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怡宁自认为性格很活泼 现在打球只是生活一部分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6月13日16:38 京华时报 | ||||||||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张怡宁多了个北京“冷小丫”的绰号。不过,24岁的张怡宁现在可不冷,笑容不时就挂在脸上。正像她自己说的,自从雅典拿到了奥运会冠军,感觉没有什么不高兴的,好像手受伤了,也没有什么。的确,无论是手掌意外骨折,还是荣获首都杰出人才奖,悲喜之间可以看出张怡宁越来越从容,一如她个人网站的名字那样———怡然宁静!
自认为性格很活泼,开玩笑能笑得肌肉僵硬 上周,在先农坛体校会议室,刚刚获得首都杰出人才百万大奖的张怡宁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谈到每次在场上比赛,她脸上都是一副毫无表情的模样,甚至面对电视镜头接受采访时,她也是面无表情。教练李隼帮着解释:“她就是那样,不爱乐。其实,私底下她们几个在一起的时候也很闹腾。她是个性格鲜明的女孩,过去感觉比较酷,现在笑容多多了。”说得张怡宁自己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大家都说我很酷,其实那都是表面的,主要是在公众场合,或者面对你们媒体显得比较严肃,怕嘻嘻哈哈的影响不好。”张怡宁斜坐在记者对面,满脸地轻松,“平时,我觉得我还是挺开朗的,喜欢和朋友说说笑笑。在队里,我们几个经常私底下打闹。我跟谁都挺合得来,像王楠、张莹莹,还有其他人,我们开玩笑能笑得肌肉僵硬。我挺喜欢和朋友说笑的,有时候感觉自己是比较天真幼稚的那种”。 事实上张怡宁的笑容特别灿烂,奥运会夺冠后的那张笑脸也成为了乒乓世界的一个经典。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张怡宁夺冠后对着摄像机来了个激情的飞吻。“怎么样,是不是不像是我能做的事?其实你们平时只看到我的一部分,我是一个特别喜欢释放自己的人”。张怡宁大方地笑着说,“也就是玩呗。我觉得中国运动员缺少一些激情,我是一个特别有激情也喜欢表现的人,这才是我的性格。” “我周围的朋友们非常喜欢我,我也挺欣赏自己的性格。”张怡宁补充说。 奥运夺金前没有高兴过,无形的压力像山一样 事实上,“冷小丫”的名头也不是媒体空穴来风,张怡宁自己就说过一句挺惊人的话:“在雅典奥运会夺取冠军之前,我感觉自己打球就一直没有高兴过。觉得没有什么好高兴的。”在张怡宁心目中,只有夺得奥运会冠军才值得痛快地、真正地笑一回。所以在雅典奥运会夺冠后,当有人问张怡宁,别人都是激动地哭了,你怎么还笑,张怡宁直白地回答,“我才刚刚高兴起来。” 从14岁进入国家队,15岁就在八运会上一战成名,随后1999年就登上了世界亚军领奖台,早早成名的张怡宁给自己背上了太多的心理负担。结果,2000年悉尼奥运会预选赛连续输球,最终失去了参加奥运会的机会。 “那时候感觉乒乓球是自己的唯一,什么事情都不能够让自己关注、投入进去,特别在悉尼奥运会上受挫之后,这种感觉特别强烈,简直就要垮了。”张怡宁在记者对面淡淡地介绍着,“虽然后来自己也有意识地开始调整自己,但2003年开始又为奥运会担心了,因为这是自己的目标,总觉得跟目标差很远,担心奥运会上拿不到冠军怎么办?那时候一天到晚想的都是乒乓球,感觉无形中的压力像山一样,自己就像在悬崖边,硬着头皮往前冲,否则就是一落千丈。” 回忆起那段日子,张怡宁也停住摆弄自己受伤的手掌,“其实,在雅典奥运会之前,自己成绩也还行,包括公开赛、世界杯还有巡回赛总决赛,冠军没有少拿。但是夺得公开赛冠军、世界杯冠军,开始还能高兴几个小时,后来就几秒钟。一直到雅典奥运会夺冠之后,好像才彻底释放自己。” “那时候她睡觉都睡不着,每天都带着一大包中药,就是靠着药才能睡着,其实就是心理。