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运幕后财力较量:攀比奖励居高不下 引进交流加投入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0月10日15:47 合肥晚报 | |||||||||
与包金揽银的赛场风云相比,涌动于后的全运经济现象开始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场馆、奖金、交流、器材,围绕全运投入的四大选项,承办方、参赛省市、各路商家可谓做足文章,战绩指标已不再是竞技体育的单纯比拼,已升格为幕后财力的强弱竞较! 场馆建设耗资惊人
全运会四年一届,承办城市用于场馆建设、道路扩建维修的投入资金相当惊人。 2001年广东省承办第九届全国运动会,投入到场馆扩建改造的专项资金据说高达43.4亿元人民币,而承办第十届全运会的江苏省仅耗费于主赛场——南京奥体中心的单项投资就突破22亿元人民币大关。 江苏省体育局局长李一宁认为,在筹备十运会的4年间,全省各地投入100亿元资金新建或改建了132个体育场馆。有消息称,已取得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承办权的山东省有意斥资80亿至90亿元人民币用于全运会前夕的场馆扩建、市容改造。 攀比奖励居高不下 全运夺冠争金靠的是什么?靠睿智、靠拼搏,但经济因素的超强介入已日渐成为不可漠视的残酷现实。 一块全运金牌究竟价值多少?从奖励几万、十几万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包括奖房、奖车、编制转正、级别提干等诸多追加悬赏,呈几何比例递增的全运犒赏已严重物超所值,但这种攀比奖励却居高不下,并演化为全运成本有增无减的难愈痼疾。一位参加过两届全运会的运动员说,一名全运金牌运动员的培养要花上1000万元的惊人投入! 六运会时,因经济大环境所限,一块全运金牌的平均价码不超过8万元人民币,但经济状况较沿海省市远逊的贵州省却开出一块全运金牌几十万元人民币的惊人价码。重奖全运金牌选手的举措随后被体育基础薄弱的内地、边远省份争先仿效:陕西省为刺激本省自行车、中长跑等项目的优先发展,曾开出此领域全运金牌重奖百万元人民币的天价,令人咋舌。 引进交流追加投入 全运会教练、运动员人才交流的传统早已有之,如果说以前还带有“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温情色彩,那么如今的人才转换则已附带上浓重的商业气味,尤其是“双计分制”、“平分奖牌”等措施相继出台后,围绕人才交流引发的争夺战、商业战更是一发难收,而由此添增的追加投入也持续看涨。 据圈内人透露,仅交流一项,江苏省4年的投入不下1700万元人民币,甚至直逼4000万到5000万元大关。有些省市为走捷径,采取挖墙脚的方式到体育大省截流优秀人才,虽然省掉了官方费用,但给予个人的好处费依然可观,并形成了一笔更为庞大的隐性开支。 另外,广东省的常年体育经费为4亿元,十运会专项经费为2.8亿元,上海市的体育常年经费为3.5亿元,十运专项经费为1.7亿元,十运会东道主江苏省的常年经费为3.3亿元,十运专项经费为2.7亿元。 ·吴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