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许绍连:中国跳水八日谈 蒙特利尔不相信梦之队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7月26日00:51 南方体育

  经过为期8天的角逐,蒙特利尔世锦赛跳水项目的比赛全部结束,10枚金牌各归其主,中国队夺得了其中的5枚,再次成为当然的霸主。东道主加拿大选手也历史性地摘取了3枚金牌,传统的跳水强国俄罗斯和美国则分别有1枚金牌进帐。对于并没有带任务指标出征的中国跳水队来说,5枚金牌的进帐虽然并不能完全让国内的跳水爱好者完全满意,但是相对于两年前的4枚金牌,这显然也已经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只是,当很多人可能依然习惯于用“梦之队”这样的名字来称呼并要求中国队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国外选手却用他们在赛场之上
的表现,让更多的人们看到:蒙特利尔,不相信“梦之队”!事实上,回首中国跳水在过去八强的征战,也许我们更是能够找到让中国跳水“梦幻”不再的真正根源……

  7月17日

  双人项目,中国拥有“先天优势”

  两年前,当中国跳水队在巴塞罗那世锦赛铩羽而归的时候,中国跳水队前总教练徐益明不紧不慢地说出了这么一句:“急什么,不就是一次没比好嘛,世界上哪个国家有中国这么多的人才?能够在双人项目拿出水平相当组合的国家又有几个?”

  徐益明的这番话在两年的今天再次得到了应验。组委会在跳水比赛的第一天安排了女子10米台双人和男子3米板双人两个项目。结果两队中国选手可谓兵不血刃便轻松夺冠,一下子便为中国代表团贡献了两枚金牌。尤为值得一提的是,4位参赛选手,除了出生于1979年的王峰是一位老将之外,其余3人全部都是首次参加世锦赛的“新兵”,其中贾童/袁培琳这两位小姑娘更是双双只有14岁,也难怪她们面对记者的提问,回答最多的就是“不知道”这三个字了。18岁广东小伙何冲的横空出世,则让人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广东跳水这几年在年轻选手尤其是男子选手培养方面的成就,在孙淑伟、余卓成这两位昔日名将的名字已经几乎开始被人淡忘的情况下,从胡佳到杨景辉,再到现在的何冲,广东跳水的又一个春天明显已经来临。

  对于中国选手在双人项目的绝对优势,徐益明是这样看待并解释的:“这些年来虽然外国选手在单人项目时不时地对我们造成威胁,但是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同时拥有两名甚至更多高水平选手的情况还非常少见,而水平不相当的选手配对是不可能在双人项目中形成默契并实现真正意义突破的。可是说正是因为我们拥有这种‘先天优势’,再加上我们训练的时间与强度可以说都是处于世界第一位的,中国选手在双人项目除非自己跳砸,否则中国想输都不容易。”

  在今天的比赛过程中还发生了这么一个插曲,组委会在向观众介绍参赛队员名单时,竟一直坚持贾童/贾东瑾的说法,直到领队周继红出面交涉,才最终换成了袁培琳。这个插曲本身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中国队原定参赛的是贾东瑾而非袁培琳,二是在女子10米台这个项目,中国队除了贾童、袁培琳,至少还有贾东瑾这样一位与二人同龄的高水平新人。

  7月18日

  非奥运项目,想说爱你不容易

  肩宽北阔的东道主选手哈特利拿走了女子1米板的金牌!对习惯于通过看水花大小来判断选手跳的好坏的普通观众来说,哈特利的获胜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因为按照正常的思维,以她的身材压水花实在是太困难了。所以,对于她的成功,在观众报以掌声的同时,记者之间在有意无意地议论着这样一个话题:这是不是“主场因素”的胜利?

  这样的问题甚至在新闻发布会上被公开提了出来,而且让人感到意外的是,提出相关问题的,竟然是两位加拿大的记者!在很多中国记者还是更习惯于唱赞歌式报道的情况下,这两位外国同行的职业态度便理所当然地值得我们认真地学习或反思。更有意思的是,面对这样的问题,不论是屈居亚军的吴敏霞,还是位居第三的弗里斯彻尔都认为东道主选手得到“主场因素”的眷顾是可以理解的,而哈特利本人则干脆表示能够在家乡支持者面前夺冠是自己最大的骄傲。甚至就连国际泳联的官员也都在新闻发布会毫不含糊地承认“加拿大选手夺得金牌对于本届世锦赛的成功具有着现实意义”。

