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于芬:从国家跳水队争议教练到清华大学终身教授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5月25日10:13 《足球·劲体育》

  “从20多岁到30多岁,再到40多岁,我的心态也在不断变化。以前固执,要强,自己认准的事情没有人能劝得动我放弃。如今我平和多了,心胸一开阔,我不再苛求自己,也学会了不苛求别人,也许,跳水界里对我还是骂声一片,但这重要么?我理解他们,也释放了自己,我在这种变化中感受到了快乐。”

  在清华游泳馆于芬那间摆满队员照片的办公室里,她很放松地说出这番话。清华跳
水队制造的所谓2005年中国体坛第一案,7个清华跳水运动员的归属纠纷,在这个时刻,仿佛都跟于芬无关。

  于芬现在已经是清华大学的终身教授了,但她身后的是非却从没有减少过。作为中国跳水界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这次“清华跳水案”不说是她一手制造的吧,但她却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关键人物。

  先从一个叫李青的说起,她是1988年汉城奥运会女子三米板亚军,于芬在国家队的第一个作品。当时不到30岁的于芬,刚刚从湖北队上调进国家队教练组,居然已经萌生了“反骨”的思想——她开始反思中国的运动员培养方法。“国家队当时的模式并不是我所真正喜欢的,李青得到奥运会亚军后,她失去了动力,跳水对她是任务而不是兴趣。我开始认识到运动员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于芬从湖北队带到国家队的队员中,除了李青,还有两个当时不起眼的小不点——伏明霞和肖海亮。1990年国家队选队员的时候,她所在的教练组又选进了小将孙淑伟。在当年的加拿大和美国的大奖赛上,伏明霞和孙淑伟都拿了冠军。那时,伏明霞才刚刚13岁。

  这个时候,于芬接到美国一所大学全额奖学金,她准备出国读书了。 但伏明霞1991年在珀斯又拿了世锦赛的冠军,加上许艳梅退役,国家队要用伏明霞打奥运会,于芬自然走不了。 1991年的城运会上,伏明霞获得了四块金牌,此后在一系列国际大赛上,她几乎都是冠军。1992年的巴塞罗那,伏明霞如愿夺得冠军,于芬却依旧没有打消读书的念头。但是国家队不放人,1993年在国家队安排下,于芬选中了郭晶晶,郭的水平提高得很快,加上高敏的退役,这个时候,要强的于芬看到了奥运会她的队员包揽两金的机会,正是这个诱惑,让她坚持了下来。最后的结果,带伤上阵的伏明霞把跳板和跳台的金牌全拿下来了。

  这个时候的于芬,战绩彪炳,已经是国家队的副总教练,随着队员成绩的提高,她手中的权力也不断提升。但就在这个时候,她跟队里其他教练的矛盾也越来越激化。总教练徐益明跟于芬的关系也让其他教练不满。这个时候,队里已经有教练开始收集不利于于芬的证据,准备告她。其中就牵涉到侵吞队员奖金,甚至包括私生活方面的问题。很流行的一个传闻是,有一年城运会,于芬还带郭晶晶的时候,郭拿了四块金牌,企业送了4块浪琴金表给她,一共值4万多,于芬自己有一份,但是把郭晶晶的一份也扣下了,一直不给,郭晶晶很有意见。而于芬表示她压根儿就没有见到所谓的金表。“当时的情况是,赞助商给每块金牌都发金表,教练和队员都有,郭郭4金,就应该有4块,但是人家是发到武汉代表团的,结果团部做人情,把所有的金表都送人了,别说郭郭的4块,就连要给我的,我也没有见到影子。说我贪了这些表太冤枉,这个事情,当时武汉代表团的人可以作证。另外,我于芬从来不戴手表,伏明霞送给我两块特别名贵的手表,我一次都没有戴过!”

