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网友给刘翔打90分 学者认为刘翔有民族符号功能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00:38 竞报

  7成网友为刘翔的亚军成绩打分90以上 88%“翔迷”认为刘翔以后还能获大赛冠军

  体育人文学者易剑东认为

  刘翔具有民族精神符号功能

  北京时间8月13日凌晨,刘翔在芬兰赫尔辛基第十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中,以13秒08负于法国小将杜库雷屈居110米栏亚军。虽然在自己所连续参加的2001年爱德蒙顿世锦赛、2003年巴黎世锦赛以及今年的赫尔辛基世锦赛中表现出未进前八、第三名、第二名的攀升势头,但此番以奥运冠军身份出战的他仅以0.01秒的微弱劣势错失金牌,还是不能说没有一点遗憾。当地时间15日,刘翔又将马不停蹄赶往瑞士苏黎世,备战在那里举行的黄金联赛第四站比赛。

  虽然刘翔暂时不返回国内,但却并没有影响舆论对他在世锦赛中表现的热烈反映。在一项由本报与新浪网联合发起的调查中,超过半数的参与者对刘翔的亚军成绩打分在“90以上”,更有接近9成的参与者觉得刘翔还能在以后获得世界大赛的冠军。这一对具备夺金实力却憾失金牌的运动员所报有的宽容态度在以往的国内体育界是不常见的。

  110栏偶然性大

  体育人文学者易剑东说,110米栏是个要求极为精细的项目,对起跑反应、平跑速度、过栏技术、栏间节奏以及运动员的心理和战术都有相当高的要求,在偶然性相当大的比赛中以0.01秒败北,并不是一个很难接受的结果。

  另外亚洲运动员在这个项目上一直难有起色,刘翔的横空出世对整个黄种人来讲都是很大的突破,而且这种突破是有高超的实力和稳定的发挥作保证的,毕竟很少有运动员能在偶然性如此之大的项目上一直在国际顶尖比赛中稳保前三名。所以即便刘翔在世锦赛上没有取得金牌,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的成绩相比于之前这个大环境依然有着很大的飞跃,何况他对领先者的压力从来都没减弱,老百姓应该还是可以接受。

  刘翔的舆论压力比姚明小

  如果说刘翔的老乡姚明在篮球场上发挥不佳时,并没有得到与这次刘翔失利后同样的舆论宽容,那么这也许或多或少与目前老百姓的新闻传播理念处于转型期有关。

  “我指的是姚之队,”易剑东说,“他们让姚明在一系列的公开活动中,包括公益活动、采访活动等等,暴露出过于明显的预先设计感。体育的魅力在于真实,而老百姓也懂得追求朴素、自然、真实的新闻,如果姚明在各种场合里的活动和发言都有强烈的制造感,有了预先设计的烙印,那也许并不见得能受欢迎。”在易剑东看来,姚之队在媒介引导中先入为主的意识过强,过分地促使大众接受他们理想设计中的姚明形象,并不是一个值得称道的策略。“刘翔在公开场合虽然话不多,但却没有刻意为之的痕迹,相当随性和自然,从传播效果上来看未必就不如姚明。”

  刘翔和姚明代表的符号不同

  目前一种较为主流的意见是,喜欢姚明的多半都是篮球迷,而喜欢刘翔的却很难说是跨栏迷。所以姚明粉丝对偶像的喜爱,“体育性”的成分要多于那些“翔迷”。因而比赛成绩上的不尽人意,对于姚明的影响要大于刘翔,这也是舆论宽容刘翔的一个因素。

  但易剑东却觉得恰恰相反,“实际上,正因为多数‘翔迷’对于跨栏项目相对不够深入的了解,才会使他们不清楚跨栏的偶然性之大以及目前对手实力之强,更容易出现对刘翔成绩和名次不切实际的幻想。”其实最核心的原因在于,刘翔和姚明各自所代表的符号不同。

  刘翔成为民族精神的符号

  刘翔因奥运会一举成名,而姚明则是通过NBA,这两种不同的原因已经导致了大众以及国家对他们的不同定位。“谁说黄种人不可以进前八名,我是奥运会冠军!”在雅典说出这句话的刘翔,已经成为一种民族精神的符号。而在NBA中逐渐成熟起来的姚明,则更多代表着一种职业体育项目高度发达的商业化,体现的是中外交流的符号功能。

  “符号方面的对比,国际体坛上还可以找到很多例子,比如卡西·弗里曼与贝克汉姆。”前者在1997年成为澳大利亚首位夺得世锦赛金牌的土著女运动员,2000年她又摘得悉尼奥运会的400米金牌,成为澳大利亚女子田径选手的一面旗帜。在澳大利亚这个白人和土著壁垒分明的国度里,历史造成的种种不和被弗里曼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抚平了。所以弗里曼的成功更多体现出一种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一如刘翔。而众所周知,时尚纨绔的贝克汉姆一直就是欧洲足球商业开发登峰造极的表现。

  “你看除了因奥运会而分配到的奖金,并没有很多人一直关注刘翔的收入,而姚明在NBA与各类广告代言中的所得,却一直是媒体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易剑东说,“如果真要说姚明与刘翔得到的舆论宽容度不同,那最大原因正在于这两位体育明星的符号意义有别。”(文/本报记者李岩)


  爱问(iAsk.com)刘翔 相关网页约3,357,427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