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刘国梁专栏:世乒赛后说感谢 关于男单蔡导和高球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6月04日11:49 乒乓世界

  我们中国队又一次在世乒赛中包揽了单项比赛的五个冠军。当然,最令人欣慰的是,在巴黎世乒赛和雅典奥运会中两次丢掉的男单金牌又被我们夺了回来,我们兑现了赛前提出的"誓夺男单"的诺言。上海世乒赛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比赛,从赛事安排到运动员食宿,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在举办大型国际赛事方面都非常令人满意。万体馆主场的气氛很热烈,观众们也很热情,可以想像,政府为了这次世乒赛花了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我们要对有关领导、现场观众、媒体记者和所有世乒赛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乒乓球是国球,中国队在世乒赛上取得的这100多个冠军以及这次重新夺回的男单冠军都和大家方方面面的支持分不开,我们也深知大家对中国队的殷切期望和关心,所以,在这个时候,对所有支持中国队的朋友们表示感谢。以前,虽然中国队的成绩一直都不错,但在"回报"这一点上,我们做得还不够及时,不能令人满意,但是这次世乒赛蔡指导也在各种场合发表了意见,对我们运动员的素质提出了一个比较高的要求,毕竟一个队伍获得的成绩应该和其相应的综合素质同步增长。

  关于备战:刘国正没白吐,马琳没白"挨整"

  从我上任男队主教练以来,雅典奥运会的男单冠军是男队在大型国际赛事中丢掉的唯一一个冠军。从那时起,我们全队从上到下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和使命感,尤其是我,作为男队的主教练,深知世乒赛和奥运会的乒乓球男单冠军对整个中国乒乓球和我们全队意味着什么。其实在巴黎世乒赛的时候,我就已经走上了教练的岗位,只不过那时我还不是男队的主教练,很难从全局和更深层次去感受丢掉的世乒赛男单金牌的压力,以及夺回它的动力。

  从2004年5月开始,为了备战雅典奥运会,我们男队就计划进行了中国队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前后三个阶段,时间将近100天的集训和热身比赛,三阶段集训分别在北京、厦门、正定进行。可以说,那100多天,我对男队所有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努力都比较满意。尤其是在厦门和正定集训的日子里,结合"个性训练计划"和"实战案例"以及科研组专门制作的多媒体片段,大家为了参赛主力,做了方方面面的努力。这么说吧,在奥运会乒乓球比赛开始前,我们还是很有信心在两项比赛中拿到冠军的。

  平心而论,中国乒乓球队在雅典奥运会上取得的三块金牌的成绩已经非常不错了。任何比赛都有偶然性,尤其是乒乓球比赛,尤其是在11分制下的乒乓球比赛,尤其是这种生死关头的遭遇战,即便是在很多方面我们高人一筹,但也不能保证次次包揽。然而,大家对此并不满意,我们可以理解,因为中国的乒乓球已经不是一项单纯的竞技运动了,而是和国人的某种情结和感情联系在了一起,更在大型比赛中代表着中国运动员的形象和风貌。雅典奥运会后,我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上到蔡指导,下到男队所有教练员和运动员。我也经常失眠,经常在各种场合乃至夜深人静的时候思索,为什么奥运会前大家准备得这么细致,练得那么苦,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却依然没有获得一个完美的结果呢?

  回忆起备战奥运会到奥运会丢失男单冠军,再到奥运会后我们男队众志成城,卧薪尝胆重夺男单桂冠的过程,在上海世乒赛之后,那种艰辛和付出,突然都变成了一种欣慰和一种责任。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大家也许很难想像,男队备战这次世乒赛的针对性训练以及最后的集训甚至可以用"残酷"来形容。一方面,我们在队伍管理和队伍凝聚力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规定,某些条款确实有些苛刻。我们恢复了出早操制度;规定了队员去训练馆训练一律不许开车,必须统一乘坐大巴;规定了严格的一、二队升降级制度等等。表面上看,出早操只是一种形式,但是,一旦形成了惯性之后,这很有利于形成运动员严格的时间观念和良好的作息制度。而且在出早操中,我们还贯穿了大强度的身体训练,像刘国正就曾在早操的冲刺跑中跑得都呕吐了还在坚持,这也是为什么刘国正能够在世乒赛的比赛中从意志上压倒波尔的一个原因吧。

