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寅生张燮林许绍发邓亚萍作客畅谈乒乓人生实录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7月22日22:17 新浪体育 | ||
新浪体育讯 7月22日晚,中国之声、新浪网联合直播《体育广播激情50年》特别节目,中国乒乓球四位名宿徐寅生、张燮林、许绍发和邓亚萍作客聊天室畅谈乒乓人生。以下是聊天实录,点击看聊天视频>> 各位新浪网友大家晚上好! 主持人 : 听众朋友、网友们、晚上好!您现在正在收听、观看的是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新闻综合频率“中国之声”和新浪网共同为您直播的特别节目《体育广播激情50年》。我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的节目主持人侯艳,近期我们将陆续邀请体育人和广播人走进直播间,与听众和网友一起畅谈体育人生,诉说与体育广播的深情厚缘。在特别直播节目中您不仅可以从广播中收听,还可以登录新浪网、中国广播网通过视频同步在线收看。 我们的体育广播走过了激情50年,而中国乒乓球队也已经走过了52年的风雨历程,乒乓球被誉为我国的国球,在国际乒坛保持着几十年长盛不衰,为我国体育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今天晚上我们就要请几位著名的乒乓人一起回顾这段历史。今天和我一起主持节目的是我的同事、中央台资深乒乓球记者、评论员杨青。 杨青: 今天非常有幸和大家一起钻进了网里。我来介绍今天直播间的几位嘉宾,他们都是老朋友了,中国乒协主席徐寅生,前中国女队主教练张燮林,前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许绍发。还有一位是曾18次获得世界冠军的乒乓女皇,现任国家体育总局装备中心主任助理的邓亚萍。 主持人: 今天的直播将会持续到22点20分,听众和网友在收听收看节目过程中有什么问题要问几位嘉宾或者是表达您的观点和我们交流,可以发手机短信,输入字母TY和内容发送到9500168;还可以拨打电话给我们留言,固定电话网通用户拨打11699813,电信用户拨打16839813,我们在直播过程中能及时看您的留言,我们先请上两位乒乓界的老前辈徐寅生和张燮林。 主持人:四大乒乓人齐聚中国之声的演播厅,今天也是在和新浪的演播厅里共话中国的乒乓的50年历程,我们也非常荣幸请到四位乒乓界的元老和前辈,先请杨青老师请出徐寅生老师和张燮林老师。 徐寅生: 大家好,我是徐寅生。 张燮林: 大家好,我是张燮林。 主持人: 徐老师,提起您的名来都会和12大板联系起来,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形? 徐寅生:我在26届世乒赛在北京举行的时候,当时中国队和日本队在争夺男子团体冠军,我跟日本的一个年轻人叫新野打,他比我资格老,成绩比我好,在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取得了好的成绩,当时日本队就获得了六项冠军,是日本队团体冠军的主力队员,我跟他打这场比赛,主要是中国队前面已经输了一场,在输了一场的情况底下,第二场一上去,前面输的压力比较大,第一节输了,第二节心里面非常的紧张,我怕在输了以后要输两分,打团体赛最怕输了两分,下面最不好打,最怕输三分影响到中国队的胜利,压力比较大。在输了一局的情况下,在教练和同伴的鼓舞之下,他们给我鼓劲,出了不少的主意,就要死拼了。第二节的打法上有了改变,赢了一局,到了第三局的时候,我还是领先了,大概打到20比18的时候,我领先,根据我们老一代运动员跟日本运动员打球有这么一个经验,他们比较了解日本运动员的一些特点,他们经常在落后的情况下,反而采取搏杀的战术,往往会引起对方心理上比较紧张。 据说日本队跟罗马尼亚争夺团体冠军的时候,也是落后,15比20,结果5个发球抢攻打平,老一代把这个经验告诉我们,我这时候比较警惕,我就知道,一旦我领先的时候,新野可能会用搏杀的打法,所以我要求自己一定要主动抢在前面,哪怕是冒险也是要抢在前面,不能保守,所以在这个时候,我是先主动进攻,那么新野给我攻势压下去,他只能在后面,退后放高球。