  亚特兰大奥运会结束后,尽管国家队取得了3块金牌的骄人战绩,但是内部的不和谐已经让体委高层下定决心要改组这支王牌军。据悉,高层认为徐益明有些“老糊涂了”,他的管理,造成国家跳水队内人际关系紧张,队伍气氛很不健康。而副总教练于芬同徐益明走得过近,几乎把持了整个国家队,“于芬排挤了几乎所有的女教练,”当年国家队的一位教练回忆。在这样的情况下,徐益明下课成了必然。而在是否留任于芬的问题上,国家体委党组成员召开会议,决定不用于芬。

  于芬离开国家队后,她和国家队之间的矛盾似乎并没有消失。伏明霞是于芬的弟子,1998年开始她是在清华训练的,后来参加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于芬并没有得到同去的机会。当时坊间有这样一个说法,中心问伏明霞,希望谁来帮她做悉尼奥运的训练计划,伏明霞说:“于芬。”结果得到的回答是,“除了于芬,谁都行。”

  于芬其实一直想离开国家队,但没有想到以这样的方式跟中国跳水队决裂。国家队解散后,她去了北大充电,一次在跟导师任海教授聊天时,任海透露说清华有培养学生运动员的意向,这跟于芬的思路不谋而合。跟清华联系后,于芬得到了积极的回应,尤其是得到了当时的党委副书记兼体委主任陈希教授的支持。陈希一直有心在清华搞高水平运动队的试点,双方经过多次商谈,最终达成一致,由于芬牵头,在1997年10月成立清华跳水队。

  于芬的第一批队员是福建的李成伟和安徽的熊晴清,李成伟在八运会上严重受伤,很多人都断定他的运动生涯已经结束,到了清华后,李成伟逐渐恢复了水平,后来还获得了全运会双人跳水的金牌,也一度入选了国家队。李成伟在清华跳水队中运动成绩不是最突出的,但可以说是体教结合的典范,他从清华附中考入清华大学,后来靠优异的文化成绩考取了清华的法律研究生。后来,重庆把彭月娇送来了,于芬又去安徽选了周吕鑫,还有些家长慕名把孩子送来,这个队伍逐渐成型。

  1998年的8月份,决意复出的伏明霞也来到了清华队。伏明霞的复出为这个队伍增加了更多的生气。那个时候清华还没有自己的跳水馆,他们借用了北京队的光彩游泳馆训练,每天往返近100公里。于芬至今还经常表示对北京队当年的援手表示感激。不过,也有很多关于她跟北京队关系并不融洽的说法,主要是认为于芬不会做人。当时有个其他省市队的教练带队员一起在光彩游泳馆训练,“有一次于芬教练去训练场边的白瓷缸子里打水喝,可能是水凉了,她就问场地工作人员,怎么喝这种水,那个工作人员没好气,噎于芬说:这就是给我们工人喝了,你想喝别的,对不起,没有,”这位教练感慨,“工作人员私下跟我们说,没有人愿意搭理于芬。清华跳水队老说他们体脑结合,把文化学习看得很重,我们一起训练,我发现清华跳水队训练的时间是最长的!”

  “清华借用了北京队三年的地方,走的时候,连一声谢谢都没有说!人家北京队给清华做了多少贡献?他们的人(伏明霞)奥运会把北京的梁小桥顶了,人家都没有抱怨。这样对待人家合适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跳水界人士说。

  为了备战奥运会,在国家队的压力下,伏明霞于2000年3月到9月间,离开清华到国家队进行封闭训练。于芬对此颇有意见,据说她直接把电话打到李富荣那里,一打就接近一个小时,“她一说话就停不住,也不让别人插嘴,李局实在没有办法,也不好挂电话,只好把电话撂在桌上,让她一个人说。她跟清华大学的领导谈话也这样,一讲半个小时,领导刚插几句话,她马上打断,又自己说上半个小时!”这位跳水界人士摇摇头说。

  伏明霞之后,清华大学跳水队也培养出了几个顶尖的队员。不但李成伟这样几乎被业界判定复出无望的队员恢复了水平,劳丽诗这样的小队员也开始崭露头角。不过为了备战全运会,她回了广东,这以后就走上了专业运动员的道路,进了国家队,直至获得雅典奥运会金牌。

  劳丽诗离开清华回归专业队是一个信号。清华跳水队的运动员甚至教练开始质疑清华跳水是否有出路。清华跳水队由于身份特殊,除了教育系统的比赛,其他专业比赛几乎都不能参加,而清华坚持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跟国家队的集训制度抵触,通过正常渠道,清华队员无法进入国家队。