你看小姑娘雅典夺冠之后,笑得那种灿烂,真正是心底下迸发出来的笑容。”李隼补充道。 现在没有不高兴的时候,打球只是生活一部分 从雅典归来,张怡宁的心态开始变了,上海世乒赛也顺利拿下大满贯。张怡宁自己总结认为,思想上不再苛求是她夺冠的关键。“原来真的很想拿冠军,所以临战前对自己的要求就是万无一失,一旦落后了心理就先崩溃了。现在就是让自己多找感觉,少想比赛”。 “雅典奥运会之后,我也在想,我发现这种把乒乓球看得太重,对我打好比赛没有一点益处,因为除了乒乓球,我的生活还有很多内容。打好乒乓球不过是我人生中一个精彩的过程。”张怡宁笑着说,“当拿了奥运会冠军之后,似乎一切都好起来了。原来是没有高兴的时候,现在是没有不高兴的时候,这次手部骨折受伤,我都觉得没什么。”“受伤不能上场,看着队友在场上拼,你着急吗?”记者问。张怡宁干脆地说:“不着急。”说得她自己都乐了。“现在心态还是要调整好,虽然心里也挺想上场,但不能心急。而且现在好像没有特别渴望打球的感觉”。 对于自己的将来,张怡宁说:“我还要打2008年奥运会,退役后做什么我真没想过,但我觉得我可能不会像邓亚萍那样,我虽然也是比较好胜,能吃苦,但我不属于女强人类型的。” 从来不犯同样的错误,她成功是必然的 从张怡宁14岁进入国家队,李隼教练已经带了她整整10年。谈起张怡宁今天的成就,李隼也是感慨颇多。 “这不是一个偶然的。首先张怡宁赶上一个非常好的运动体制。她刚入队的时候,一般北京队每个队员都要收800元,但看到张怡宁的条件非常不错,市体育局决定减负,先是减半,后来是全免。体育局发现张怡宁是好苗子,从一开始就是有针对性地、有目的地培养。八运会上,张怡宁在团体预赛上连赢了乔红、杨影、李菊一批世界名将,但是在八运会预赛上,张怡宁打了两场就给保护起来了,这都是有目的的。不能一看小孩不错,就给机会随便打,否则她不可能17岁就打到世界亚军。”李隼说。 “另外,张怡宁这小孩比较执着,有点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我一般每年都带她们出国打几次比赛,许多队里的女孩到了化妆品店,一进去就一两个钟头,张怡宁从来不去,用她自己的话是‘谁要影响我打球,全都靠边。’”李隼介绍说,“她打球可能没有邓亚萍打球那股霸气,也没有王楠那么聪明,张怡宁的优势在于她从来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她能够不断调整自己。” 至于张怡宁的缺点,李隼总结认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很强,控制自己的能力要加强。所以才会有当年领先2比0的时候,自己都控制不住了,最终输掉比赛。” 采访花絮 普通和谐的家庭 从原先15平方米的平房搬进楼房,张怡宁的家依然显得那么普通。唯一的不同就是张怡宁无数的奖杯和奖状。走进张怡宁的家,墙上就挂着张怡宁手捧鲜花的大幅画像。而最抢眼的就是客厅里的展示柜,满满的都是张怡宁各次比赛的奖杯。张怡宁爸爸还遗憾地说:“柜子太小了,还有不少没摆上。” 张怡宁的成功与她家人的付出分不开。当年他爸爸是自己焊了一个三轮,每天骑车从陶然亭那边带张怡宁去东单,甚至到地坛去训练的,大冬天也是这样,非常辛苦。 “宁宁最爱的就是乒乓球。回家也不休息,一有空就放比赛资料看。”母亲自豪的话语里带着点埋怨。确实,在张怡宁家地方不大的客厅里收藏了各种技术录像,电视机边上就摆着五六盘。“这里全是。除了这恐怕还有大半箱”。父亲又拎出一只大旅行箱。 张怡宁还有一个心爱的宝贝,就是大狗“熊熊”。“熊熊通人性,听得懂宁宁的话。每次宁宁往家里打电话,把听筒放在耳边,它总会使劲摇尾巴,一边嘴里还呜喱哇啦。”爸爸介绍说。 不过,随着熊熊越长越大,每当家里来客人,特别是记者,张怡宁父母可就忙活开了。“必须有个人去陪熊熊,要不然它就在阳台叫唤,如果冲出来,一个人都弄不回去。所以有时候电视台来采访,我们就轮班。”张怡宁妈妈笑着说。本报记者 毛烜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