  另外一方面,除了强化整个队伍的日常训练外,我们还深入地研究了11分制的制胜规律,并把它贯彻到队内比赛中。我们要求在对抗赛中,主力队员要进行"不公平比赛",不仅要让分,更在场边对其实行干扰,还要在球,球拍和场地上故意与之为难。如果在对抗赛中失手,如果表现出的精神风貌不好,主力队员还必须接受严惩,包括罚款和长跑等身体训练。

  最后,关于媒体提出的"心理问题",我们找到了最为详尽、最为人性化的解决办法。在平时的训练中,队委会、主教练和主管教练之间形成了对主力队员心理状态的连锁沟通,从一点一滴上关注队员的心态变化,从每场比赛中洞察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赛后,通过一对一聊天等方式和队员沟通,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集训中,我们男队不仅请来了广州体院的王润平教授作专职心理咨询,更定期发放问卷,并进行个人会诊。特别是在厦门集训的准备阶段,我们全队专门花了3天的时间,大家什么都不干,就去分析大家的心理问题,就是围坐在场地上,选定的队员面对大家去剖析自己,然后大家给他找不足。确实,我也曾考虑到,一个人很难面对众人赤裸裸地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我和其他主管教练就结合自己当队员时候的一些经历和想法,让队员感到我们是非常坦诚地,而且这只是为了解决问题。当时,我就举了自己在43届世乒赛男单决赛对小辉的比赛和45届世乒赛男单决赛对马琳等几个例子,告诉了他们,在关键球上我是怎么想的,最后又是怎么做的,结果如何,以及现在回想起来的感觉如何。

  这属于集训人性化的一面,我还想举个心理训练残酷性一面的例子。在男队中,由于打法原因,詹健是马琳比较怵头的队员之一,我们就特意安排马琳和詹健进行这种不公平实战比赛。上午打,输了,那么接着打,下午还是输了,那么晚上继续打,中间还安排马琳进行3000米长跑。正是借助了这种表面上看来不人道的训练手段,我们的主力队员才能在大强度、高密度的比赛中发挥出自己的水平,而不至于在场上缩手缩脚,出现心理盲区。这次世乒赛,马琳在男单1/16和1/8比赛中,先后在落后的情况下击败李廷祐和科贝尔,就经受了巨大的心理考验,也印证了这种训练方式的合理性。

  关于男单:这是中国队世乒赛最好的成绩之一

  从4月24日抵达上海,到5月6日世乒赛结束,这13天,是奥运会后我感觉最难熬也最具有挑战性的一段日子。难熬,是因为在这几天中,方方面面的困难我们都可能遇到,而有些东西不是我们人为的力量就能解决得了的,所以,正如很多人知道的,在上海的日子里,我基本没怎么吃饭,除了经常上火以外,体重轻了很多;追求挑战,是我们世乒赛的目标,也是我为人的个性。对手强,我就希望我们队员比他们更强,场上的局势越是紧张,我就越有那种寻找一切制胜办法的动力。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重夺男单冠军是男队这次世乒赛任务的重中之重。和以往相比,为了男单冠军,我们在男双训练以及混双训练上都投入得略有不足,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奥运会冠军马琳/陈玘在半决赛输给波尔/许斯的一个原因吧。

  通过成绩看,这次比赛,我们7个男单全部进入16强,除了孔令辉在1/8比赛中输给了队友陈玘,王皓在1/8比赛中输给了梅兹,其余5个人进入8强,最后王励勤和马琳包揽冠亚军,这也是中国男单在历次世乒赛上创造的最好成绩之一。当然,取得了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能看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首先,年轻队员缺乏必要的大赛经验以及临场应变能力,王皓和郝帅连续失手于梅兹就是一个最好的佐证。王皓输球,问题不仅仅存在于技术上,他内心深处还没有解决雅典奥运会上出现的那种心理问题。郝帅输球,看似难以理解,实则反映了他目前存在的很多缺陷,比如关键时刻容易保守,打关键球的霸气不够,场上不够冷静,不会有效利用规则和时机与对手周旋等等。

  上海世乒赛,对中国男单来说,只是在乒坛规则日益变化、对抗日益激烈的今天取得的一次中考胜利。对于整个奥运周期来说,德国的团体世乒赛是我们下一个重点任务,而在北京举行的2008年奥运会才是大考,才是证实我们战斗力和综合素质的最佳时期,所以,我们不能有任何的马虎和骄傲,届时,取代了男双比赛的男团比赛对我们来说同样具有挑战性。

