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上海乒乓后备力量有些薄弱 家长都不愿冒这个险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2月12日10:42 上海青年报

  这是上海乒乓最黯淡的一刻。

  由于外省市的选手一般出道很早,不少球员会比较早地崭露头角。相比之下,上海球员起步较晚,球队也往往不会把重任压到年轻选手的身上。在王励勤走后,34岁的老将丁松往往还是第一单打,“不老松”是丁松个人的传奇,却也是上海乒乓的悲哀。

  而随着男乒女乒双双降级,上海乒乓进入前所未有的“冬歇期”。曾经被誉为中国乒乓摇篮的上海,为什么“摇”不起来了呢?一个天才王励勤的出走也许只是“一叶障目”,背后必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本版撰稿记者周琦

  现状上海生源招收不足

  上海籍世界冠军曹燕华10年前从德国回来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了上海乒乓青黄不接的问题。“上海乒乓以前有李富荣、徐寅生,1980年出了几个不错的女子选手:何智丽、倪夏莲和我,到了90年代,恐怕也只有丁松了,他十分努力,但是打法却还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在曹燕华看来,上海乒乓的人才断档问题并不是最近几年才有,这也就是为什么她回国后致力于开办乒乓学校,大力培养乒乓苗子的原因了。

  曹燕华位于虹口区水电路上的

乒乓球俱乐部已经和上海市少体校的乒乓队合并,和上海队平级,在那里培养出的优秀一线队员可以直接向国家队输送。在这个俱乐部里,现在有近70名学员,但是其中只有不到30%的
上海人
。“有些好苗子我们甚至承诺家长可以部分减免学费,或者干脆不要学费,但是有些本地家长还是没法下决心让孩子把这条路走下去。”曹燕华有些无奈地说道,“毕竟是上海人,也是在上海开学校,我们也更想为上海培养出更多的优秀选手。”

  “有时碰到一个好苗子,我们真的很想培养,所以会千方百计地去做家长的工作,但是如果家长问我们:‘我的小孩以后真的能成为世界冠军吗?’听到这样的话,我们就会很惶恐,我们也真的不敢给家长什么承诺。在中国这个乒乓大国,要成为顶尖的选手,难度实在是太大了。”曹燕华乒乓俱乐部的教练徐飞龙对记者说。

  茫然基层教练困惑不少

  20世纪80年代末的时候,闸北区少体校把乒乓球招生的广告贴出去,总会有100多个小朋友来报名,现在每次都不超过四五个。“暑假之前报名的人会多一点,家长大概是把我们这里当暑托班了。”教练有些哭笑不得地说道。生源是如此匮乏,因而教练们也只能在“矮子里厢拔长子”,诞生优秀选手的可能性自然也就大大降低了。

  “我们这些教练,之所以现在还在这个岗位上做,也许就是因为之前很多自己没有完成的梦想想要在学生身上实现。当你真正看到一个很好的苗子成才的时候,那种喜悦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基层教练说。而事实上,竞技体育却又是无比的残酷。“你比如说王励勤,他1985年开始打球,但直到1992年才正式参加比赛。现在我们挑出来的苗子一般都是一年级开始练球,但是市里规定要到四年级才能打比赛,所以前面几年的确会觉得比较茫然,孩子的家长茫然,我们也茫然,小孩子到底练不练得出来?而每个人都有自己成才的特点,有些是很早就能冒尖,而有些是大器晚成型。”

  记者当天在闸北区少体校采访了一位在上海大学工作的家长,他本身就是一个铁杆的乒乓迷,从小教自己的儿子打球,现在便带孩子到少体校来练球,但他明确表示,尽管他非常地迷恋乒乓,但是未必会让孩子走专业化的道路。这句话被教练听到了,便引发了他的感慨,“家长这么说,我们不就是白教孩子,白辛苦一场吗?”但是他又只能无奈地自嘲说:“国家也没有法律要强制规定你一定要练下去,我们当然会尊重家长和孩子的选择。”

  懈怠训练时间得不到保证

  记者上周五下午来到上海闸北少体校位于十七中学的训练房的时候,只看到一个小男孩趴在球桌上做功课。“我们的训练是下午三点开始。”这位在止园路小学读一年级的男孩说。而到了三点,一共也只有三个小朋友在教练的带领下开始练球,在训练房一边的凳子上,则坐了两个家长。

