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综合体育> 击剑> 正文 

王海滨身背剑囊行走天下 断剑起步君子风范靠灵犀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5月06日15:49 法制晚报

  剑,乃兵刃中之利器;剑客,乃侠士中之君子。

  剑锋利,与刚猛无关;剑客俊美,却略带悲情。

  然而,好剑并不一定有利刃,因剑的个性在于剑客,好剑必通灵,剑客利,剑则利,故好剑未必出鞘,便可以剑气摄人心魄。

  王海滨是剑客,他和他的剑人剑合一。

  1999年在马德里世锦赛,王海滨曾因一剑惜败而向做出错判的裁判怒吼,他的剑随着手颤抖,只恨不能刺之而后快;2000年在悉尼奥运会,王海滨又一次一剑惜败,他的剑随着他奔进更衣室,剑在呻吟,他在落泪;2004年在雅典奥运会,新剑客代他征战决赛,他坐在场下,剑收在套中,失败又一次不期而至,他和他的剑在想,也许是到了该换一种方式的时候了。

  再一次见到王海滨,是在这个春天的一个下午,北京城西的击剑基地训练馆。新上任的国家击剑队男花助理教练王海滨,已经结束了一天的训练,招呼着手下的小剑客们收队。剑,没带在手边,不过这不妨碍他聊一聊和剑的故事。

  断剑起步 君子风范靠灵犀 屡遭暗算 剑客考研当裁判

  断剑“起家”

  百炼成钢

  “拿到的第一把剑是用胶布粘起来的,是一把断剑,从中间一分为二,像双截棍。”王海滨清楚地记得那是在南京市公园路体校,启蒙教练把一把大队员用坏了的剑用胶布粘上递给了他。

  对于梦想成为电影中,小说中,印象中潇洒剑客的小海滨来说,感到意外甚至失落是可以理解的,但天生开朗的他很快找到了“台阶”。“因为,听说,还有人用的是竹剑”,想起初学剑的经历,王海滨每每回忆起来都会笑得很开心,因为跟剑的初次见面并不完美,更激励了他向得到一把想象中完美的“宝剑”而努力。

  在王海滨的脑子里,那是一把寒光闪闪的利剑。他把那剑想象得极其完美,光亮的剑条,圆润的护手,结实的手柄,这把剑足以成为他向小队友们炫耀的资本。就像刚学会写字的孩子渴望得到一支钢笔,刚会骑车的孩子渴望得到一辆山地车,王海滨脑子里的这把剑一直刺激着他。

  手里握着的是把断剑,但他的信念没有受到挫折,刻苦的努力终于换来了回报,一把崭新而完好的剑成了表彰他训练成果的礼物。“那是一把国产剑,百十来块,在当时来说已经非常珍贵了”,王海滨说,拿着新剑真的有点像穿了新鞋不会走路,谨小慎微,因为剑是损耗品,剑条在激烈的拼斗中会最终折断。“训练的效果还是最主要的,如果怕弄断,那就退回去用断剑得了”,王海滨很快度过了调整期,并且用国产剑越打越好,一直到他17岁打进国家队。

  “1991年打世界杯的时候,我拥有了第一把进口的剑”,说起那把德国剑,王海滨现在的表情都是幸福的。因为是第一次用进口剑,王海滨第一感觉就是沉,结果那次比赛,并没有打好,只进入了前64名。

  悉尼奥运 人剑合一

  1999年,王海滨和后来并称为三剑客的叶冲、董兆致一起杀进了马德里世锦赛的男花团体决赛。对垒法国队,最后一剑定生死的重担交给了王海滨,他没有丝毫犹豫,刺出关键的一剑,很明显地,是王海滨先刺中了对方,但当值的意大利裁判却“果断”地判罚法国队获胜。王海滨一反常态地脱下面罩冲裁判狂吼,但无济于事。