  关于蔡指导:我终于体会到他10年前在天津的压力

  奥运会后,可想而知蔡指导顶着很大的压力,但他始终在给我,给王皓制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让我们不要想太多,更不要太在意外界的说法和评论。当然,各种媒体围绕着中国队丢掉了男单金牌,做了很多分析和讨论,有理性的,也有尖锐的,有乐观的,也有悲观的,这都令我感到了自己肩头担子的沉重,感到了那种必须把压力变成我们厚积薄发动力的必要性。男单冠军,对我们来说,可以讲是又爱又恨,却朝思暮想。

  自从上任乒羽中心主任以来,由于工作的需要,蔡指导已经不可能像过去一样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球队的训练和管理上。从去年11月走上新的领导岗位开始,我感觉蔡指导的压力更大了,他不仅要从宏观上兼顾乒乓球和羽毛球两个项目的北京奥运会周期备战和长远发展,更抽出了很多时间去和我们教练以及主力队员交流,了解哪怕是一些细微的动向和情况。他曾多次给我卸压力,帮我一起分析整个队伍存在的不足,他有一种人格魅力,从他身上,我获取的除了迎难而上的勇气和动力外,更学会了一种包容、顾全大局的态度。正如蔡指导告诉我的,作为主教练,我一方面要自己学会独立地解决许多棘手的问题,更要在全队树立威信,让其他主管教练和队员从内心上相信我,主动与我交流。只有这么做,我们的集体凝聚力才能体现出来,也才能用最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

  世乒赛之前的参赛人选确定,队内热身比赛,厦门集训,蔡指导都亲自过问,并提出了许多关键的意见。到了上海之后,他又选择和球队住在东亚富豪酒店的同一层,这给了我们强大的动力。为了不给大家带来更多额外的压力,蔡指导一般不会直接和主力队员以及他们的主管教练进行长时间的面谈,但在每天比赛之后,他都会参加我们的总结会,要求我给他汇报球队当天存在的问题。更多时候,我们看到的蔡指导,都是在看台上认真观看比赛,或者是在新闻发布会上和媒体交流,其实,有时候来自于他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让我们感到踏实和那种无处不在的关心。

  由于王皓和郝帅先后失手于梅兹,加上奥运会冠军马琳/陈玘在男双半决赛中败给了波尔和许斯,整个男队的局势在一天之间变得非常严峻。可以说,当时我的压力到达了顶点,时时刻刻都在想着男单,或者男双比赛中可能出现的一切问题,真是寝食难安。蔡指导非常细心,因为多年的相处,他对我非常了解,马上注意到了我的这种变化。在男双决赛的前一天,蔡指导点了点我,当然言语不多,他只是要求我作为男队的主帅,自己不能有太大的压力,否则会直接影响到队员,他希望我在这种破釜沉舟的局势下,要舍得放开自己,敢于展现自己,不要过多地想结果。我感觉,他的这种关心,对我,对整个球队,太重要了,虽然不可能没有压力,但是我能够很快地调整了自己的状态。男双决赛做场外指导,我感觉自己的思路非常清晰,而且游刃有余,孔令辉和王皓也没有太多的压力,求胜欲望非常强烈,我们很顺利地拿下了对手。

  在男双决赛胜利之后,王励勤和马琳又分别战胜了吴尚垠和梅兹,这时候,我突然发现,蔡指导的眉头也渐渐打开了,露出了笑容。他走下看台,拍了拍我,和我简单谈了谈对两场比赛的看法,当时,我就感觉,那是一种来自他的认可和鼓励,那也是他在巨大压力缓解之后的轻松。突然之间,我设身处地地感觉到了10年前,蔡指导在天津重夺男团冠军时的处境和压力。从当时作为他的弟子,到现在作为他的下属--男队主教练,那完全是不同的感受,那种难处和绝处逢生后的希望,如果不亲身经历,是很难理解的。

  关于对手:我们不会再被他们的高球放死了

  虽然我们拿到了这次比赛的男单冠亚军,但我感觉,对于对手的实力,还是不能有丝毫的忽视和马虎。从男单上讲,以波尔和梅兹为代表的欧洲新、中生代球员在技术实力和冲击力上已经超过了以瓦尔德内尔萨姆索诺夫等人为代表的欧洲老将。欧洲乒坛的新人,在2到3年之中,将形成一个不容忽视的集团力量,除了波尔和梅兹,像德国队的许斯、斯特格等人,都有一定实力。在亚洲方面,虽然柳承敏庄智渊蒋澎龙等人本次比赛成绩不佳,但他们还将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对我们形成威胁。而韩国队的李廷祐等新人,以及中国香港的男单选手,也有着不错的发展空间。