我们打乒乓球都知道,一旦对方出现高球的时候,那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这种球一定要赢,如果输了以后,好象一个机会就输掉了,会影响信心,同时也会涨对方的志气,这时候一看他退后,放高球,我不是说采取急于求胜的打法,我这时候打的比较稳,我想一扳把他扣死,我是用控制的办法压了他的反手,新野只能退后防守,他离开不可能有反攻,控制了以后,也用这种心理战术,想要引我失误,我这个时候就是稳扎稳打,连着打了几个反手之后,场上的高潮起来了,当然这个时候我听不见了。 后来才听说当时的现场解说,电视台的张之同志,他开始也没估计到,前面也没有数,后来一看,大概从第四板还是从第三板开始叫了,四板,五板,六板,那时候场上高潮迭起,观众也坐不住了,就喊,我这时候也听不见了,就想着怎么样赢,我打了四五个球之后,不能老打反手,又打正手,主要是控制对方,不给对方还手之力。一直打到最后11板的时候,往中路扣了一下,看新野有一些犹豫,就放了出界,这样我以21比18赢了这个球,胜了新野为中国队获得世界冠军增加了一场球。接着我们的同伴越打越好,最后我们是5:3把日本队打败了,第一次登上男子团体世界冠军的宝座,应该说打新野打的很过瘾,现场观众看的很过瘾,当时电视转播,电视机不是很普及,很多观众是通过声音来了解场上发生的情况。所以听的也过瘾,看的也过瘾,打也打的很过瘾。一直到现在把它作为一个经典的一个场面了,其实想一想,经过这一场球之后,也有一些后怕。打高球也要根据形势,如果我离的很多,可以打的凶一点。 主持人: 要是再狠一点,没到12板就把这个拿下来了。 徐寅生: 要是操之过急也可能输了。 杨青: 那时候多大? 徐寅生: 23岁。 主持人: 刚才你回忆还是比较平静的,我们来回顾一下当时的现场的气氛。 (现场播放当年录音) 杨青: 在体育广播史上也是留下了非常经典的录音片断。 主持人: 第一次拿冠军是1961年,全国经济非常困难和紧张的时候,作为国家队平时的训练和平时的情况怎么样? 徐寅生: 我们中国申办26届乒赛也是克服了很多的困难,在当时的形势下,很多国家反对中国,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封锁中国,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申请举办26届很不容易,结果大多数的协会投票赞成。1961年26届世乒赛在北京举行,正在我们积极准备和筹备这场比赛时,国内碰到了自然灾害,一下子经济就困难了,对世乒赛的组织工作也是带来了影响。当时我们就住在工人体育场里面进行集训,我们住的地方可以看见外面的工人体育馆,在一点点的盖起来,盖了之后,有一段时间停了,说明碰到困难了。我们决心很大,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之下,克服了很多的困难,最后把这次比赛搞的很成功。 我们在集训当中也是这样,那时候老百姓吃东西粮食都受限制,但是我们的伙食还是很好,都保证了我们的需要,我记得其他的老百姓都吃的很差了,听说毛主席和周总理都带头不吃猪肉,但我们吃肉都有保证,伙食还是可以的。 我记得我们当时每顿都有猪肉,猪肉是猪肉罐头,是全国各地调来的,一直到现在这个味道我都记得住。现在想吃还吃不到了。罐头打开之后放在一个大的盘子里面,给我们打菜,我们都希望多要一点,有点肥肉,主要是瘦肉,味道很好。这些情况现在有很多年轻人不大理解。现在我们市场繁荣,吃什么都不缺。当时确实很困难,但是我们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从伙食到其他各个方面,都是尽量保证。我们当时比较受鼓舞,尽管国家有困难,仍然能受到各方面的关照,所以我们一定要下决心,争取在世乒赛打出好的成绩,向祖国人民汇报。 主持人: 当时的训练很辛苦,在当时的情况下,乒乓队员的情况很好,张指导当时的情况是不是好多了? 张燮林: 我们差不多,都是一同比赛。 主持人: 你还荣幸经历了中国乒乓史上一件大事情,乒乓外交? 徐寅生: 很荣幸,我经常跟朋友们讲,我说乒乓这个项目我没有选错,更主要那时候毛主席跟周总理, 美国是尼克松,他们有这个英明的决策把这个打到世界去。