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不败”是怎样炼成的?--鲁能女乒夺冠之路回顾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12:10 济南时报

  □本报记者 阎珍珍

  今天,在山师体育馆,鲁能女队用一场胜利结束了本赛季乒超联赛最后一个主场比赛。最后一轮,鲁能女队将赴客场挑战四川女队。至此,鲁能女队21轮联赛18胜3负,夺冠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个15轮不败的纪录。回顾这个赛季,以年轻队员为主的鲁能女队不像辽宁、北京等强队有王楠、张怡宁那样风光的领军人物,而她们却正是依靠这种平均的实力和团结
的精神,最终拿到了山东女乒历史上第一个联赛冠军,正所谓是: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五年历炼的完美阵容

  本赛季鲁能女队的夺冠阵容是:李晓霞、彭陆洋、李佳、姜华 ,这四人当中,只有老将姜华 一人从2000年鲁能

乒乓球俱乐部组建时就代表鲁能队征战超级联赛。而五年来,为了磨练出这套阵容,俱乐部可谓费尽心血。

  2000年鲁能乒乓球俱乐部成立时,山东乒乓球正处于“青黄不接”的低谷期。以当时山东本土队员的实力,根本不足以征战超级联赛这种赛事。于是,俱乐部就制定了这样一个原则:在保证成绩的基础上,以山东选手为主组队,以培养人才为重点。刚开始代表俱乐部打超级联赛的,是以乔云萍、乔红为主的老队员,此后几年,鲁能女队的阵容不断调整。虽几度引进外援,但山东本土队员一直占据多数,如李芬、高曦、姜华、孙蓓蓓。为了锻炼年轻队员,2002赛季鲁能俱乐部将彭陆洋无偿租借给四川打超级联赛,2003赛季彭陆洋返回鲁能。2004赛季俱乐部就有意引进李晓霞,但李晓霞当时要代表胜利东胜俱乐部打甲A,转会未能成行。本赛季开始前,鲁能俱乐部再次向李晓霞伸出了“橄榄枝”,而山东省乒乓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乔云萍考虑到

十运会的备战,同意把李晓霞放到超级联赛锻炼一下,并增强与队友的配合。事实证明李晓霞的这一转会实现了“双赢”:山东女团全运会18年第一次杀进决赛,李晓霞/彭陆洋还拿到山东全运会史上第一个双打冠军;而以山东本土球员为主组成的鲁能女队,又在11月3日提前三轮夺得乒超冠军。

  至此,鲁能女队的完美阵容才浮出水面:姜华 、彭陆洋、李晓霞,加上从辽宁引进的“左手王”李佳。

  地利:河北、北京、辽宁先后折戟

  鲁能女队赛季初制定的目标是冲三甲。当时鲁能女队处于北京、辽宁、河北等劲旅的夹击之中,这个目标是比较客观的。但联赛进行中,上述三强或多或少地遇到了一些问题。

  正如本文开头所说,北京、辽宁、河北等传统强队都有各自的领军人物。然而,今年联赛的新规则却削弱了领军人物的作用。本赛季中国乒协在联赛的出场名单和次序上进行了严格限制,并且一经确定不能更改。新规则是为了增加强手之间的对抗机会,增强比赛的观赏性,可以使第三单打的优势更加明显,但也对排兵布阵形成了一定的局限。

  最先不适应的是牛剑锋、白杨领衔的河北队,她们从联赛第二轮开始就经历了六连败;之后,北京队又因为张怡宁的受伤陷入了连败低谷;而辽宁女队也因为郭跃受伤成绩大受影响,六连胜之后就是七连败。

  鲁能女队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人和: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乒超无弱旅”,鲁能夺冠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本赛季女子胜率和得分排行,李晓霞当仁不让拿到“双冠”,可谓是鲁能女队夺冠一大功臣。但赛季初教练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让她进入状态。

  本赛季首场比赛,鲁能女队主场2:3负于广东亿华,因伤病近一年没有参加大赛的李晓霞,本来体能和思想就没进入状态,再加上输球,更是失去了信心。这导致联赛之初鲁能女队一度形势“告急”。首轮失利,第四轮又0:3不敌江苏。关键时刻,教练组果断地决定雪藏李晓霞,让她一边恢复信心一边调理身体。当时,俱乐部的康总、董书记、曾导、尹导以及省乒乓球管理中心主任乔云萍,轮番做李晓霞的思想工作。第五轮鲁能女队对阵最弱的上海,教练组决定派李晓霞上场找回信心。而那次赢球后李晓霞便一发而不可收拾,带领全队打出15连胜的战绩。

  在跟随鲁能女队一个赛季的采访中,记者发现,这是一支非常团结的队伍。也许是没有大牌的缘故,队员们都非常服从教练安排,李晓霞、彭陆洋、李佳、姜华 四人场上相互提醒、互相鼓励,场下也非常相亲相爱。

  从2000-2001赛季的第六名、2002赛季的第五名,到2003-2004赛季的第四名再到本赛季的冠军,鲁能女队靠的就是两个字:团结。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乒羽世界】【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