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国球联赛最好时售票仅三成 乒超面临无人喝彩尴尬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7月14日11:56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新闻提示 德国名将波尔在出场5盘带走2.4万美元,结束自己的乒超“短工”生涯时,丢下了“中国乒超缺乏趣味”的“评语”。乒乓球实力在全世界首屈一指的中国举办的乒超联赛为何无人喝彩,甚至还不如德国?记者昨天就此进行了采访。

  国球联赛 惨淡经营

  打开乒超联赛每场球赛的票务记录,会发现目前许多俱乐部间的比赛根本不卖票。加上没有足够的宣传,所以当乒超联赛开战时,观众们还不知道有比赛,这就造成场上队员打得热火朝天,场下却没有观众喝彩。而多数情况下正常卖票时,在大城市能卖出3成就算很好了。在这样的状况下,许多俱乐部在比赛时都放弃了票务收入。因为经营不佳,乒超俱乐部多数都是只赔不赚,所以几乎没有企业愿意接手,每年一到注册时,很多乒超俱乐部都为找东家而烦恼。经营状态不好还导致队员欠薪。奥运会冠军限薪每年收入必须在70万以内,但很多冠军都担心能不能如数拿到这笔收入。张怡宁所在的北京队去年拿了联赛冠军,可是到了年底,俱乐部都发不出赢球奖。

  没有主场 体制陈旧

  7年前中国就有了乒超联赛,但“超级”只是个虚名。虽说是联赛俱乐部制,但和足球篮球相比,乒超联赛各个俱乐部只不过是挂了虚壳,其管理部门还是各省队教练,企业也就是个赞助商,对于比赛的运营完全插不上手,俱乐部的运做基本都是由教练来完成,在市场化的躯壳下长着的仍是各省队管理体制的肉身,乒超联赛因此等同于各省队间的较量。而教练对市场开发更是门外汉,他们关心的只是成绩,所谓的市场开发只是找到给钱的娘家。联赛成了省队间的较量而非俱乐部间的抗衡,游离在市场之外,不关心观众,自然会缺乏趣味性。

  让路大赛 赛程多变

  奥运会金牌、世乒赛金牌……所有国际大赛的金牌,每一块都不能丢!各个乒超俱乐部的主力队员,每年在国家队集训的时间比在俱乐部的时间要多得多。为了给雅典奥运会让路,之前的乒超联赛一打就是一年半,而且赛程说变脸就变脸。在这样的赛制下,乒超联赛如何能职业化起来?蔡振华曾说过:“今年的乒超联赛要有固定的时间,放宽外援引进尺度,要把乒超联赛办得像美国的NBA一样。”因此,今年乒超联赛上,我们见到波尔、柳承敏、梅兹,球市温度也明显升高,算是向真正的职业化又跨了一步。但蔡振华的话还没说完,“不过我们在奥运会前夕还是要对外援引进做一些限制,奥运会才是最重要的。”在和奥运大计相比,乒超微不足道,所以只能成为毫无乐趣的联赛,也就不足为奇了。南京日报记者 朱彦(编辑 晨光)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乒超新闻

 

评论】【乒羽世界】【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