当时有黑人运动员,还有美国的一些运动员,现在的美国乒乓球队的运动员,基本上都是我们中国海外兵团培养的。 主持人: 他们都是中国外援了。当初在中国乒乓外交之前,咱们是不是和他们有一些交手,接触是不是并不是很多? 张燮林: 那时候也有碰到,那时候的水平他们比较差。 主持人: 您也介绍当时去的时候规格非常高,能不能回忆一下都是什么情景呢? 张燮林: 我们访问好几个国家,第一站到加拿大,第二站到了美国,美国用专机来接,到了飞机场之后,有美国的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插在飞机上,直接从飞机场拉到旅馆,有专门的电梯,这个电梯别的客人不能坐,专门给我们坐。 我很感动就是美国的人民,一开始他们不了解我们,因为我们这些人都是年轻人,新中国培养出来的运动员,到那儿,我们球也打的非常精彩,我们友谊工作也做的非常好。应该说中美之间打开了封锁的大门,我们乒乓球起了一点作用。 主持人: 其实还是很大的作用。二位能不能透露一下,当初在赴美之前有没有做过什么布置,对队员有什么要求?徐主席给我们透露一点? 徐寅生: 美国的访问我没有去,我那时候还在日本访问,事情发生在在71年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快结束的时候,我们在那儿听到美国乒乓球协会邀请中国乒乓球队去访问美国。美国的乒乓球水平很低,他们也有顾虑,多少年不来往,突然间要访问北京,要比赛,要有很多活动,但是主要要在比赛场上见真功夫。他们水平低,也有一些顾虑,怕打的太难看,中国人不讲面子,把他们请来给他们打的一塌糊涂。事后我知道,周总理对接待美国乒乓球的访华,在北京,包括整个期间都是非常重视的,怎么接待和安排他们的活动,都亲自过问,尤其是在比赛场上,总理也考虑到,对方乒乓球的水平低一点,也不能把人家打的太难看,这方面给我们球队都有要求,总理在我们参加31届世乒赛的时候就给了我们一个指示,当时的形势,文化大革命几年没有出去,去日本参加比赛,提出来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样的方针,邀请美国队来访问,到中国进行一些比赛活动,仍然是按照这样的一个方针,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美国乒乓球队来,不仅仅是为了一个比赛,从这以后,就开始了民间的一些往来,所以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能把客人请来在球场上打人家一塌糊涂,让我们适当注意一下比分不要打的太难看,具体比赛还穿插表演,中国运动员跟美国运动员合起来组成双打,这样打起来更加友好,气氛就更加好。反正总理是不管大事小事都是亲自过问,所以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各方面受到我们热情的接待,在球场上,他们也过的很愉快。 主持人: 所以张指导当时去美国也受到了热情的接待。 张燮林: 是的。 主持人: 中国乒乓球的发展和中国领导人的关心和关怀都是分不开的,给了非常大的支持,以至于在当初发展的时候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几十年来保持着长盛不衰的态势。 网友:张老师你培养了那么多弟子,最得意是哪一位? 张燮林: 我在女队待了很多年,大家说邓亚萍是不是最得意的,当然是,但是还有更得意的。 网友:感谢张燮林老师不拘一格降人才,没有让人才埋没。 张燮林: 那时候邓亚萍的年龄比较小,国家队规定要14岁才能进国家队,在队里开过好几次会,为了邓亚萍入队开了三次,很多教练员都是从工作出发,觉得邓亚萍在集训期间成绩打的不是很理想,她个子很矮,第二次又开会,我又提出了邓亚萍,他们说邓亚萍条件不好,应该找条件好的,可能培养更优秀,也讲一些技术问题,人家打她右方,再到左方,她就跑不过来,个子比较矮。 第三次讨论的时候,还在讲,那时候有一个统计的数字,她一场球打丢了11个,最后这一场球落后20以后,她就输了。