  将哈特利的胜利过多地“归功”于裁判的照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对这位加拿大姑娘的一种不公平,因为她不仅不是无名之辈,甚至在4年前的世锦赛上就已经夺得过这个项目的金牌,而那一次比赛是在日本的福冈进行的。

  让我们暂时放开“主场因素”的问题不论,探讨一下为何以中国队之人才济济,怎么就是拿不到女子1米板这个项目的金牌----自2001年以来,我们已经在连续三届世锦赛中于这个项目没有作为了,上届夺冠是澳大利亚老将依莲娜。

  其实解开这个疑问一点也不困难,只要看一看中国队是哪位选手参赛就可以找出答案了。没错,身为奥运冠军的吴敏霞是一位名将,但是,翻开这位上海姑娘成长的史册就可以看出,她几乎所有的成绩都是在3米板项目取得的。为何重3米轻1米?答案更是简单,3米板是奥运会项目,而1米板就不是!事实上,失利之后,就连吴敏霞本人也都很是坦然地表示:我平时几乎就没有练过1米板!在“奥运战略”之下,将非奥运项目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对于中国跳水队来说甚至早就成为一种“传统”了。对照一点,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两年前夺得世锦赛男子1米板冠军的徐翔最终竟然没能像亚军王克楠那样获得奥运会的参赛机会了,因为不论在领导还是教练眼中,这个项目都并不重要。

  虽然同样是跳水,但一道“奥运项目”与“非奥运项目”的鸿沟便已经足以让二者“相见不相识”,甚至干脆就是“背道而驰”了。非奥运项目,想说爱你真的不容易。

  7月19日

  德斯帕蒂,一个从此不能忽视的名字

  今天至少了发生了两件对中国跳水影响深远的事情。一件是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驳回了清华大学向队员王鑫家长要求赔偿35万元违约金的诉说请求,一件则是德斯帕蒂以创纪录的高分战胜了包括奥运会冠军彭勃在内的诸路高手,夺得了男子3米板的冠军。前者的影响在于,清华大学跳水队可能因此遭遇灭顶之灾,中国跳水人才培养的模式可能重新回到以前的纯专业时代;后者的影响则在于,德斯帕蒂相当有可能成为继洛加尼斯及萨乌丁之后,中国跳水的又一个“拦路虎”,带来中国跳水的又一段危机。

  所有的中国媒体在报道今天的赛事的时候都“忽视”了这样一个细节----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让比赛中断了半小时!这种看上去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天灾”带给每名运动员的实际影响却是并不一样的,有队员赛后便抱怨这种暴风雨中的等待让自己精疲力尽。但是,德斯帕蒂的表现却似乎恰恰相反,他在决赛之中的6个动作用徐益明的话来描述就是:“每个动作都像一把锋利的尖刀!”

  德斯帕蒂夺冠后,有前往采访的中国记者开始为获得亚军杜迈斯及季军的何冲鸣不平,将“主场因素”的话题再次提了出来。但这一次,所有的人对于这个问题都是“嗤之以鼻”,因为德斯帕蒂的每一个动作确实几乎都可以用“完美”来形容,他总共得到了多少个10分,甚至就连裁判也一下子记不清楚了,而他领先第二名60多分、第三名几乎80分的成绩,也确实不是普通的“主场因素”就可以造就的。就连中国教练刘恒林也不得不实话实说:“必须承认,就算我们的队员今天跳出了百分百的状态,也战胜不了德斯帕蒂,因为他的发挥实在是太出色了,今天的他是无法战胜的!”以卫冕冠军身份参赛,最终却只能获得第五名的俄罗斯选手多布罗斯托克也同样是输得口服心服:“今年我连续动了两次手术,直到3月才恢复训练,在半决赛受阳光突然进入视线影响跳砸了那个动作之后,我就知道今天的胜利是属于德斯帕蒂的了。”

  虽然德斯帕蒂今年才刚满20岁,但是他的名字大家已经并不陌生,两年上的巴塞罗那世锦赛,他就是在战胜田亮与胡佳这两位中国队的“双保险”之后登上男子10米台冠军的领奖台的。他在这一天的表现之所以让人如此震惊并难忘,实在是因为他的发挥之出色已经超出了人们所能想象及预料的范围。