  波尔,还是我们对手中最为危险的一个,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放松对他的关注和针对性训练。男单比赛,可以说波尔输得有些遗憾,从技术层面说,他比刘国正先进,比刘国正全面,甚至比起马琳和王励勤也丝毫不在下风;从战术方面说,波尔比过去更成熟了,应变能力稍有提高,尤其是对中国队员的弱点非常了解,并能制定比较合理的针对性方法。但是,他在意志上输给了刘国正,输给了中国队,尤其是在比分被追平,在关键局、关键球中,霸气不够,得分手段不突出,不够大胆。男双比赛,虽然波尔和许斯的搭档早在奥运会后的中国公开赛上就引起了我们的重视,但是他们的进步速度已经超出了我们的估计。可以说,德国队在这对男双上肯定下了很大的功夫。波尔单打实力出色,加上新人许斯与一年前相比,在攻击性和稳定性上都有所提高,这对男双,也将成为我们在大赛中的头号对手。最终输给孔令辉和王皓,除了在综合实力上略有不及外,许斯作为新人,暴露了心理不够成熟,处理球不够冷静的弱点,而波尔也没能从士气上给搭档以鼓舞和帮助。加上赛前准备充分,自信心非常足,小辉和王皓赢得较为顺利。

  丹麦人梅兹是欧洲军团在这次世乒赛上的又一个亮点。梅兹出道比较早,我还没有退役的时候他就开始参加大型比赛了,和小辉等中国队员都有交手,当时感觉他有冲击力,但是技术不全面,非常毛躁。奥运会夺得男双铜牌后,梅兹在自信心上有了一个质的提高,加上世乒赛前在欧锦赛男团中夺冠,他在男单比赛的开始阶段就显露出了不错的状态。4比0击败蒋澎龙,4比0击败王皓,大分0比3落后、第4局7:10落后、最终4比3翻盘战胜郝帅,梅兹放高球的技术尤其给大家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在这里,我需要解释的是,中国队并非对高球没有准备,也并非对高球没有对付的手段。在厦门封闭训练的时候,主管教练,包括我,都定期给几个主力选手亲自喂高球,而郝帅则是重点的照顾对象。但在小馆放高球和大馆放高球有很大差别,大馆的球容易受到气流和灯光影响,过来的感觉非常"飘",加上比赛关键时刻队员紧张,就容易造成判断不准,出手犹豫,发死力,越杀越僵的情况。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梅兹放的高球和我们中国人放的还不大一样,靠近边线,旋转强,质量非常高,这也秉承了欧洲人在这一技术上的优势。而我们中国队员由于平时很少像他们一样喜欢在训练完了专门去"玩"高球,所以在手感控制和心理准备上都是有不足的。过去我和小辉参加比赛的时候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小辉高球杀得还不错,但是当时包括塞弗等人,放的高球远不如梅兹的质量高。我杀高球的能力也不是很强,1998年广岛亚运会男单比赛的时候,金择洙就曾放死我几个高球,只不过那时放的高球是老金的一个战术需要和辅助手段,而不像梅兹在男单两场比赛中把高球当成了对付王皓和郝帅的一个有效得分技术。大家可以看得出来,马琳半决赛打梅兹比较轻松,这是因为我们做了周密的准备,而且在打高球的时候,马琳也不敢发死力,他利用了自己直拍和手感好的特点,利用落点变化和节奏变化,把扣杀和"减力吸"结合在了一起,打得比较聪明。今后,关于高球,男队会在重视程度上有所提高,并加强针对性的训练,保证我们的队员在比赛中尽量不出现这种因为一项技术被人制约而丢掉整场比赛的情况。进一步讲,高球的背后,体现的还是我们年轻队员在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上的不足,像王皓,一场比赛被梅兹放死5个,一出现对方退台放高球的情况,自己就丢分,最后完全就是一种心理失控导致比赛失控的情况。(刘国梁)

  相关链接:

  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专题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刘国梁新闻

 

评论】【乒羽世界】【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鞋狂创意摄影赛


AF1后续力作


惊艳变色龙


waffle racer


动网秀水杯豪门球迷冠军杯


组建属于自己的团队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