最后大家一起讨论,她主动进攻比较强,进球点比人家快,打的主动,我说她为什么打的主动,为什么进攻比别的运动员要强,要快,我问他们教练,教练没有说话,后来我就讲,因为对方打过来的球,她个子矮,一看这个球都比网高,她觉得这个球都是机会,所以她主动进攻的优势比别人强,这样一说好多的教练一下子笑了,有道理,后来就进了队。 因为她年龄还没有到,这个时候我正好有奥运会的比赛,就把她放到青年队,对她进行训练,一年以后再回到国家队。 主持人: 确实当教练就像伯乐一样,一定要发现好的苗子和人才,从现在来看,邓亚萍是不是一个特例,还是由于她自己的努力和用功,她在教练当中是不是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达到成功? 张燮林: 应该是的,刚才在休息室,老徐对邓亚萍也是有高度的评价,说邓亚萍那时候唱歌《我的未来不是梦》,请老徐给她一些评价。 徐寅生: 我们刚才开玩笑,我第一次见到邓亚萍,他们推荐的,我一看个头不高,但是看她打球确实有杀气,她的两个眼睛放光似的看着对方,咄咄逼人,在比赛当中拼命,不大肯输,所以留下了一个很好的印象,后来接触多了,我经常参加她们的一些活动。因为她们喜欢唱唱歌,她唱歌喜欢唱《我的未来不是梦》,第一次听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后来第二次听她又唱这个歌,我开始就琢磨了,为什么老唱这个歌,说实在话,这个歌是不大好唱的,也不是特别的顺口,但是后来我仔细听了,这个里面的词,我觉得可能她是比较喜欢,《我的未来不是梦》,打乒乓球,她要当世界冠军,她就想这不是梦,里面有一些词,我要珍惜每一分钟,不管别人怎么说,回过头来再听一听,看看这个歌词,我觉得好象都是他心里面的声音,唱歌有的人一般挑一个歌唱唱,有的软绵绵的,有的没什么意思的,或者是谈情说爱的,但是她恰恰喜欢唱这个歌,说明了这个歌词能够表达她自己的一些心里面的一些想法,她喜欢这个,也是表示了她一种决心,要当世界冠军不是梦,要珍惜每一分钟,尽管别人怎么说,说她个子矮怎么样,她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回过头来看看,我对这个女孩子有主见,有道理,她不是一般的唱歌,为了唱歌而唱歌,这说明听她唱歌对她有一些了解。 以后在张燮林教练和很多教练的帮助底下,加上她的刻苦努力,克服了自己不好的条件,打出了好的成绩,确实是一个人才,中国乒乓球界得到了这么一个人才。 主持人: 邓亚萍现在做出的榜样不仅仅是在乒乓球领域了,还有很多的领域,接下来我们会继续请许绍发教练来到演播室。 杨青 : 在前面我们请来张燮林和徐寅生,回顾他们在那个时代的乒乓,现在我们请到他们的弟子邓亚萍和许绍发,他们也是乒乓界的前辈了。 主持人 : 刚才二位都说了很多关于您的事情,给我们说说那首歌,《我的未来不是梦》,是不是徐主席说的那样。 邓亚萍 : 那时候卡拉OK在国内比较流行,也是一个时尚了,对于运动员来说,唱歌有助于缓解我们的疲劳和紧张,年轻人嘛也是很喜欢唱歌。歌曲有很多,徐主任这样讲,每个人的选择不同的,像徐主任讲的选择《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看到里面的歌词和当时的环境和心情是比较一致的,那时候正是往上冲的阶段,那时候还没有完全觉得自己非常的出色,还是希望抓住每一分钟,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非常的贴切,跟当时自己的一种心情。 说到许指导,杨青您也是比较熟悉了,可能在比赛当中多次采访过他。 杨青: 在1959年乒乓球为新中国夺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树起了一面旗帜,26届在北京举行,应该说奠定一个基础,从86年到90年中国连续创造了辉煌,有的是18块拿了16块,有的是包揽,也酝酿着改革,属于乒坛的改革,有哪些改革呢? 许绍发: 这个对于本身,对于乒乓球技术也是一个发展,因为我们太强了,每次外国人都提出很多新的建议,随着时间和提的次数多起来,我们也就同意了,因为我们群众基础比较好,上场打球人比较多,运动员也比较多,并不怕各种改革。 杨青: 从技术创新来说,都是不断的发展和琢磨,像体操运动员,如果谁第一个做了这个动作,要以他的名字命名,乒乓球没有树立这样的习惯,如果我没有记错,高抛发球就是许指导您发明的,你是怎么琢磨出来的? 