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福娃贺岁:胡凯留守孤独只为08 刘瑛慧忘却伤痛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03:36 重庆晚报 | |||||||||
编者按2005年,重庆体育有收获也有遗憾;2006年,重庆体育有目标更有希望。辞旧迎新之际,本报记者特地赴北京走访了目前在重庆体育圈内无论是成绩和名气都具有绝对代表性的五名明星运动员,近距离刺探到他们在过去一年中酸甜苦辣的总结报告,也带回了他们在未来一年内自我设计的近景蓝图。我运动,你快乐,追求更高更强是重庆“五福娃”在新春之际对一直支持他们的晚报读者许下的承诺。
“福娃”贺岁·片段 送出祝福留守孤独 北京的空气干燥并冷酷,寒风刮到路人的脸上免不了瑟缩并刺痛的感觉,路边光秃秃的大树也在漫天灰蒙蒙的粉尘中越发沉寂。于是,在天坛公寓外的主干道上,无论是上下班的人群还是过往的车辆都那么来去匆匆;而清华大学的校园内也难寻“水木清华”的怡人风景,足球场上的枯草和校园宿舍的学生们一起,都蜷缩在了厚厚的“被窝里”。 北京的冬,怎么看也应该与运动无缘。但为了来年春天的焕发,因为使命感而坚持的运动员们却依然没有停歇他们的运动节奏。天坛运动员公寓楼下的花坛料理店内,刚刚完成上午训练的张亚雯脸上难掩一年累积下来的疲惫,难得的片刻闲暇、一份不怎么可口的日本料理加上与记者难得聊上的几句重庆话,这样的简单竟也在这个时候让孤独的亚雯倍感惬意。除了训练,作为年轻队员的张亚雯还要为羽毛球国家队内“春节晚会”自演节目的排练而忙碌,一天最享受的时光也就是晚上静下来,打开QQ和认识与不认识的朋友侃侃大山。回家过年是不可能的了,因此已经成为重庆直辖以来第一个奥运项目世界冠军的这个岁末,亚雯还在为病中的妈妈和万盛的家无限挂念。 中国棋院就在天坛公寓的隔壁,这里也是重庆小伙子古力在每年365天中绝大多数时间必须回的“家”。因为围甲最后一个主场比赛设在重庆,因此古力幸运的随队在12月31日回到了真正的家中,这样的巧合应该让古爸古妈在新春之际没了遗憾。不过接下来的时间却依旧是奔波,1月2日的中国围棋最强赛让古力不得不在新年第一天就继续“离家出走”,作为中国围棋的第一人,年轻的古力同样为自己的事业和家乡的荣誉付出了太多。 清华大学东区的体育中心是个破旧但显赫的所在,在去年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分别获得男子百米和女子三级跳金牌的胡凯与王颖就是从这里开始一鸣惊人的。体育场内的室内田径训练场上,刚刚参加完上午期末考试的胡凯和王颖正在各自教练的带领下进行例行的训练。训练时间大约有两个半小时,训练之后,他们还要为接下来考试的课程“加班”上晚自习。对于记者送去的新年贺卡,两名大学生意外并开心着。他们直言自己在这个校园里只是再普通不过的人,但在真正的普通学生都放假回家之后,他们却还要继续过着不同寻常的留守生活。 胡凯已经三年没有回家了,记者问他“今年能回家吗”,他笑得无奈但洒脱——“不可能!”终于等到些许回家的可能性的王颖笑得像个小孩子一般灿烂,“可能在春节可以回家待个三五天。”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却让往年的春天不堪回首,在回忆中,王颖原本天真烂漫的眼神中竟折射出一些凄凉。“去年春节,我是到教练家过的。吃完饺子回宿舍已经凌晨两点,我一个人骑着自行车,顶着好冷好冷的风在街上走着,漆黑的夜让我很害怕,眼泪哗哗就不停地掉下来了……”那一夜,王颖从教练家一直哭到宿舍。她到宿舍第一件事情就是往家里打电话,就在新春的第一夜晚,王颖和她的妈妈就这样对着电话哭着熬了过来。 还有在十运会上为重庆代表团夺取第一块金牌的女子链球冠军刘瑛慧,从北京体育大学毕业后,她也和胡凯、王颖站到了清华这同一个战壕。不过现在她的身份已经由大学生转变为大学体育老师。角色的转变,让担负起新职责的刘瑛慧更加无法享受到春的新气象。只有一个临时安在北京的家,还有一群同样留守的学生运动员,能在新春佳节的晚上驱走些许内心深处的空乏…… 《回家》是一首感人泪下的歌,回家同样是一个简单却又难以实现的梦想。我付出所以我成功,我成功所以你快乐。“祝重庆晚报的读者们新春快乐……”这是代表着重庆体育未来辉煌的“五福娃”在新年之际为自己的拥趸送出的真诚祝福;“祝重庆的体育健儿们新春快乐……”这是晚报代表重庆读者为“五福娃”和所有在新春佳节仍为重庆体育留守的健儿们的祝福——但愿这样的祝福,能在新年到来之际去温暖留守健儿们寂寞的心窝。 “福娃”贺岁·胡凯 留守只为2008 “福娃”档案:胡凯,男,24岁,清华大学管理学在校本科生,重庆田径队男子短跑主力队员,现役国家队员。2005年,胡凯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男子百米比赛中以10秒30的成绩一举夺魁,成为中国男子百米的第一个世界大赛冠军。