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体育五千年:一跳能过6尺 两国相交亦跳跃示威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5月09日16:51 城市快报 | ||||||||
关于跳跃活动早在魏晋之时就已很普遍。《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四记载:升明元年(477年)秋七月,“戊子,帝乘露车,与左右于台 ,赌跳。”胡三省注曰:“赌跳者,赌跳踯,以高者为胜也。”即以跳得高者为胜者。 《南史·周文育传》载:“文育……跳高六尺。”那时出现了多种跳法。《十六国春秋辑补》卷三《前赵录三》记载:“刘翌,骁勇过人,能一手举殿柱,跳过平阳门出。”
跳绳作为一项跳的活动,简便易行,活泼有趣,历代儿童都很喜爱。在我国,皮绳的使用可上推到早期人类社会,麻绳的运用也可追溯到几千年前,但那时是否有跳绳活动还无法确知。关于跳绳的最早记载见于《北齐书》“游童戏者,好以两手持绳,拂地而却上……”唐代,“婆罗门(佛教徒)八月十五月日行像,及透索为戏。”透索也是一种跳绳。 明清时流行一种集体跳绳,叫“跳白索”,也叫“跳百索”。《帝京景物略》说:“元夕(正月初一晚上),二童子引索略地,如白光轮。一童子跳光中,曰跳白索。”两人舞绳,众人轮跳的形式,也是一种带有吉祥色彩的宗教仪式。《燕台口号一百首》中记载了一首轮跳白索的诗: 轮跳百索闹城 ,元夕烧香柏作薪。 络索连环声响应,太平鼓打送年人。 有人认为这一百首诗为查揆(1770-1834)所写。 在金元时期,道家做道场时,就常常把一个儿童打扮起来,身上系着铃铛,在音乐伴奏下跳绳。明清时的跳百索常见于年节喜庆之时,可能就是由金元时道家的那种活动演变而来的。 蒙族遍居大漠南北,以游牧为业,其体育活动也与此有密切关系。跳驼之戏是一项蒙族人民喜爱的、很有趣的跳跃活动。据《清朝野史大观》卷一记载:“牵驼高八尺以上者立于庭,捷足者在驼旁,忽跃起,越驼背而过,到地仍直立不仆,亦绝技也。” 跳驼活动较早见诸于史书,是与一个辽国青年将领萧忽古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咸雍初年(1065年)萧忽古随招讨使赵三去向抗命的番部问罪,该部请求投降,其中有一善跳者,纵身跳上骆驼,神情颇为傲慢,以挑衅的目光看着来使。赵三知道,如不压住对方的嚣张气焰,就有可能坏大事,急问左右,谁有此本领。只见萧忽古披重甲纵身一跃,就十分轻松地跳上高大的骆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