许绍发: 这个不是我,我已经背了很长时间这个美名了,实际上是我第一个使用的,因为我在国家队,他们在地方队,我非常感谢我的老师王育才,原来发球是低的,后来扔高一点,我们吉林省的运动员都学这个发球。 主持人: 当时有没有想到这个球的优势在哪里,还是教练教给你这个球了就使用了? 许绍发: 逼着没办法了,就使用了,国外没有,他们感觉很稀奇,再打两年就不稀奇了,你们多问一点邓亚萍,问我的时间我希望给她。 主持 : 乒乓球界的每一位前辈都很宠爱你,是不是跟你的努力分不开? 邓亚萍: 谢谢,我觉得还是乒乓球的美德,一代一代相传下来,他们支持我们年轻人,也是他们前人支持着,我们中国乒乓球队有优良的队风和乒乓球的传统,这个传统是从哪里来呢?是从最老一批运动员创造出来的,他们良好的精神素质,思想境界,可以说是代代相传,我们老的前辈给我们年轻人做下了很好的榜样,老的运动员对年轻运动员都是无私的,不管是建议,还是很生气训我们,都是为我们好,为中国乒乓球取得好成绩尽热情或者是责任。 给我一种感觉,就是乒乓球队是一个特殊的集体,是一个特殊的团队,只有这样的团队,这样的一个非常稳固的一种优良传统的保持,才有今天中国乒乓球队的长盛不衰,我非常感谢老前辈们,传来的优良的传统,甚至于到我,对于我来讲,跟他们当然没法比了,他们是老前辈,但是对于我来讲,也并不年轻了,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讲。 主持人: 你已经是前辈了。 邓亚萍: 比年轻人肯定是年纪大一点,对于我们来讲,对于年轻人来讲也是一样,我们也希望我们从老前辈那么学到的优良作风传给年轻人,甚至于一些我们很多的临场技战术的变化,包括心理的素质,怎么样去控制,一点一滴的东西,很多东西是跟他们学的,我们也希望传给年轻人,所以在这一点来讲,乒乓队非常好的一点,无私无畏,他们非常无私,愿意帮助年轻人,因为大家的集体荣誉感非常强,在乒乓队特别有这样的感觉。 主持人: 乒乓球队人才辈出,竞争非常的激烈,尤其在国内,你刚才说中国队有很好的传统,不仅教会运动员在球场上发挥技术,而且教你们怎么样做人。 邓亚萍: 我好久没有见许导了,当我刚进国家队的时候,经历了一个小事情,其实并不是什么,但是他作为教练员以身作则,包括对待这个事情的眼光和心理素质。我是88年进队的,那个时候乒乓球队有人开始吃口香糖了。那个时候大家还不知道,口香糖吐到那儿都沾到哪儿了,但是许指导说,你们吃完口香糖要用纸包好,送到垃圾桶内。不要小看这一点。包括我们那时候外出比赛,因为是80年代,能够穿国外的运动服,我们已经有国外的赞助了,就觉得很好了。我们出去参加比赛,包括国内的比赛,坐火车都愿意穿这样的衣服,许导比较注意,你们出去换上便装,运动场上穿运动装,出去的时候要穿便装,一看太扎眼,别人不会这样穿衣服。一个教练员教你怎么样做人是非常重要的,包括现在中国依然有很多人口香糖乱吐的,那时候许导告诉我们,你们每个人都记好,要不然今天我还跟许导还讲这个,老师就是老师,这些事情教你一辈子是不会忘的。 主持人: 当时您作为主教练,是不是管的太多了,刚才邓亚萍说的那么小的事情,都要亲自管教,一帮孩子要教的太多了? 许绍发: 我们那时候文化基础不是很好,文化基础不好,控制不了他自己一些不好的,不良的习惯,必须要通过社会的学习,像邓亚萍,等于说老师教了能记住,有的人老师教了说你是胡扯,也有这样的。所以邓亚萍有她的梦想,她能成功,有自己的梦想,不断有梦想,不断有追求,我很喜欢这样的运动员,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这样才行。 主持人: 我看到有很多听众通过短信平台在和我们交流。 网友:徐寅生老师、张燮林老师、许绍发老师和邓亚萍老师你好,你们为中国的乒乓球事业做出了很好的贡献,祝你们安康健康。 网友:我最佩服的运动员就是邓亚萍,虽然已经告别了乒坛,但是祝你健康。 主持人: 之前我看了很多的留言,说很佩服邓亚萍,这个佩服不是你拿了多少金牌,而是你在很多的领域做出的贡献,令大家很佩服,现在很辛苦? 邓亚萍: 辛苦是辛苦,但是每个人追求的东西不一样,体现的人生价值都是不一样的,对于我来讲,当时就想这样讲,快要退役之前,对于我自己,我曾经经常问我两个问题,等到我退役以后,除了我当教练之外,我能做什么,我会干什么。 