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体育五千年:传统体育之弩与弋射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6月27日18:50 城市快报 | ||||||||
杨向东 弩射也是一种传统体育项目,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弩结构极其简单,有一根木臂,其上安一竹弓,木臂后方有一简单的悬刀。原始弩是由弓箭发展来的,鄂伦春族的地箭就是由弓发展到弩的过渡形态。黎、独龙、苦聪、景颇、傈僳、哈尼等一些少数民族中尚存有较原始的木弩。那些弩上所安的悬刀(即板机)还是用骨角制造的。
从发射原理看,弩和弓都是利用急速收弦产生的动量,将箭弹向前方,但是二者也有不同之处。弓的强度一般不超过拉弓人的两臂开张之力,而弩的强力较弓为大,除依靠臂张弩外,还有用脚蹬、膝顶甚至腰引弩的。从某种角度说,它对人的整体力量有相当的锻炼价值。另外,两臂张弓后,其力不能持久,需立即发箭;而张弩后,则有充分的瞄准时间,大大提高了准确性。二者虽均属远射武器,但最终发展成了两个体育项目。 战国时期,各国军队普遍装备了强弩,不仅有用人的臂力张弩的“臂张”弩,而且有威力更强的用脚踏张的“蹶张”弩。因此,弩技就成了军队的重要训练项目,弩射理论也建立起来。《吴越春秋》卷九《勾践阴谋外传》记载,越王勾践请楚将陈音教射,陈音曰:“夫射之道,身若戴板,头若激卵,左蹉右足横,左手若附枝,右手若抱儿,举弩望敌,心咽烟,与气俱发,得其和平,神定思去,去上分离,右手发机,左手不知,一身异教,岂况雄雌,此正射持弩之道也。”这里陈音不仅指出了身体手足的正确姿势,而且还讲了发射动作与呼吸的配合,反映了当时对弩道深入细致的研究程度。后来,越国军士经陈音三个月的教习,“皆能用弓弩之巧”,“无有不神”,证明他的理论是可行的。 弓箭除向弩发展外,还向弋射发展。弋射的箭尾部系有长线,射中后引线而取物。这种工具在湖泊地区广泛使用,尤其在冬天运用更多。常州圩墩遗址出土有两件柳叶形骨镞,横断面呈圆角长方形,尾端刻有凹槽二道,用于拴绳索。有的遗址还出土了带孔骨镞,也是供弋射用的。圩墩遗址还发现一种滑轮状骨器,中央为一圆孔,直径2.3厘米,磨光,外沿内凹,可能是弋射时缠绕绳索的工具。 弋射这种史前人类的狩猎手段,随着狩猎经济衰落,逐渐演变成消遣娱乐活动。河南辉县琉璃阁出土的战国狩猎纹铜壶,成都百花潭出土的战国铜壶以及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战国宴乐纹铜杯,均有弋射图。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战国宴乐纹铜壶上有弋射场面:上有鸿雁翱翔,四人俯身弋射,五只雁被射中,拖着长缴挣扎。弋射场面常作为宴乐图中的一种图案出现在青铜礼器上,反映了弋射作为娱乐活动的延续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