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乒乓“始祖”漂洋过海来中国 玩偶将成博物馆新藏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5月05日04:10 北京晨报

  世乒赛主战场里跳动的小球只是牵动胜负的筹码,但在上海万人体育馆西大厅内,这些小球却成了欧洲早期的室内装饰品、中美乒乓外交的历史见证,又或者是火花、邮票、纪念册的主角……刚刚还在比赛中沸腾的观众到了这里却能立刻静下心来,在一件件珍品中感受乒乓文化的魅力。第一次走出洛桑的国际乒联博物馆,将巡回展首站设在了上海——镇馆之宝——象牙球拍精雕中国山水画

  在这次国际乒联博物馆提供的700多件展品中,包括许多首次与中国公众见面的珍品,如1576年在英格兰出版的乒乓游戏木刻作品、十九世纪的乒乓游戏金银饰品,近百年前的乒乓球、球拍、球台等。这些展品,就连包括乒坛宿将徐寅生在内的一些老世界冠军也是第一次看到。开展当天,他们兴致勃勃地穿越了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时空,尤其是看到早期的乒乓球和乒乓球拍,大小如羽毛球拍,木板上覆盖的是羊皮、生橡胶,甚至沙子时,众人都啧啧称奇,直至硬橡胶球拍映入眼帘,有人笑道:“终于看到类人猿了。”

  在这些珍品中,号称镇馆之宝的当数被安置在门口处的“神秘之拍”。相比现在的球拍,“神秘之拍”的拍面显然过于精巧,细细的象牙柄上雕刻着一幅精美的中国山水图,画的正中则是一位戴高帽穿长袍的人正在欣赏眼前的大好河山,陶醉其中。“这显然是个中国人,而这个拍子是100年前在英国发现的,至今没有人知道它的最初拥有者,所以我们叫它神秘之拍。”博物馆馆长恰克先生告诉记者,“这是它第一次出国展览,真希望有人能解开这个谜。”谁都知道乒乓球运动起源于西方,目前花开东方,但它何以能在中国古代便登上艺术品的殿堂,这还真让人说不清。博物馆长——终身未娶只当藏品是娇妻

  “神秘之拍”的故事没人知道,但国际乒联博物馆其他展品背后的故事却有个人能倒背如流,他就是博物馆馆长、美国人恰克·霍伊。这位白发老人至今未娶,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他所钟爱的乒乓收藏事业。

  据几个在展馆帮忙的志愿者告诉记者,当初在布置展览时,恰克细心得像个主刀医生:“从洛桑运来的展品放了两个集装箱、13个大箱子,每个箱子都是由老人亲自开封的,别人碰都不让碰。”对此,老人有自己的解释:“洛桑国际乒联博物馆里一共有3000多件珍品,我把它们当做我的妻子、我的生命。因为这是第一次离开洛桑,所以我觉得就像我的女儿第一次和男友约会一样,希望你们能理解我的举动。”

  至于那个“神秘之拍”,是恰克自己从洛桑一路背到中国的。记者好奇地打听这件英国拍卖会上的胜利品价值几何,老先生摇头笑道:“这是不能用钱来衡量的,不过当时买下后我的感觉就是心被填满了,钱包被掏空了。”

  中国制造——乒乓玩偶将成博物馆新藏

  纵然对自己的宝贝分秒不敢离身,但是开馆当日没过半小时,恰克还是被对门的中国体育博物馆展区吸引了过去。这里除了大量记录了中国乒乓球健儿获得的136.5个世界冠军经历的历史图片外,容国团的奖杯、徐寅生的球拍等珍贵实物也被收进展柜。不过真正吸引恰克的还是那些由乒乓球制作的玩偶,其中有穿着56个民族服饰的玩偶,还有各国人物造型,惟妙惟肖、神态各异。

  其发明者上海中国福利会少年宫童箴手捧一个可爱玩偶向记者介绍:“你看她童花头、羊角辫,胸前一朵白玉兰,右手持拍做扣杀状。我们把这个由25只乒乓球组成的玩偶起名为“兰兰”,世乒赛组委会已经预订了200个,它将作为世乒赛指定礼品,赠送给各国乒乓健儿。”恰克也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些乒乓球玩偶,据说其中一组“西游记”已被国际乒联博物馆收藏,不久就要运抵洛桑。晨报上海专电特派记者刘莹乒乓外交的历史见证。“兰兰”憨态可掬。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晨报特派记者 邹红\摄



 

评论】【乒羽世界】【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夏日中的期待


FC Cities Pack


第二代喜力AFI


Footscapes


第三届高中篮球联赛


报名北京网友足球赛


组建属于自己的团队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