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1951年球迷在声音中想象 第一次电台转播体育比赛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1月12日16:32 城市快报

  2006年是体育大年,既有都灵冬奥会,又有多哈亚运会,还有在德国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55年前,没有广播、电视转播的体育比赛,仅能给现场的千百人带来快乐。而今天,广播、电视乃至网络让全球数十亿人共同享受到奥林匹克的精神召唤和永恒魅力。

  关于“新中国第一次通过电台转播体育比赛”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说法:1950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次转播体育比赛———由张之和陈述合作转播中苏
男篮比赛。至于这次转播体育比赛中的细节,则很少有人提及。然而,据最新考证,新中国第一次转播体育比赛的时间是1951年,比原来的说法晚了一年。

  1951年球迷开始在声音中想象

  张德胜,一位被

中央电视台誉为“中国第一位专门从事足球文化与足球美学研究的学者”。早在四五年前,他就对“新中国第一次通过电台转播体育比赛”这个课题产生了兴趣,在他出版的著作《迷球时代》中,有这样一段记载:1951年,新中国迎来了第一支外国球队———苏联男子篮球队……张之与后来成为电影演员的陈述合作,成功转播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场国际篮球比赛实况,这是中国广播史上第一次转播体育比赛实况。

  记者拨通了张德胜的电话,向他说明了人们普遍认可的另一种观点,即这个史实发生在1950年。他认为这个争议很值得去研究、考证,但是对于自己的观点,他深信不疑,他十分肯定地告诉记者:“电台转播体育比赛始于1951年,一支苏联篮球队到上海访问,比赛地是上海卢湾体育馆,这件事情在中国传媒大学鲁威人所著的《体育新闻报道》一书中也有记载。”张德胜认为,自从1951年电台第一次成功转播体育比赛开始,球迷们就尝到了“在声音中想象”的乐趣,而参与那次转播的张之则开创了中国人的听球史。

  争议都是“跨年度”惹的祸

  电台转播体育比赛始于苏联篮球队到上海进行访问比赛,人们对于这一史实并无争议,问题仅仅出现在时间上。记者在1951年2月25日出版的《新体育》杂志上查阅到了苏联体育代表团访问中国的具体时间,记载如下:苏联体育代表团于去年12月20日来到中国,先后访问了北京、天津、南京、上海、广州、汉口、藩阳、哈尔滨等八大城市,已于31日返苏。争议的关键所在就是“跨年度”的问题。苏联体育代表团抵达上海的时间究竟是1950年的12月底还是1951年的1月初呢?经多方考察论证,苏联队与上海队在上海卢湾体育馆比赛的时间是1951年1月。而在参与这次转播的陈述的记忆中,转播比赛的时间是在1950年春天,时间相差近一年。随即,记者电话连线现居住在南京的陈述。虽然目前陈述的身体状况不佳,但是提起这件事,他的夫人李波还是欣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对于记者提出的问题,她坦言:“由于那次苏联访问中国的时间从1950年一直持续到1951年,陆续去了好几个城市,又打了几十场比赛,所以与上海队比赛的具体时间,陈述也记不清楚了。”

  转播 听众提出的创意

  1951年,一支苏联男子篮球队到上海访问,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支来访的外国球队。比赛地点确定在当时最大、能容纳4000名观众的上海卢湾体育馆。但毕竟卢湾体育馆是旧建筑,只有一面看台,场地能够容纳的观众也不多。而观众的热情却空前高涨,门票被一抢而空。很多人没有买到票,便纷纷打电话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希望电台能像转播国庆游行和大型文艺演出那样转播这场体育比赛。为了满足群众的要求,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决定由播音员张之担纲解说并转播这场比赛,同时还邀请了陈述与张之搭档。结果,这次转播成为了开中国广播转播体育比赛的先河之作,永远载入了中国体育转播史册。

  解说打了场“无准备”之仗

  “转播之前,陈述并没有作任何准备,因为原本并没有给他安排解说任务,而是决定让张之和另外一个从事过演员、播音员工作的人共同解说。可是比赛前几天,那个人调到北京工作了,所以电台就把陈述请来了。”李波告诉记者,“当时,他还在上海

邮政管理局工作,担任邮局‘邮政常识’的广播,和当时的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很熟悉,再加上他从小就喜欢体育运动,尤其喜欢体操、田径、游泳,熟悉许多运动项目,于是就欣然接受了这次转播工作。”因为来访的球队只有男队,所以组织者特意在比赛前面增加了女子篮球的表演赛,由上海女子篮球队组成红、黄两队比赛。女队赛完,再进行男队的正式比赛。

  比赛开始前,电台的负责人向陈述介绍了年龄大约有20岁左右的张之,并对他说:“这位年轻同志协助你转播,什么时候你要喝水或到洗手间去,可以请这位同志替你一下……”而陈述认为,忽然换一个声音播音,还不如由自己开头,解说女子比赛的第一和第二节,让这位年轻同志播女子比赛的第三节、第四节。至于男子比赛,上下半时都比较激烈,就全部由自己解说。比赛打了3天,电台也连续3天对比赛进行了转播,因为当时还没有电视,听众看不到图像,全凭广播介绍球场上的一切情况,所以播音员要连续解说场上的情况,不能有停歇的时间。陈述和张之就这样完成了新中国的第一次体育比赛转播工作。李波说:“虽然那时候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录音传输设备远不如现在这么先进,陈述在转播之前又没有任何准备,但是他一点儿也不紧张,更没有出现忘词的现象!”

  听众渴望继续收听

  3天的比赛转播结束了,陈述又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张之则继续从事播音员的工作。他们并没有想到,这次转播会在听众中产生那么大的反响。据李波介绍,比赛结束后的那段日子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每天都会收到十几封听众来信,听众们对这次转播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的反映是:听清楚了比赛的情况,感受到了比赛场上的紧张气氛,渴望在以后能够经常收听这样的转播。在记住这次体育转播的同时,听众们更是被两位播音员的声音和解说风格深深地吸引住了。听众们对张之的评价是:声音高亢,知识广博,富有激情。对陈述的评价是:声音特别,有吸引力,能够讲出细节。

  1951年5月4日,全国篮球、排球比赛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举办的全国性体育比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果然接受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提出的建议,将张之借调到北京解说了这次比赛。张之也因此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位体育比赛转播员兼评论员。1953年,张之被调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从事体育新闻报道和体育比赛实况转播的解说工作,历时几十载。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9,550,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