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中国羽毛球"大满贯"之路:与时俱进不断超越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5月16日20:37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5月16日电 (新华社记者沈楠、梁金雄、曾志坚) 18年前,中国羽毛球队在首都体育馆包揽世锦赛5个单项冠军;时隔18年,中国队又在这里史无前例地完成了团体“三杯同揽”的壮举。18年间中国羽球经历了从高峰到低谷,进而全面崛起的风雨历程。在这个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中,不仅闪烁着传统的熠熠光辉,还烙下了深深的时代印记。
发扬传统 爱国敬业是中国羽毛球队的灵魂,其深处所沉淀的拼搏精神、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代代相传。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令中国队在多次世界大赛上创造以弱胜强、反败为胜的奇迹;无数教练和陪练甘为人梯,铺就了中国队通向世界冠军的征途。举国办体育的制度优势为中国羽毛球铸造了坚实的塔基;“快狠准活”的风格是中国队称霸世界羽坛的技术资本。正如总教练李永波在同揽汤姆斯杯、尤伯杯和苏迪曼杯三项团体奖杯后所说,没有代代羽球人积累下来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中国羽毛球不会有今天的辉煌。 与时俱进 传统是宝,创新是“金”。如今的中国羽毛球队从管理到训练,处处充满时代气息。竞争是中国队近十多年来的“关键词”。没有新老队员间、国家队与地方队间公正的比拼,就不会有龚智超等 世界名将;没有一、二队和青年队间的教练“轮岗”,就很难激发教练员的进取心。凝聚力不强曾经是中国羽毛球队的“痼疾”,但在个人色彩越来越浓的今天,中国羽毛球队却前所未有地团结,是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是各方面的互相理解把他们拧成了一根绳。 队中19位教练中有15位外地教练有家难归,为了让他们安心工作,队部不仅允许他们的家人节假日前来探望,并给予路费上的资助。更难得的是,为了消除年届退役的老队员的后顾之忧,队里不仅提前帮他们申请上大学,还为他们请来专门的英语教师。点滴小事让人备感温暖,教练更加忘我地工作,队员更是不舍离去。 队员的情感这一棘手问题在这里同样迎刃而解。在新时期下成长起来的年轻队员个性鲜明,“必须给他们自由发展的平台和属于自己的空间,充分理解他们的需求,但前提是做好自己的事业。”理解和原则齐头并进,教练和队员相互尊重令这支队伍和谐融洽。 “不发展就会落后。”中国羽毛球队在保留传统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对训练手段大胆革新,探索出最适合中国运动员的技术和体能训练比例,力求两方面均衡发展;探索保持运动状态、延长运动寿命的赛练结合方式,既通过每年8场-10场的公开赛积累大赛经验和积分,又通过合理的调整减少运动员的消耗和伤病。正是这种领先世界的训练手段才缔造了领先世界的运动成绩。 不断超越 “不断超越自我是中国羽毛球最可贵的精神。”从1992年奥运会和1994年亚运会惨败开始,中国羽毛球就在一步步从低谷向上攀登,每一座奖杯,每一项“连冠”的纪录都是超越自我的见证。“苏杯四连冠之后,我们就想着五连冠,但是2003年丢掉之后,我们就想重新开始,再创造一个五连冠。”李永波的心声正是中国羽毛球队所追求的,也正是这种“永不满足”为他们不断攀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促使他们着力培养后备力量。“三杯同揽”不仅是一个成就,更是一个新的起点,因为不断超越的中国羽球精神意味着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