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夏煊泽在坚持黄综翰渐回勇 老"冤家"恩怨情仇新诠释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1月09日12:17 广州日报大洋网

  曾几何时,夏煊泽VS黄综翰好比如今的林丹PK陶菲克,是球迷们极度期待的世界羽坛“一哥”巅峰对决。一个是斗志顽强的“拼命三郎”,一个是实力与风度俱佳的“千年老二”,在中国公开赛“花落”广州的头两年,他俩是广州球迷翘首以盼的明星球员。如今,二人早已淡出了“一哥”的位置,对于当年的“恩怨情仇”,各自也有了一番新的诠释。

  夏煊泽:一直在坚持

  在运动员准备区里碰到夏煊泽,身穿明黄球衣的他主动跟记者打招呼,因为他的热情爽朗的个性,不少记者都跟他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说到自己的状态,夏煊泽哈哈一笑,“我的状态一直都那么好,只是一直都输球而已。”

  去年的中国公开赛上,身为男单3号种子的夏煊泽第二轮就被视他为“偶像”的“师弟”陈金淘汰出局。巧得很,二人今年再次狭路相逢。在昨晚的男单第一轮比赛中,夏煊泽以2比0淘汰新西兰队的约翰·戈登,陈金则顺利地以2比0击败中国香港队的魏仁芳。“是啊,今年又跟陈金碰上啦,哈哈,明天就把他‘干掉’。”作为队里的“老大哥”,夏煊泽向来都是小队员们的学习榜样,彼此的关系都到了称兄道弟的份上。他说这句话的时候,陈金就在他身旁热身,听到“师兄”毫不忌讳地扬言要在今天的第2轮比赛中“干掉”自己,陈金苦笑道:“明天又是对‘嘴哥’(夏煊泽昵称),难打啊。”

  无缘雅典奥运会的夏煊泽近两年来状态一般,在各大公开赛的4强名单中已鲜见其名。在刚刚结束的

十运会上,夏煊泽面对国内小将的冲击更难以突围。这次到广州参赛,夏煊泽没有给自己设定具体的目标,他告诉自己:“我那半区真是场场苦战啊,即使赢了陈金,想进前4还要跟李煜或者乔纳森碰。”2003年世锦赛上,夏煊泽就是在半决赛上苦战3局才淘汰乔纳森的。晋级4强以后呢?夏煊泽不假思索地说出一个人的名字———黄综翰!二人真是一对难得的“冤家”,两年前同属世界一流高手,夏煊泽至今保持着8胜黄综翰的不败纪录,2003年的世锦赛决赛就是夏煊泽对黄综翰的第8次胜利。不过,如果二人在本次比赛上再次交锋,夏煊泽却表示未必胜券在握了。“现在我都没想得那么远,过了陈金这关再说吧。”

  去年被淘汰后,夏煊泽一直呆在广州,他成为中国羽坛首个“吃螃蟹”的人———成立个人球迷会。“今年可能搞不成见面会了,没有赞助啊,只能跟最熟的几位球迷出来吃吃饭见个面了。”苦于没有经费,夏煊泽说即使有场馆,还有热情的“粉丝”,今年跟广州球迷的见面也不会有去年的规模。

  黄综翰:婚后渐回勇

  黄综翰今年6月的完婚不知伤透多少姑娘的心,昔日的马来西亚队头号“钻石王老五”,如今已经拥有美貌能干的妻子。与夏煊泽一样,黄综翰在2003年世锦赛后状态始终难以上升,虽然有幸参加雅典奥运会,但也成绩平平。他在马来西亚队的“一哥”位置也渐渐让给了新人李崇伟。

  直到上周的香港公开赛,黄综翰“爆冷”把奥运会与世锦赛的双料冠军陶菲克挡在了8强之外,后者在此役之后迅速赶回印尼,没有来广州参加中国公开赛。说起这场胜利,黄综翰以开玩笑的口吻为自己开脱:“陶菲克不来广州可不是被我打伤的啊,跟我没关系啊。”能击败陶菲克,黄综翰说自己并不是乘人之危,因为陶菲克是输球之后爆出右脚受伤的传闻,“确实是我自己打得好啊”。原来,自从前中国队男单教练李矛到马来西亚队执教后,黄综翰这棵“老树”又焕发“第二春”,“从李矛身上,我学会了新的训练概念,他对马来西亚队男单帮助不少。”

  广州是黄综翰的“福地”,2002年,也就是广州首次接办中国公开赛那一年,正是黄综翰赢得了男单冠军。但随着这两年成绩平平,黄综翰早已不提当年勇。这次来到广州,他也没有主教练同行,因为李矛正在指导李崇伟、哈菲兹等马来西亚队主力进行封闭训练,备战下月举行的东南亚运动会。“我的目标很低啊,进8强就满意了。”至于晋级4强后可能与“克星”夏煊泽对决,黄综翰表示自己绝对不会把连败的纪录续写,“我现在感觉状态逐渐回升了,到时谁胜谁负都很难说。”

  已婚的黄综翰还像个大男孩,来广州两天,他在训练之余没有放过品尝

美食和淘碟的机会。在好友的引领下,他的口味愈发新奇,除了芥末鳝片,他还爱上了红烧“须眉头”。寓游玩与比赛于一体的黄综翰没有夏煊泽目标远大,后者表示只要中国队需要,他能撑到2008年,黄综翰说:“2006年亚运会后,我就该退役了。”本报记者杨敏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16,000篇。


 

评论】【乒羽世界】【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