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从少人问津到被竞相追逐 争办奥运会到底为什么?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7月04日02:29 新闻晨报

  如今,我们往往认为奥运会的发生是理所应当的,但实际并非如此。就在25年前,世界上最重要的赛事之一———奥运会,处在灭绝的边缘。没有人愿意举办奥运会,这和即将在新加坡展开的申奥最后搏杀相比,有天壤之别。那么,为什么有这么多世界上最好的城市要使出浑身解数争夺奥运会的举办权?

  前国际奥委会市场总监麦克尔·佩恩,在其新书《奥林匹克大逆转》中,通过对这
一戏剧性的命运大转折过程的记叙,对此问题给出了解答。

  奥运会曾濒临灭绝

  20世纪七十年代,现代奥运会开始出现衰退的迹象。在1972年交出象征国际奥委会主席权位的钥匙时,美国的实业家艾弗里·布伦戴奇迟疑地告诉他的继任者、爱尔兰人迈克尔·莫里斯·基拉宁:“你不大会用到它们,我相信奥林匹克运动撑不了几年了。”实际上,布伦戴奇预言,奥林匹克运动的消亡在基拉宁主席任期结束前就将到来。奥运会被认为太过政治化,同时开销太大,因而变得无法继续举办下去。

  莫斯科奥运会经历了体育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抵制,65个国家没有参加,奥林匹克运动的整个组织架构都濒临被拆散的命运。

  举办奥运会的开支越来越大。举办蒙特利尔奥运会最初的预算是3.1亿美元,但是蒙特利尔修建体育场的开销巨大,最终留给这个城市10亿美元的债务。到2006年所有债务清偿之后,这届奥运会的总开销将达到20亿美元左右。

  莫斯科奥运会之前几个月在普莱西德湖举办的冬季奥运会,由于管理原因、资金不足和莫斯科奥运会大抵制所带来的宣传不力,几乎被推到了破产的边缘。

  国际奥委会自己也危险地到达了濒临破产的境地。在萨马兰奇当选新一届主席时,国际奥委会只有流动资产不足20万美元,以及200万美元其它资产。

  申奥曾被指为商业自杀

  曾有83%的洛杉矶市民投票反对为1984年奥运会提供任何经济支持。有一次,当国际奥委会主席基拉宁会晤该市市长汤姆·布拉德利时,据报道称布拉德利提出将奥运会主办权归还国际奥委会———因为在当时事情看起来太困难了。

  对不少人来说,甚至连申请举办奥运会都无异于商业上的自杀行为。实际上,普莱西德湖是唯一一个提出举办1980年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1978年国际奥委会召开全会挑选1984年奥运会主办城市时,事态并没有多大好转。伊朗的德黑兰原本曾考虑申办,但随后失去了兴趣。只有一个申办者———洛杉矶,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基拉宁开始寻找有没有其它想要申办的城市,但找了一圈下来,一个都找不到。

  1981年的时候,只有一个城市提出了有意申办1988年奥运会———日本的名古屋,韩国首都汉城随后成为第二个申办城市。

  电视转播改变奥运命运

  如今,到2008年,全球电视转播权收入已经提高了30倍,达到了30亿美元。对奥运会的电视转播覆盖面也翻了番,达到220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电视观众接近40亿。

  电视转播收益大幅增加,让国际奥委会大大增加了对各个国家奥委会以及世界各单项体育运动联合会的资金支持。赞助金额由普莱西德湖冬奥会时的5650万美元,到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的8.5亿美元。温哥华2010年冬奥会确定的第一个赞助商将支付1.5亿美元,几乎是普莱西德湖冬奥会来自200家公司的赞助总额的三倍。

  将主办国家和主办城市推向全世界,在这方面奥运会所具有的能力堪称独一无二。没有任何一项其它赛事,或者任何一项其它的活动,能够提供如此全球性的舞台。近来,主办城市已经开始认识到奥运会赋予他们的真正潜在利益所在。举办奥运会,如果管理正确的话,对于主办城市和国家政府来说,这项事业会既节约开支,又能产生强大效果,收获丰盛回报。

  今天的奥林匹克运动可能比历史上的任何其它时期都更为强壮。无论从竞技上说,还是从财政上看,雅典、盐湖城和悉尼都要算是奥运会历史上最为成功的赛事。对于奥运会的兴趣,也处在历史上的最高点,电视转播收视人数连创新高,对于未来奥运会的申办竞争也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