  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德斯帕蒂的这种惊人的表现,应该也不排除有超水平发挥的因素,否则,也许他在赛后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就不发出这样的感慨了:“现在的感觉真是难以言表!赛前很多人问我能不能赢得比赛,我知道大家都对我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但是,在比赛的过程之中,我却将所有的这一切都抛在了一边,没想到竟然跳出了自己前所未有的好成绩。”

  面对813.60的高分,尽管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就连德斯帕蒂本人今后也难以跳出这样的高水平了,但是,这位加拿大小伙子能够有着这样的表现,至少已经明白无误地向中国跳水发出了这样的信号:从此之后,这个名字绝对不能再被忽视!事实上,由于德斯帕蒂是一位板、台兼顾的选手,他的横空出世,很容易便让人想起了萨乌丁----在过去将近十年的时间内,对中国男子跳水持续不断构成威胁的,都是这位“跳水沙皇”。德斯帕蒂会不会真的是又一个“萨乌丁”呢?相信全世界跳水界的人们都在关注着。

  7月20日

  女子跳台,心病何时得医?

  站在图里基与贾童的中间,女子10米跳台冠军得主威尔金森甚至像是带着两个顽痞小孩的年轻妈妈。面对女子跳台那几张熟悉的面孔,中国队似乎已经习惯了用不同的年轻球员与她们进行对抗,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少年选手”似乎总是难以在比赛之中找到赢的感觉。即便是在今天的比赛已经充满了失误的情况,我们依然未能把握住机会。

  5年前,当威尔金森夺得悉尼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冠军的时候,有裁判形容她“不是捡了一个皮夹子,而是捡了一个皮箱子”,言下之意她的这场金牌拿得太幸运了。如果苛刻一点的话,类似的语言又可以用来形容威尔金森在本届世锦赛的收获。但问题的关键是,为什么在大家都出现了失误的情况下,最终获胜的却恰恰又是她而不是别人?当幸运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的时候,可能我们就不能不承认这应该就是她能力的一种表现了。

  女子10米跳台项目是一个集力量、技术与技巧于一体的项目,而中国选手向以小巧而出名,所以一旦牵涉到“力量”,一个个看上去都像个小学生的中国选手可能就免不了要“吃亏”了。贾童与袁培琳在竞争过程中的落败,应该与此便有着直接的关系。

  对于本届世锦赛女子10米台的决赛,有加拿大媒体形象地形容其为“失误大比拚”,因为12名进入决赛的选手全部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失误,就连夺冠的威尔金森在5个动作中都有两个是“跳砸了”的,而如果拿这两个动作的得分与预赛时相同动作的得分进行比较,便可以发现她竟然少拿了65分之多!为什么决赛选手会出现如此之多的失误?答案也许只能从她们所选择的动作难度上去找----12人之中竟然有7人动作的难度系数达到并突破了3.0,其中加拿大名将埃米莉的动作难度系数最大,竟然分别达到了 3.2、3.3、3.2、3.4和3.4。如此高难度的动作,甚至是很多男子选手都难以做到的。事实上,埃米莉正是凭借着这些高难度的动作,才分别拿到了上届世锦赛及去年奥运会这一项目的冠军的。

  但是,正所谓有得便有失,动作的难度上去了,稳定性便必然会出现下降。究竟怎样才可能“鱼与熊掌兼得”?在这个问题上,中国队没少尝试,却不仅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却反而落下了一块心病!李娜曾经的重点栽培对象,但她最终还是因为动作难度不够大有被“淘汰”出了国家队。紧接着劳丽诗、李婷以及莫翰娜这几位以难度见长的选手又被推出来了,但伴随着在雅典的失利,三人甚至一下子就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据说贾东瑾之所以在出征前被临时拿下来,便与教练对于她动作的稳定性缺乏信心有着很大的关系。

  常言道,针无两头利。既然短时间之内我们可能还无法寻找到像高敏、伏明霞这样的“全能战士”,那么便只有给现有的人员尽可能多的锻炼与发展机会,试图在不停的变换之中突然发现“新大陆”应该并不现实。在经历差不多十年时间的沉寂之后,是解决这个心病的时候了。