  “我们的训练3点开始,你看,哪怕是星期五这种小学生下午可以比较早放学的日子,都很少有孩子能准点到。”少体校的陈教练对记者说,“因为不少小朋友并不是从隔壁的小学过来的,有些甚至要从外区过来,而像他们这么小的小孩,才一二年级,有些甚至是幼儿园大班,根本没法自己过来,而是要家长接送,有些家长请不出假,上班时间一拖,孩子就4点,甚至到5点1刻才送过来,练不了一个小时就结束了。”

  如今乒乓男单世界第一人王励勤,当初就是从这个乒乓馆走出去的,而在王励勤以后,这里还从来没有诞生一位国家级的运动员。“王励勤那个时候每天下午1点半就开始练球了,雷打不动。他虽然很有天赋,但绝对是出了名的肯练,哪怕是现在已经成了世界冠军了,在国家队他一天还要练6个小时呢!现在我们这里的小孩,能保证每天练3个小时就很不错了,很多人一个星期只来两三次,这样练怎么练得出高水平运动员呢?”

  心态家长担心小孩学业

  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上海家长多不会让孩子孤注一掷地走乒乓这条路,即便送孩子去练乒乓,他们多是抱着强身健体以及多掌握一门技能的想法,在让孩子学打乒乓之余,他们一般不会忽略孩子的学习问题。

  “现代社会的竞争实在是太残酷,就算是一个很有天赋的好苗子,也很有可能进不了国家队,成不了一流选手,很多家长都担心,一旦运动生涯结束了,这些孩子去干吗?如果没有文化基础做保证,前途不就被毁了吗?其实我们也能理解家长的想法。”徐飞龙教练说。

  闸北区少体校乒乓队的陈姓教练则说:“上海家长都重视学习,重视文化的培养现在不是有种说法吗———‘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我这里几个幼儿园大班的小孩,在打乒乓之外,有些就要练钢琴,学拼音,学英语,还有一个马上要去学戏曲了,到了读小学阶段就更别说了。小孩哪里有那么多精力去学那么多东西啊?但是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诱惑实在是太多了,可以成才的途径也实在是太多了,现在的家长都要孩子多方面吸收养料,开阔眼界,要完全专注于一件事情上,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上海家长多半不敢冒险,没有勇气在乒乓的道路上一走到底,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些外地家长却敢于放手一搏,甚至是铤而走险。“他们甚至就希望孩子不要读书,整天就是练球练球。”一位基层教练说。而曹燕华更是告诉了记者一个很极端的故事———“有一个外地的孩子,他的父母把房子都卖了,送小孩到我这里来练球,这不仅让家长和孩子背负了很大的压力,其实也给了我很大的压力。”

  显然,曹燕华对这种拿孩子当赌注的做法并不认同,“好在这个小孩很懂事,球打得也不错,现在已经进专业队了,可以开始拿工资了,至少已经让家长看到了希望。”曹燕华说,她经常会给那些非常执著的外地家长洗脑,“就拿我自己来做例子,我总是跟他们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世界冠军,完全是无心插柳。”

  难处现在的小孩不好管

  “现在的小孩子,当然没有以前好管了,有时候看到小朋友打不好,我们难免想严厉一点,甚至是骂两句,但是话刚到嘴边,就收回来了。我们这里很多小朋友才一二年级,训练的时候家长都在边上看着,教练发火了,有些熟悉的家长会比较理解,但是有些家长就会不高兴了,现在的小孩都是独生子女,当然都要护着的。”一位基层教练向记者“抱怨”。

  练球的小孩吃不起苦,带训练的教练也不敢“发飙”,在如此宽松的环境下,世界冠军又如何能成长起来呢?“不要说是打啦骂啦,就算是和小孩讲道理,我们现在都要费很多思量呢,现在的小孩子聪明着呢!我们教导他们几句,有时还要担心被他们反驳呢!”曹燕华乒乓俱乐部的二线教练徐飞龙说着说着,还忍不住苦笑一番。

  “我们小时候练球,教练一发脾气,我们就立马不敢出声了,乖乖地把头低下,大气也不敢喘,现在打骂这套早就行不通啦,要和孩子交流,他有理你还得让他说出来,要给他表达的机会,而且我们说话分寸要掌握得很好。”徐教练说。

  记者看到,有的小孩训练不乖了,徐教练只是叫一下他的名字,顽皮的男孩也只是冲教练一笑,该干吗还是干吗去了,似乎一点也不觉得紧张。不过看到小孩那天真的表情和眼神,真的觉得十分可爱,教练似乎也不舍得用一种恶狠狠的态度去对待他们,也许这也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应该是符合孩子健康成长的,但这种宽松的环境是否会耽搁乒乓苗成为世界冠军?现在还没人能够给出答案。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710,000篇。


 

评论】【乒羽世界】【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