下半年的十运会上,在小腿肌肉拉伤的情况下依然为重庆代表队夺得百米银牌,并在随后的东亚运动会上为中国代表团夺得该项目的金牌。胡凯的出现,被中国体育界誉为国内体教结合模式培养的第一个成功个例。 清华大学东区体育中心,室内田径场门口,裹着运动服的胡凯骑着自行车匆匆地逆风而来。训练还有几分钟就开始,锁好自行车后,胡凯一溜小跑的冲进场内,然后褪下鼻梁上那副标志性的眼镜,一边活动着双脚一边擦拭着眼镜上因温差而冒出来的水珠。上午上课或考试,下午参加训练,这就是著名的眼镜飞人在著名的清华大学中每天必经的简单生活。 这是一个看起来并不起眼的训练场,看到记者对这里条件所持的惊讶态度,胡凯的教练李庆笑了。“别忘了,这里的运动员的身份都是真正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李庆提醒说,“训练和比赛只是他们的副业,所以跟真正的专业运动员相比,我们的训练条件是无法相比的。”从这里走向世界,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而对自己作为一名真正大学生在国际赛场上取得的空前成功,自信的胡凯却始终认为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虽然我们条件不行,但是教练在训练手段上却非常科学。”胡凯这样解释,这里边有李庆的功劳,正是他重质不重量的训练方法让胡凯这样的学生在日常学习之后还能达到更高的训练水平。剩下的则只有胡凯自己的坚持,正如他对自己在2005年一鸣惊人的理解,“其实2005年跟2003和2004年一样,都是一个日积月累,从坚持训练到最后爆发的过程,这本身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只是2005年的一系列大赛给了我爆发的机会。” 因此,胡凯始终保持着一种宠辱不惊的姿态,甚至对给予他莫大荣誉的2005年,他的总结只是“平淡”二字这么简单。“有成功,当我代表中国大学生站到世界大赛的冠军领奖台上,那种激动和自豪感是空前的。但也有遗憾,这与我目前仍旧浅薄的比赛经验有关。因为在大赛之前太过兴奋,我在十运会预赛中意外受伤,这个意外的直接影响就是十运会金牌的旁落,即使在后边夺冠的东亚运动会上,我也因为伤势没有跑出真正理想的成绩。” 有遗憾就意味着有不足,因此对于三年来第四个春节的留守,胡凯不会有怨言。在2005年岁末,曾经名不见经传的胡凯一举入选了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多个权威媒体评选的十大体育新闻人物,这样的荣誉,自然也让他增添了前所未有的使命感。“过年就和队友一起在宿舍过吧,这么多年就习惯了。更重要的还是接下来两年中的训练和比赛,因为不管是2006的亚运会还是2007的世锦赛,最终的目标都是冲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去的。” “福娃”贺岁·刘瑛慧 为重庆字样忘却伤痛 “福娃”档案:刘瑛慧,女,25岁,重庆田径队主力队员,现役国家田径队主力。在2005年十运会田径女子链球决赛场上,刘瑛慧在腿部拉伤、无法发力的情况下,依然凭借顽强的意志力投出了72米17的好成绩,为重庆代表团获得了十运会上的第一块金牌。目前,刘瑛慧已经从北京体育大学完成硕士学位并进入清华大学执教,她也是目前重庆市内学历最高的现役运动员。 南京奥体中心,十运女子链球决赛场上。刘瑛慧的步伐明显已经相当吃力,由于在第二投拉伤大腿,她已经很难在赛场上完成比赛动作。“当时我的成绩排在第二名,我的教练对我说,如果坚持不住,接下来比赛就放弃了。”刘瑛慧回忆说。不过当时她作出了相反的决定,“但我觉得这样的比赛并不是我一个人的比赛,所以我不能考虑自己的伤痛,更不能临阵退缩……” 十运会女子链球决赛,刘瑛慧在倒数第二投投出72米17的压倒性成绩,最终为此前无金进账的重庆代表团收获了珍贵的第一枚金牌。在站到冠军领奖台上之前,她刻意穿上了印有“重庆”字样的运动外套,因此在全国直播的电视镜头上,以“个人名义”夺金的刘瑛慧胸前,“重庆”二字别样醒目。这是一段难忘的过程,甚至对于刘瑛慧来说,这几乎是她在2005年全部的浓缩片段。现在回忆起来,虽然语言轻松,依然心灵震撼。由于记者在北京有限的采访期间内错过了与刘瑛慧的会面机会,但她在电话里仍然表达了自己对重庆,和所有支持她的重庆人的感恩之情。“从内心来讲,我真的感谢重庆。”刘瑛慧动情的说,“无论是教练,队友,还是媒体。还有一直关注我的重庆读者们,我想没有这么多人对我的支持,我是很难在比赛中有如此动力的。” 刘瑛慧的春节只能呆在北京的宿舍,所以祝福只能通过话筒传递。“希望大家越过越好,生活美满,同时也祝愿《重庆晚报》越来越红火……” 记者 范天亮 文 网络编辑:翁正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