  7月21日

  改革,不存在针对谁的问题

  德斯帕蒂旋风今天再次刮起,在男子1米板的比赛中,他以领先中国选手徐翔44.01分的绝对优势夺冠。之所以将这个得分的差距形容为“绝对优势”,是因为这一分差是他在6个动作之内完成的。此前一天,国际泳联跳水技术委员会通过了对跳水比赛几点规则的改革,虽然相关的改革要在两个月之后才会正式实施,但在今天的男子1米板比赛中半决赛成绩不带入决赛的这一“最新精神”还是提前得到了尝试。德斯帕蒂就这样成为了使用新规则诞生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对于成为本届世锦赛第一个“双料冠军”,德斯帕蒂异常兴奋:“今天我第二次创造了自己的个人最高得分,这种感觉真的非常美妙。”但是,对于仅仅只是参加1米板这一项比赛的徐翔来说,卫冕失利的感觉可一点也不好。不过,由于1米板毕竟不是奥运会项目,因此,围绕这一天的最大话题已经并不是金牌,而是改革。

  将预选赛、半决赛和决赛全部当作独立的比赛,所有选手的得分都是由零分起计,选手在半决赛的得分不再带入决赛之中。对于跳水运动来说,这实在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这意味着任何选手都已经不可能再吃半决赛中得分的“老本”了,所有进入决赛的选手实际上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最后的冠军头衔。按照国际泳联跳水技术委员会的解释,如此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让比赛变得更加精彩刺激和富有悬念性。客观地说,这一规则实施后,可能会令预选赛,尤其是判决赛的激烈程度受到一定的影响,因为在确保进入决赛的前提下,每个人可能都会本能地“放一放”,从而确保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最后的决赛之中去。对于观众来说,在决赛中看到更多激烈竞争的场面,无疑是一件求之不得的事情。

  本次改革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则是,7位裁判打出的分数,最终只有4个是有效分了----先前的除去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的传统计分方式,已经为“除去两个最高分和两个最低分”所取代。很显然,这种对裁判判分效率的“削弱”,对于保证比赛的公正性反而是一个颇为巨大的推进,毕竟伴随着这一“游戏规则”,哪一两名裁判故意提高或者压制某一名选手的得分已经变得并不那么容易了。

  针对国际泳联对于跳水规则改革的一揽子决定,有善于联想者认为这是对处于领先位置的中国跳水的一种刻意针对。但是,很显然,这种联想缺乏任何现实依据与说服力。改革的本身便不存在任何针对谁的问题,改革之后,所有参赛者可以说都重新站在了一个新的共同起跑点,最终的结果也许就像乒乓球规则的改革一样,尽管变来又变去,但万变难离其中,只要有真材实料,那么便根本就不用担心自己队的实力会因此而受到影影响。本来强大的中国乒乓球队现在依然强劲就是最好的例子。

  7月22日

  中国跳水,惟有娱乐不可信

  郭晶晶站在了女子3米板的最高领奖台上,这已经是好在这个项目的三连冠。所不同的只是,这一次的郭晶晶看上去更加艳丽妩媚,更加星光熠熠,当然也更加难以接近。她的眼神与雅典奥运会等待田亮时的那种羞涩也同样已经判若两人。虽然只是短短的11个月不到,但在这个伏明霞后的“跳水小天后”身上似乎已经发生了太多的变化。不变的也许只是,几乎所有前来采访的中国记者一提到郭晶晶,便忍不住将她与田亮联系在一起。看来,“亮晶晶”这个称谓已经不是任何一个部门所可以轻易“分割”开来的了。

  一位当地的华人在接着游泳中心主任李桦离开赛场的时候,也忍不住问起了田亮的事,他很好奇田亮竟然没有参赛,但他更“关心”的似乎还是田亮与郭晶晶到底能不能走到一起:多般配的一对呀!由跳水而至感情,由感情而至娱乐,田亮、郭晶晶这对“金童玉女”分明已经成为了中国跳水的一面镜子,一面哈哈镜,让人看到的已经不再是跳水这项纯本且唯美的运动本身,而是一个活色生香的娱乐时代。

  赢得了比赛的郭晶晶笑容可掬地透露:“我会跳到2008年!”最不乐意听到这句话的应该要数吴敏霞,就像当年郭晶晶听说伏明霞决定复出一样。对于已经几乎半是运动员、半是娱乐圈人物的郭晶晶来说,以她多年坚忍才好不容易打下的基石,坚持到3年后的奥运会确实并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有了她,中国跳水而得到更多的关注也同样不见得是什么坏事情。当然,如果再加上田亮,也许看上去会更为抢眼、更为娱乐一些。