  云南省是最早同清华合作的省份之一。由于云南没有跳水馆,他们把所有的队员都放到清华训练,由云南提供训练经费。可以说是清华跳水队帮助云南建队。后来云南李俊柏等几名队员被国家队相中,但是清华不放人,加上在训练经费上的争议,在云南跳水队总教练黑立沧的“策划”下,在清华的云南队员上演了集体大逃亡。“有一天出了早操后,我给孩子们打了电话,一个字,跑!”黑立沧回忆说,“其实很感谢于教授对云南跳水的贡献,但是我们要生存,要发展,在清华,我们看不到前途。”

  学生跑,教练队伍同样不稳定。湖北仙桃人巩会江是于芬刚建队时的主要助手,他也曾是于芬在湖北队带的第一批弟子。他在2003年的时候,以身体不好辞职,后来到了云南队担任了女队的主教练。巩会江在伏明霞、李成伟、王睿等人训练中出过不少力,但是他跟于芬的执教思路不合。“体脑平衡,追求卓越是清华跳水队的目标。不否认这是先进的理念,但是在中国不一定行得通。另外,于教授不重视给队员找比赛机会,她总是想出拳就打死人,但是运动员和教练不能几年几年地等呀,”巩会江说。他也表示,清华跳水队给他的待遇过低也是他离开的主要原因。他1999年入队的时候月薪1000元,到2003年离开的时候也就2500元左右。“本来希望奖金能高点,但我帮于教授做了那么多工作,4年里奖金加起来也就2万。我已经32岁了,也成家了,这样的工资待遇让我很难接受。”

  2003年还跑了另外一个年轻教练,河北的王霄松。他1997年退役后,在北体大上了4年学,2001年毕业后被于芬招进清华担任助理教练,后来出走去了北京队。他总觉得自己在清华不像个教练,从精神到物质上都没有获得什么。“清华跳水队的教练只有一个,那就是于教授。我们这些人都是打工仔。我很想有自己的队员,但所有的队员名义上都是她带的。我每个月2000块,这跟我原来想像在清华工作差距很大。奖金没有落实,另外两年多,我户口也办不了,2003年要去德国比赛,我因为没有户口,连护照都办不成。”

  2004年底,于芬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交流,队伍交给跟了她五年的一位助理教练管理。据说国家队打电话给他,“在清华跳水队呆着有前途么?”不少其他教练趁机会也闹,甚至组织了罢工。“我们的队员也是在这个期间跑得最多的,人心惶惶呀。”于芬感慨说。

  已经44岁的于芬至今依旧单身,记者18日在清华跳水队的小食堂和于芬谈到了这个话题。“我一个人过挺好!再说,我要找对象也肯定不会找跳水教练,我觉得自己更适合找一个做研究的,不过有个前提,他必须喜欢跳水,不然聊不到一块儿。”于芬细心地把香蕉掰成小段放进粥里。

  “那您机会多了,清华和北大搞学问的男士可扎堆儿了!”记者打趣。

  “多没有用,感情还要看缘分。”

  兼管跳水队的清华党委学生处副处长韩标当时也在旁边,他神秘兮兮地说:“那些经常在跳水馆外苦等的男士呢?于教授还是很有魅力的!”

  于芬大笑,“这可不能乱说!说不准哪天有个男士的执着还真把我打动了!但是可别老跟踪我,害怕!还是那句话,缘分最重要,我不着急嫁人。”

  另外一桌的小队员也来凑热闹,“于指导,我们建议您去玫瑰之约!”

  “我这年纪,去电视上征婚还不笑死人?”

  女队员们都跟着起哄。“韩老师,别再开玩笑了,在孩子们面前说这些多不合适!”于芬说。

  记者岔开话题,“于指导,怎么我看清华跳水队大部分都是女孩子呀!”

  于芬有些无奈,“是呀,都快成娘子军了!谁叫我们好的男队员都跑了!”(采写/文涛)


相关报道:劲体育:一场注定要发生的纠纷--评清华跳水案 2005-05-25 10:29:38
          我们没有一分钱赔--清华跳水队王鑫案始末追踪 2005-05-25 10:26:04
          举国体制与一起把蛋糕做大--清华跳水案内幕与思考 2005-05-25 10:43:04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于芬新闻 全部跳水新闻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LUX风潮回勇


白纸打造革命


女款LB low


20款Sample


第三届高中篮球联赛


组建属于自己的团队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