都做到滴水不漏。然而在任期间,他始终饱尝质疑和指责,逼得他不得不一遍遍地说:不在乎被人骂,我欢迎有人骂。只有身边的人才知道,当时的他是如何隐忍与煎熬。

  他的突然撒手离去,是解脱,也是一个交待,至少他留下了一个完整的背影,不是落花流水不是支离破碎,所以他可以在今天还平和地笑:换一种生活方式不是很好?

  激流勇退,邸安和留给中国排坛的最后一着棋依然是滴水不漏。

  作者:潘丽娟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80,000篇。


 

评论】【排球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