  当郭晶晶在蒙特利尔所向披糜的时候,田亮其实也并没有闲着。为了陕西省的十运会,他必须继续跳下去。但是,来自京城的消息称,其实就算田亮再努力,他也不可能拿到十运会的金牌了,因为“有关部门”和“有关当权者”不希望看到这一幕。这消息有些耸人听闻,但是对于从来不乏矛盾、斗争以及各种小道消息的中国跳水界来说,确实也没有人敢于断言田亮的被国家队除名真的就不存在“场外因素”。

  更为巧合的是,田亮备战十运会所使用的清华跳水馆,在一些中国跳水的“主流人士”眼中恰巧就是另一个“邪恶中心”,因为那里有一个能干、个性鲜明却又绝对不轻易服管的于芬。从这个角度讲,田亮与郭晶目前不同的生存环境,应该便已经决定了他们接下来的不同命运。闪耀古希腊的“亮晶晶”目前竟然是如此“同人不同命”,中国跳水需要“折射”及“反映”的东西着实太多。

  当然,如果没有娱乐,或者更准确地说没有大量的金钱进入,应该便也不会再有现在的一幕。“亮晶晶”究竟是娱乐着,还是被娱乐着,也许只有他们自己才清楚。而不论最终的结局或者答案如此,中国跳水似乎都已经诠释了这样一点:惟有娱乐不可信!

  7月23日

  金牌到手,多提几个“如果”

  男子10米台的比赛从来都是被认为最好看的,因为在这里你不仅可以看到集力与美于一体的空中翻腾,而且你在这里可以看到最难的动作、最高的分数,,当然还包括各种可能的最具戏剧化的场面。今天的比赛,果然将所有的这些场面一下子都呈现了出来,结果,激动的不仅是观众,甚至还有见惯了大场面的教练----胡佳跳完最后一跳,金牌到手的他得到的不是拥抱,而是领队周继红手舞足蹈的“肢体语言”:“胡佳这个臭孩子,恨不能踢他、踢他、踢他!”

  胡佳之所以“惹”到了周继红,是因为他差点将金牌给丢了,只是凭借着最后一跳,才以微弱的优势战胜了古巴选手古埃拉。类似的情形在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也曾经出现,当时熊倪也是通过最后一跳,才战胜了来自墨西哥的“一匹黑马”。当然,教练此时的激动更多的是因为兴奋,一种大难不死的兴奋。而对于身为奥运会冠军的胡佳来说,能够有这么一次“走钢丝”的经历,也同样不失为一种成长的经历。

  金牌到手,怎么惊险都充其量算是一种刺激,甚至会是一种愉快的记忆。但是,在几乎没有任何上档次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出现这样的一幕,也许我们就不能不多提几个如果了----

  如果德斯帕蒂参加了10米台的比赛,面对这样的“天赐良机”,他会再让胡佳笑到最后吗?胡佳在第五个动作的失误简直有些莫名其妙,因为307这个动作对他来说既不新,也不难,一下子将42分的领先优势全部送给对手,实属不该。上届世锦赛德斯帕蒂同时压倒田亮、胡佳,凭借的便更多的是动作的稳定性。

  如果本次比赛采用了新规则,这样的失误还能够让胡佳“起死回生”吗?这个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胡佳是带着比古埃拉多出将近30分的半决赛分数进入决赛的,一旦采用新规则,胡佳在决赛中实际得分不仅不足以让他拿到冠军,甚至连前三名都有些悬。

  另一个如果则是:如果田亮参加本届世锦赛,还会出现如此“险过剃头”的场面吗?这个很难判断,但是,以田亮近年来参赛的表现,他至少应该不会出现像杨景辉那样的“大起大落”。更何况,身为中国队的领军人物,他几乎总是能够起到“主心骨”的作用。如此自折大将,实在是一种难以言表的遗憾。

  ……

  当然,竞技体育只存在现实,不存在如果。所有的如果在金牌面前也确实都没有什么现实意义。但是,清华大学跳水队总教练于芬关于未来世界跳水局势的一种描述,却让我们不能不相信这些“如果”的长远意义:“从年轻选手的培养方面来看,我们在女子项目还有一定的优势,在男子项目不仅已经没有优势可言,甚至已经落后于欧洲的一些国家,如果这种现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认真的对待,那么中国跳水的强国地位究竟还能够持续多少年,将成为一个再现实不过的问题。”

  7月24日

  居安思危,中国跳水已失“梦幻”

