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世界》马琳专栏:今年外战80分 内战70分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1月30日10:12 《乒乓世界》杂志 | |||||||||
在全运会的比赛中,我没有发挥出预想水平,但这种比赛输了,不至于伤“气”,对我的自信心没有什么影响。而且输球正好能让自己发现问题,也给我敲了一个警钟。这一年,除了全运会没打好,其它比赛自己表现得还不错,最大的收获在于自信,尤其跟外国运动员打比赛时,觉得他们没什么可怕的。现在距离2008年还有将近三年的时间,我对自己很有信心。
全运会输了,但没伤“气” 在全运会上,省与省之间竞争非常激烈,每个省的任务和指标不同,无形中给运动员的压力会很大。比赛里,我没处理好压力与成绩的关系。其实,全运会对我个人来说,真的没什么,无论团体、单打还是双打冠军,我都拿过了。可能感觉是一种责任,四年就代表省里打这么一次比赛,如果打不好,完不成队里的任务,总觉得很愧疚,所以特别想打好,比赛中背的包袱就很大。打完比赛,我跟刘指导也聊过,觉得自己根本没必要这样,就算这次再拿四个冠军,只是再多拿一次而已,全运会357个冠军,人们真正能记住的又有几个。可在对待胜负和压力的问题上,我还是显得不够成熟。我想如果能处理得好一点,国内比赛自己不至于打成这样,也就发挥出六、七成水平,折扣打得比较多。 另外,打全运会之前,自己觉得还是比较容易。因为联赛时我状态非常好,全运会比赛还是这些对手,所以自己对困难的准备不够充分。虽然我非常想拿冠军,但在对困难准备和对冠军的渴望程度上没成正比。一旦在场上遇到困难就等于给自己迎头一击,犯了经验主义错误,觉得一切都没问题,等出现问题时,解决困难的能力又差了一点。 往往每次比赛都是这样,越是觉得有希望拿冠军的队伍,最后夺冠的几率越小。联赛之前,我们队并不是呼声最高的,只是有希望争冠军的几个队伍之一,但全运会前,外界可能觉得我们队拿冠军的希望比较大。我自己也感觉在几项比赛中,团体相对比单项更容易,拿冠军的把握性更大一些,因为我们队整体实力和能力确实比较强,而且赛前状态也不错。比较关键的是半决赛对八一队那场,我输了两分。跟王皓,第一局我赢了,第二局在9:4领先的情况下没能抓住,犯了一些比较低级的错误,导致整场比赛失利。全运会比赛时间安排得很紧,早晨八点半、九点就开始比赛,而且天天都要打,几乎没有缓的时间。像我们跟八一队的比赛,中午11点半才结束,紧接着12点就开始争3、4名,所以自己一直陷在比赛里,没有调整出来。现在世乒赛的团体和单项也分开了,但如果从高标准、严要求的角度看,2008年奥运会也有团体赛,自己必须在这方面做得更好,能够在不利的局面下尽快调整自己。毕竟我的能力和实力摆在那儿,如果调整过来,我还是很有信心。 全运会打完就完了,没觉得太难受。18号比赛完,19号我们就去打世界杯了。每个比赛的重要性不一样,像奥运会、世乒赛输球可能更痛苦一些,全运会没啥痛苦的。又不是说全运会我打了冠军,2008年我就肯定能打。所以输球对我的自信心没有一点影响,反而让我看到自己的问题,如何想办法去解决,对我来说才是最关键的。毕竟离2008年还有将近三年的时间,如果全运会是2007年,可能危害性比较大,现在才2005年,三年的时间可以改变很多,现在能发现问题应该说是件好事。 打世界杯的时候,我跟国梁聊了很多。目前,对我来说,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比赛中自己的思想。如果能把这个问题解决好,我觉得2008年自己非常有希望。现在打比赛,不管输还是赢,都要输个明白,赢个明白,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随着年龄增长,对问题的看法越来越成熟,就要尽量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如果在比赛中总犯同一个错误,确实非常愚蠢。从世乒赛来说,我感觉自己有一些进步。以前打比赛,我都是前面打得比较好,因为感觉没什么压力,越打到后面越保守。可在上海我却反过来了,前面打得比较紧,后面几场发挥越来越好。但没想到全运会上,又出现了问题。还是应该从思想根源上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这一年,总的来说还不错 这一年我参加国际比赛不多,除了年初的卡塔尔公开赛和9月份中国公开赛,就是世乒赛和世界杯。从打国际比赛的情况看,我感觉自己有进步。从国内比赛来说,联赛依然打得非常好,全运会给自己敲了一个警钟,虽然对自己信心影响不大,但还是应该警觉起来,对问题的严重性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如果从全年来说,我给自己打75到80分,国际比赛差不多80分以上,国内比赛打70分。 我感觉在比赛中自己的信心比以往更强一些,尤其跟外国运动员打时,觉得他们没什么可怕的,我想这是一种源于内心的自信。