主持人: 其实还是除了打球之外还能干什么。 邓亚萍: 就是这个意思,在我退役之前经常问我自己这两个问题,除了教练之外,我能干什么,走到这个社会上去,我会干什么,能干什么,当时找不到答案,如果把我放到社会上,我既不会什么,也干不好什么。 主持人: 这个问题大部分的运动员都会面临,大部分的运动员答案是很迷茫的。 邓亚萍: 当时选择去读书,这跟很多的乒乓球运动员不一样,很多人选择去打球,我选择了去读书,这是我个人的选择,而且是我个人的人生追求,很多人认为运动员只会从事运动,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我希望不是通过我的努力,而是希望通过我自己,包括更多的运动员来改变大家对运动员的看法,因为我相信运动员只要他能够打到世界冠军,只要他能够到国家队,绝对不是一个很笨的人,你想想竞争多激烈,在这里能够脱颖而出,一级一级,从县里省里,到国家队里,到世界上打比赛,能够脱颖而出,他的智商绝对不比任何人低,只要肯努力,运动员的意志力是你不能比的。只要他肯做的,我相信这些运动员一定能成功,看看现在的运动员,从商也好,从政也好,从事其他的领域也好,只要肯干,运动员有做的非常棒的人。 主持人: 确实是这样的,你们在接受训练的时候,也接受了一种意志上的考验。 邓亚萍: 没错,因为我觉得人的成功,很重要的是你的勤奋当然是很重要的了,你的天赋也是很重要的,再加上天时地利人和,碰上好的环境和教练,但是最终取决你的成功就是你的意志力有多坚强,许指导你认同吗? 许绍发: 对。 杨青: 有的运动员退下来经商,有的人做一些销售工作,但是更多的运动员不仅仅是乒乓球运动员,退役下来首先选择的是读书。 主持人: 你当了运动员取得的很好的成绩,也鼓励了自己在球场上有很大的收获,刚开始训练的时候,你的自信来源于何处,刚才教练也介绍了,有很多的争议,你也不是很出色,当时是什么力量支持你不放弃? 邓亚萍: 我选择乒乓球,选择竞技体育是选择对了,虽然身材不高,但是从运动成绩上不差哪里去,竞技体育是以成绩来论好和坏的,不像其他的行业,不一定这么明显了,第一第二了,第几了,竞技体育就是以运动成绩来论好和坏,这一点不管你其他的条件怎么样,但是最起码有一个标准在这儿,就是运动成绩不比别人差到哪儿,虽然遇到了很多的坎坷,进省队也好,进国家队也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是很正常的,反而如果大家都一直认为你很好,有的时候就成为一个昙花一现的人物,我们有很多这样的运动员,没有遇到很多的挫折,他不知道珍惜来之不易的位置,会有这样的人。所以从这一点来讲,我其实能够走到今天,包括后面读书读到今天,一个我没有想到,还有跟我这段经历有关的,我比任何一个人付出的同时,我比任何一个人都更加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位置,因为是真正拼出来的。 再加上我退役以后的学习,你曾经成功过,你已经知道你怎样再去走第二条路,对于我们来讲,吃苦家常便饭,你不吃苦别想要什么成绩,读书也一样,做什么事情也是一样,你不吃苦,不是有这种决心做一点事情你是做不成事的,这一点是基础,其实我很感激,这一些人对我那时候看到了不同的观点,之所以因为他们,可能更加激励我。什么事情是要两样看,什么事情是什么顺着你,什么都是说你好,不一定这是为你好,我觉得,可能因为我今天走出来会这样讲,但是我依然会认为是这样,有一点对立面,有一点别人对你的看法,会更加的鞭策你,让你更加的完善,不会有什么不好,反而应该感谢。 网友:亚萍姐,当我懂事的时候,知道你是一个乒乓球明星,现在直到大学毕业,你仍然是我的明星和榜样。 网友:我很敬佩邓亚萍,不仅是冠军的头衔,我很佩服她的毅力,能够完成学业。 主持人: 有很多朋友也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向你取经? 邓亚萍: 学习没有任何的捷径,我从一张白纸学到今天,特别是外语,我没有什么诀窍,只不过是比别人更用点功,在英国刚刚去的时候,根本没办法接触,老师写的白板上的东西,看不懂,听不懂,全部照抄下来,当时翻来不及,只能慢慢查,布置的作业什么时候做完什么时候睡觉,那时候一两点钟睡觉是很正常的,每天早上还正常上课,没有什么捷径,就是努力。 