  一年之后,带着输给裁判的冤屈,满怀希望的中国男花三剑客,出征悉尼奥运会再次一路杀进决赛。决赛依然对阵法国,电光火石,王海滨最后出场的时候,等待他的还是一剑判胜负的重任。那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担此重任,但因为包含了太多的期望和寄托,手中的剑格外沉重。相持是最可怕的,双方的剑都好像吐着芯子的毒蛇。等不到最后时刻,王海滨和对手几乎同时出击,同时刺中,也几乎同时欢呼,得到的却是裁判非常明确的判罚,中国三剑客再次以一剑之差与金牌擦肩。

  赛后的王海滨哭了,他默默地盯着自己的剑,想不通它为什么不能助自己一臂之力。突然间,他似乎读到了剑低沉的声音,剑似乎也和自己一样痛苦,一样愤懑。他回想到一年前的决赛,手里的剑是否也和自己一样出离愤怒呢?

  “悉尼决赛的那把剑我一直收藏着,现在还挂在我南京的家里。”王海滨说,那是他收藏的第一把剑。他终于感到了剑的存在,不是用手,而是用心。

  异乡求学 爱剑相伴

  悉尼奥运会之后,王海滨进入了南京大学学习法语,然后他又去了击剑的故乡法国——带给他荣誉和痛苦的地方。异乡求学的日子是艰苦的,好在他有剑的陪伴。“走到哪我都背着剑囊。”说这话的时候,王海滨有些仗剑走天涯的感觉,他也的确做到了。在法国,王海滨拿到了三个全法冠军,还因为连续得到冠军而获得了一把木剑做奖品。用剑奖励剑客,再合适不过,王海滨当然对那把木剑爱不释手,描绘起来也滔滔不绝,“那是用太平洋海岛上的珍贵木材雕刻成的,跟真剑一般大小,剑条磨得极细,做工非常精巧……”这把剑现在被锁在王海滨家里的柜子里,轻易是不拿出来的。

  在法国的时候,王海滨应该是成功的,但他和他的剑依然渴望证明自己。跟叶冲和董兆致的断断续续不同,王海滨一直没有停止训练,甚至,他一直没有换剑。“这把剑,从2000年以后一直跟着我,直到现在,是跟着我时间最长的一把剑”。很奇怪,王海滨没有提起2004,没有提起雅典的奥运会。即使追问,也是一句带过:“中国男花战胜了对手,输掉了金牌”。这次王海滨平静了很多,不是因为他没有机会执行最后一剑,而是他读懂了剑的心声。他要找寻一条新的道路。

  告别赛场 剑在心中

  今年春天,王海滨重返国家队成了一名教练;今年夏天,他要完成本科论文答辩,然后成为了一名硕士研究生,已经是国家级裁判的他立志成为一名国际裁判;今年秋天,他还要代表江苏在家乡举办的十运会上执剑拼杀。

  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我们不知道王海滨的剑最终将指向何方,或许有一天,人们不再称他为剑客,但只要提起王海滨,肯定是离不开剑的,而他也不会离开他的剑。

  “这是一个500克重的小秤砣,每次上场之前,我们都要用它来测试剑头的螺丝压力是否刚好达到500克的标准……这样的小螺丝刀就是用来调试剑头的……剑头螺丝下面是弹簧,就是这样的小弹簧,连接着剑条里的导线,一直连接到记分器上……用这把刀子把导线安好,比赛完了也可以卸下来……”王海滨打开不离身的工具箱,像往常一样调试着他的剑。他说,跟剑在一起的时候最放松。

  原因很简单,他太了解剑了,剑不只是融入了他的身体,剑就是他,他就是剑。

  本版撰文/孙毅 本版摄影/刘紫园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王海滨新闻

 

评论】【体育沙龙】【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夏日中的期待


FC Cities Pack


第二代喜力AFI


Footscapes


第三届高中篮球联赛


报名北京网友足球赛


组建属于自己的团队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