原来有几个对手,我打起来感觉比较别扭,虽然胜率比较高。这次世界杯我状态这么差,恨不得我人生中状态最差的一段,所有的球打出来都跟自己预想的不一样,可赢他们还很轻松。虽然最后输给波尔有点遗憾,但我感觉自己发挥得还不错,比全运会时打得要好。小组赛一路赢塞弗、格林卡都很轻松。以前格林卡算是我相对比较别扭的一个对手。8进4时,打得柳承敏没戏。半决赛对波尔,第1局和第5局都大比分领先,如果说,自己思想和精力上更集中一些,可能4比1之内就赢下来了。跟萨姆索诺夫争3、4名,在场上也基本占据主动,如果我的状态再好一点,非常有信心拿这个冠军。对于运动员来说,拿过冠军的比赛,再打时动力不会那么强,压力也不会那么大,相对更容易打。我打世界杯,同样这些对手已经拿了三次冠军,而且每次相对都拿得很轻松。因为拿过了,打比赛时的思想状态就好一点。运动员在场上打比赛,心态都会有所起伏,区别就在于起伏时间的长短。有些人起伏5个、8个球,但有些人一局球都在起伏,还有人甚至一场球全在起伏。一名优秀运动员在场上出现这种心态起伏的时间会比较短。当然,每个人都会有高潮和低谷,不可能永远站在最高峰,最关键的还是要在状态不好的时候尽快摆脱,调整过来。 很多人感觉我现在的球风不像原来那么凶,打球时那么多搏杀了。现在在比赛中,我反手使用率比以前要多,我想这也是一种实力的体现。外行和内行看得不一样,如果我现在所有的技术还像1999年那会儿,当然心态可以那么摆,但球就没法打了。一打比赛,球光好看了,结果全输了。别说世乒赛打科贝尔了,就连李廷祐这关恐怕都过不去,因为技术上显得太单薄。过去光靠一面正手,无论什么球,对什么对手,都去搏杀。而且位置摆得低,感觉跟谁都不好打。但现在感觉跟谁打,起码胜率都在七八成,为什么都说“高处不胜寒”呢。 关于我技术风格上的一些东西,吴指导也跟我聊过,我觉得这些方面都可以调整。世界杯的时候,我打出一些感觉。我现在整个打法技术更趋于两面,给人感觉可能更全面、均衡,弊病就是特点不像原来那么突出,这是意识上的一个问题。如果强调均衡,特点就不会那么突出,如果强调特点突出,就一定会有漏洞。像孔令辉,他没有太大的特点,也没有明显漏洞。而刘国梁给人感觉特长突出,但漏洞同样明显。我希望自己在特点发挥出来的情况下,能相对比较均衡。 我也希望自己在比赛中能够打出平时训练中流畅的感觉,可压力一大,出手就会显得犹豫,球的质量也随之下降,这样给对手的压力也小了,人家回过来的球,质量可能就跟你想的不同,你的感觉一下子就不一样了。所以,两个人在场上的发挥始终是相互制约的。这也是我目前最大的困惑,都说比赛中压力大,打球就会变得保守,可到底跟平时怎么就不一样了呢?平时训练,可能想这么打就打了,在比赛中会想万一这球上不了台怎么办,或者说让对手猜到又该怎么办,这样瞬间犹豫就会贻误战机,战机一没有,就可能满盘皆输。训练时头脑肯定是最清楚的,手上感觉也是最好的,这么想就这么打,就算失误了,但战术肯定对头,给对手造成的压力也大。因为就算这个战术没用到,但同样会牵制对方。我打球主要靠变化,用脑子,什么时候一保守,变化少了,球的质量就会下降。以后打比赛就应该抱这种心态——“输就输了”,世界杯时我就这么想。如果还像全运会这么打,别说2008年,明年可能就没什么戏了。如果自己能有改变,我对于自己的2008年还是充满信心。 2008,我很有信心 要想到2008年还能保持现在的水平,甚至有所提高。我想首先是身体,然后是思想。技术上的东西好弥补,你说老瓦这种水平,奥运会还能打成那样,是他水平突然提高了吗?不可能。就是因为他心态比别人好,比赛中的战术变化突然“治”住了对方,跟他打,感觉跟平时不一样。柳承敏那时候的技术就能打奥运会单打冠军吗?也不是。所以说,改了11分以后,技术虽然重要,但不像21分时要求那么高,最关键的还是心态。我想只要我的身体能够适应平时这种大运动量训练,再把思想上调整好,比赛中敢于发挥,当自己是一员小将,抱着刚出道时的那股劲头,每场比赛都去拼别人,感觉谁都是高手,赢一局都是赚,就可以发挥出来。小时候打比赛就这么想,但凡跟比自己强一点的对手打,都觉得能赢一局就行,赢两局就太高兴了,这场球要是赢下来,“气”一下子就上来了。 我现在没有什么大的伤病,但想打到2008年,不能光保持,还要有进步。我在减肥呢,感觉体重控制在70公斤比较理想,现在每天晚上只吃点水果什么的。另外,体能的各项能力指标还要有所提高,这样对于2008年的比赛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明年最重要的比赛就是在德国的世乒赛团体赛,到时候是德国队的主场。波尔现在的气势很盛,尤其在世界杯上连续赢了我们中国队目前最好的三个男单。现在,所有的计划都围绕团体赛对手展开,明年年底还有亚运会,包括韩国队也是我们团体赛上最主要的对手。相对比赛压力不会像奥运会年那么大,但团体赛压力也非常大。毕竟2008年北京奥运会也有团体,我还是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如果上场,就要为中国队夺取胜利做最大贡献。(马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