网友:到底是当运动员苦,还是读书苦? 邓亚萍: 我在读书的时候用了很多在乒乓球训练的方法,有些是奏效的,有些是不奏效的,我知道意志是很难的,有的时候人有一种自然的惰性,我当然知道累,怎么可能不知道累,练了一天了,当然希望回家了,就是因为那个时候,应该自己去磨炼自己的意志的时候,我知道我很累了,我就应该站在这个球台前面,哪怕我不练其他的东西,但是我站在那儿,宁可练我的发球,可能什么都没有做到,但是我要求自己这样做,就是磨炼了自己的意志。 我用这个方法用到学习上,看英文的书,有的时候看的很枯燥,看的时候容易犯困,不像打球,有的时候就发奋了。看书不一样,是越看越困,越困越看不下去,看完以后前面的东西全不知道该看什么,最后返工在前面,我那时候恨不得拿火柴棍把自己的眼皮支起来,磨炼自己的意志,这个方法不行。后来就明白了,后来看书困了就睡觉,睡一觉起来再来看书。 主持人: 有的时候把乒乓球以前的经验照搬照套还是不行的。 邓亚萍: 有些是可以的,有些是不行的。 主持人: 还是自己花了很多的功夫重新摸索了很多。听众朋友你现在正在收听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和新浪网正在直播的《体育广播激情50年》的直播节目,今天我们请到四位嘉宾,现在坐在现场的是邓亚萍和许绍发。 网友:邓亚萍为我们国家的乒乓球做了很多的贡献,也为我们河南人争得了荣誉,很不容易。我也投了一票。 主持人: 很多人一提到乒乓球,想的就是国球,在中国的普及程度太高了,现在是不是也要做很多这方面的推广活动。 网友:邓亚萍现在在做什么? 主持人: 好象你在大家面前出现的机会挺多的,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看到你的名头非常多,各种角色。 邓亚萍: 现在推广乒乓球,还应该多问问许指导,我进队的时候他还是总教练,后来到国外,又把国外先进的经验,特别是怎么样运作市场,怎么样开拓市场,指的是市场开发这方面,带来了很多有效的经验,包括那个时候,我相信很多人都看过CCTV的擂台赛,那时候是许指导带进来的,极力促成了这个事情,以至于乒乓球这个国球又上了一个台阶,不仅仅是在老百姓和群众当中有很高的地位,同时给大家带来很愉悦的机会,我们那时候是到处打,全国各地到处打,对于这些球迷来讲,能够见我们,甚至跟我们打两下,对于他一生来讲是不会忘的,那时候收视率是非常高的。推广乒乓球应该多问问许指导。 主持人: 那时候是竞技和娱乐并存的,是非常新鲜的,许指导促进这个活动是不是非常不容易? 许绍发: 对,那时候观众比较直观和运动员接触比较少,那时候主要是贴近观众,一下子感觉非常好,这国外几十年以前做的事情,我们刚刚开始,当时只有贵州和西藏没有去过,邓亚萍也打了吧? 邓亚萍: 打了。 许绍发: 第一届是奖汽车,你拿了汽车冠军,王涛和丁松,你和李菊,王涛打之前觉得汽车是他的了,一直在看汽车,最后他输给丁松了。 杨青: 现在许指导在乒乓球的市场运作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当时搞乒乓球擂台赛的时候,谈了自己的看法,一个是乒乓球的市场潜力很大,再一个我国的优秀运动员好多到国外打球,海外兵团,同样是世界一流的运动员,为什么在国内留不住,非到国外打球,我要通过市场开发,提高国内运动员的待遇,让他们能够安下心来在国内,使他们在国内的待遇不低于国外的待遇。刚才在节目之前聊天说到他不愿意当官,但是他的角色在不断的转换,原来是作为中国乒乓球队的主教练,培养了很多人,现在他又是老总,董事长,从擂台赛,到现在搞公司,大家比较熟悉的是17岁以下和13岁以下乒乓球的比赛都是他在运作,虽然他的角色变了,不愿意当官,实际上现在还在为开发中国的乒乓球市场积极的献力量,献策略。这里面有哪些苦衷和困难呢? 许绍发: 我感觉挺满足的,现在好运动员赶他出去都不去了,他感觉出去以后很痛苦,你别以为乒乓球和篮球不一样,在非常好的城市里面,见不到中国人,语言语不通,钱比中国还少,现在为什么很多人在中国打,柳承敏世界冠军,现在都在中国打。现在还是有一些困难的,因为体育市场的运作离不开体制的支持,其实有些地方和体制有一些碰撞,因为我们的运动员不是为体育市场服务的,他是为奥运会服务的,为大赛服务的,所以现在我们有一个比较缺憾的事情,我们对全民健身的庞大的一个群体重视不够,这也是我过去不太重视的。