  跳水比赛的最后两个项目在今天上演,代表中国出战的是4位去年雅典奥运会的冠军----女子3米板的郭晶晶/李婷以及男子10米台的胡佳/杨景辉。虽然胡佳与杨景辉的组合属于临时“拉郎配”的性质,但是作为奥运会冠军,他们的联手无疑还是代表了中国跳水在男子10米台双人的最高水平。也正因为如此,在郭晶晶/李婷为中国队增添第五枚金牌的时候,两位来自广东的选手只能逃避出一枚银牌,自然多少有些让人失望,尽管夺冠的俄罗斯选手多布罗斯托克和加尔佩林说起来也同样是当今世界跳水界的成名人物,前者更是享有“萨乌丁接班人”之称的新锐。

  比赛的过程其实并没有多少波澜,郭晶晶/李婷最后一跳竟然一下子拿到6个10分,这带给两人及教练的也充其量只是短暂的兴奋而已,因为虽然之前也曾出现失误,但也得分上她们还是始终处于一路领先的位置,冠军来得可谓轻轻松松。即便是胡佳/杨景辉的失利,也同样并没有多少值得遗憾的地方----虽然决赛4跳过后两人与俄罗斯组合的差距已经被缩小到0.75之微,但是最后一跳3.4的难度系数对3.8的难度系数之比,其实一下子就已经让很多人提前看到了最后的结果:除非对手失误,否则冠军非对方莫属。对方当然不会轻易失误,所以胡佳/杨景辉也只有苦笑着接受亚军的结果。

  为期8天的比赛结束,中国队总共夺取了5金4银3铜,领先的地位有目共睹。但是,正如中国跳水队前总教练徐益明所言:“既然老百姓喜欢的是金牌,那么我们拿银牌就已经可以算是失败,就更不用说铜牌了。”确实,对于所有关注中国跳水的人们来说,大家议论的只会是金牌,而不是别的其它名次。也正因为如此,对于中国跳水队此次带着世锦赛的半数金牌而归,也确实有着很多值得我们居安思危之处----

  此次兵发蒙特利尔,中国跳水队打出的几乎算是惟一的口号就是:练兵!但是,此次出征的十多名队员,除了首日亮相的贾童、袁培琳和何冲算是“陌生的面孔”之外,其余的参赛队员不仅一点在不陌生,甚至根本就是去年雅典奥运会的核心力量。从这个角度来说,“练兵”二字确实提得有些牵强,而因为这样的口号避开了金牌指标这个国人最感兴趣的数字,则不免有点“遮遮掩掩”的感觉。为什么要遮掩?想来在某种意义上可能与奥运会归来后有些并不名正言顺的人员调整有关。比如,有着“黑妹”之称的劳丽诗被以“能力不够”的理由调整出国家队,便着实让很多人有些想不通。至于田亮的被“扫地出门”,更是被人描述成了“利益分配分歧”的故事。而颇为巧合的是,恰恰是在两人所主攻的这两个项目,中国队都出现了失金的问题----女台丢的是单人,男台丢的则是双人。

  与此同时,纵观中国队在蒙特利尔的得与失,我们可以发现,在我们收获的5枚金牌中,有3枚来自双人项目,而按照徐益明的一向观点:“以我们在双人项目的实力,任何一项拿不到金牌,回来后都应该打板子。”这也就是说,3枚双人项目金牌的进帐对我们来说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再看单人项目,郭晶晶和胡佳倒是捍卫了奥运冠军的尊严,但是胡佳的冠军拿得之悬,简直让教练把心都提到嗓子眼了,赢得并不轻松!对比雅典奥运会,我们在单人项目多丢了男子3米板的金牌,而这一项恰恰已经成为中国跳水新的心病----如果德斯帕蒂将自己的这种势头一直保持了下去,我们今后究竟还有多少机会战胜这位“天才”?居安思危,如果我们将问题想得更为严重一些,假如中国跳水按照目前的这种势头走下去,只怕等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们还要品尝更大的苦头!

  事实上,应该说这也绝不是什么杞人忧天的事情,因为在中国跳水三十余年长盛的背后,受名与利的驱动,围绕中国跳水的人事之争或者更直接地说各种固有的与新生的矛盾,正在吞食中国跳水的肌体。而正是这种“内耗”的结果,使得中国跳水已经明显不复当年“梦之队”的霸气,留给我们的,已经没有梦幻,只有现实。常言道,梦醒了,人在床上。那么,当中国跳水走出梦幻的时候,应该又是在哪里呢?

  (南方体育 许绍连)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跳水新闻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