现在我要转向重视,但是我们重视了,企业家不太重视,感觉宣传力度不够,宣传回报率低了。但是这个群体太大太大了,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乒乓球在全国来讲是最大的群体。别看足球人多,坐在看台上又喊又叫那一帮人,我问过一脚都没踢,去看乒乓球的人都打的都不错,杨青就打的不错。体育市场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好时候不到,到2008年是不是好时候到,那时候我可能来不及了,搞不动了。所以我想一定在体育改变和市场上互相的宽松一下就好一些。 杨青: 从市场开发来说,许指导也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主持人: 不管有多大的困难,确实给我们开了一条路,使我们看到了新的经验和模式,很不容易。 网友:许指导以后还有什么打算,推动我们的市场? 许绍发: 我的打算很多,以后还是由邓亚萍她们来做,都有接班,她的选择是正确的,我希望邓亚萍在制定体育路线和政策方面,多给领导人提一些建议,她有这样的条件,我是社会人。 主持人: 现在邓亚萍是学以制用了,现在在国家体育总局的装备中心任职,很多方面做市场开发,已经超过了乒乓球小的范围,跨上了更大的范围了。 邓亚萍: 现在主要是针对代表团,做这方面的事情。 主持人: 刚才许指导说的一些困难,是不是挺有感触的,因为也是在做市场。 邓亚萍: 许指导有他亲自的体验,这么多年,但是不管怎么样,我觉得乒乓球能够走到今天,特别是在市场这一块,许导是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和代价,才有今天这种局面,我觉得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刚才杨青老师提到的,许导也就是一个想法,80年代的运动员全都出国打球了,我96年退下来,像乔红和刘伟也都走了,后来许指导从国外回来就开始做擂台赛。 许绍发: 当时邓亚萍就说早下来早赚钱,晚下来吃亏。 邓亚萍: 现在的情况是翻盘,没有一个运动员出去了,反而国外的运动员进来了,这是多大的一个变化,这是什么在起作用,市场,但是谁在做这个市场,许指导,我觉得从这点上,不管遇到多少的困难,不管今后还会有什么困难,我觉得许指导对乒乓球市场所做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没有前期的工作,不可能有中国乒乓球运动员这么高的收入,包括我们没有赶上那个时候,也跟中国的经济发展是有关的。因为体育市场和体育产业跟中国的企业是息息相关的,中国的经济息息相关的,如果企业都不富裕,都不盈利怎么去支援你的体育。但是这一条路一定是发展的方向,因为社会需要体育,市场需要体育,企业需要体育,但是我们怎么样像许指导说的更好的结合,更好的出台一些有利于市场开发的一些政策,这是核心问题。 主持人 : 最后的时间也不多了,还是综合一下大家问的比较多的问题。问问邓亚萍,在今后还会有什么选择,会不会当官,会不会从政,还是会怎么样? 邓亚萍: 目前我在剑桥的博士学位还没有读完,现在这一段还是在攻读我的博士学位,希望能够在近两年的时间,能够咬咬牙把我的学位完成了,我做事情不一定把事情做好,但是我会做完。 主持人: 其实都做好了。 邓亚萍 : 做好谈不上,但是我会做到头,至于成绩怎么样,不是我来评价,是别人来评价,包括打球是一样的,我只要付出,最后能不能赢,要顺其自然,打球的时候你要左右,但是你只要问心无愧就可以了。 主持人 : 非常感谢四位来到直播间,我们请到四位乒乓球人,也是响当当的人物,我们中国之声很愿意见证了乒乓球的发展,更愿意乒乓球健儿在各个领域的辉煌成就,感谢四位嘉宾来到直播间,感谢网友的参与。后天晚上继续相约我们体育广播的50年节目,播出的时间在7点到8点,今天的节目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收听,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