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95亢奋犹在 03乒超无人喝彩--再过十年我们往哪退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4月27日15:13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十年前的天津世乒赛,一票难求,盛况空前,观众就像赴一场乒乓盛宴,那时球市的亢奋犹如过眼烟云;十年间,乒乓球竞技市场却如萧瑟寒冬,步步退却,市场空间越来越狭窄——几届世界杯乒乓球赛在国外找不到承办的城市和赞助商,只能在中国举行,此谓从国际市场退回国内市场,而国内又找不到大城市,只能在广东中山,萧山临浦等小城镇举行,此谓又从国内大中城市退到小城镇。像世界杯这样的高规格比赛都受冷遇,更别说像中国乒超联赛这样的鸡肋了,他们就像流浪的大篷车在郊外渐行渐远,再过十年,我们的乒乓球竞技
市场再往哪退?

  1995天津:亢奋犹在眼前

  从天津到上海,世乒赛在中国正好走过了10年。回想起10年前在天津采访世乒赛的情景,那种盛况和亢奋仿佛仍在眼前。

  那时候,中国乒乓球队(主要是男队)正处在一个爬坡并接近峰顶的阶段,老队员王涛、马文革等还在打主力,新锐孔令辉、刘国梁等才20岁上下,刚刚显露锋芒,拿冠军远没有近几年探囊取物般轻松。越是有难度,就越是有悬念,人们也就越是有期待。这种期待正是这些年中国乒乓球队因独霸天下而让人们渐渐消失了的一种感觉。

  当时为世乒赛新建的天津体育馆能容纳8000余人,比赛期间的那十来天里,馆内馆外都热闹得跟过节似的,人气极旺。不说交警部门为世乒赛专门辟出几条马路作为专用通道,单是体育馆外卖望远镜的小贩就狠狠地发了一票。馆大球小距离远,望远镜就几乎成了观众们看球的必备品。

  随着比赛的进程,观众的情绪也越来越亢奋。记得男单八进四的比赛中,刘国梁、丁松和孔令辉三员小将分别将前三届世乒赛男单冠军瓦尔德内尔、佩尔森和盖亭淘汰出局,那情形真叫做群情激昂,如同推翻了“三座大山”一般。比赛结束好久了,许多观众还迟迟不肯离场,陪着场内的记者们将选手一一包围,一块采访。

  本报记者康凯

  2003上海:乒超无人喝彩

  跟踪报道中国乒超联赛好几年了,我深感这项号称职业化多年的联赛无人喝彩的尴尬,从中心城市退到偏远城市,再到小城镇,一退再退,乒超走在“上山下乡”到处觅食艰难道路上。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前年乒超联赛首轮,浙江海天男乒客场挑战上海圣雪绒队,比赛地点是在上海的普陀区体育馆。当我赶到这个体育馆,发现门口没有一个球迷,也根本不要买票,就可以长驱直入了。到了馆内更让人心酸:偌大的馆内空荡荡的,稀稀拉拉地坐了没几个球迷,场上的运动员教练员、工作人员和记者加起来比观众还要多,空旷的球场只有运动员自己给自己鼓劲的几声呐喊。上海本地的记者也没见到几个。当时的场景真让我怀疑自己的眼睛:这就是号称世界顶级的乒乓球联赛比赛现场?这就是拥有世界乒乓球头号选手王励勤的上海圣雪绒主场?

  当时著名的原世界冠军江嘉良也在现场看球,在跟我聊天时也深深感叹乒超联赛球市的不景气,他回忆起自己十多年前在这里打球时,观众爆棚,气氛可谓是达到沸点,当时真的是一票难求,还要托关系。与现在天壤之别。江嘉良对现在的情景也表示困惑,他只能归结为球迷现在可以选择观看的运动多了,乒乓球竞技市场萎缩了。

  本报记者陈学东

  2004雅典:像是国内比赛

  说起雅典奥运会的乒乓球比赛,我脑海里立马闪现出两个场景:一是格拉特斯体育馆到处飘扬的五星红旗,二是奥林匹克体育场的座无虚席。

  格拉特斯体育馆是雅典奥运会的乒乓球比赛馆,能够容纳6000名观众,与奥运会其他场馆相比,这个规模已算小了。而且我去看比赛的那天,正是奥运会乒乓比赛的最后一场,也是国内观众最瞩目的重头戏——王皓与柳承敏的男单决赛。即便如此,现场也只坐了三四成的观众,除了中国人,就只剩下三三两两的韩国观众了。所以从记者席看过去,满眼都是摇曳的五星红旗,耳畔听到的也都是“王皓,加油!”恍惚中,以为回到了国内。

  就在这场比赛的前一个晚上,我刚刚在奥林匹克体育场现场目睹了最激动人心的男子百米飞人大战。其实吸引我的除了比赛本身,更让我着迷的是田径比赛的氛围,整整8万个座位的体育场,完全可以用座无虚席来形容。

  惟一相同的是,两个赛场的记者席都是爆满的。奥林匹克体育场的记者席是2000个,格拉特斯的记者席是200个。我到格拉特斯的时候稍微晚了一些,很不幸,找遍整个记者席,我最后还是只能在台阶上落座。环顾四周,都是我的同胞兼同行。想找到几个其他国家的记者,还真不是件容易事。

  也许我这样比较,对乒乓球来说很不公平,毕竟田径是奥运会的开山鼻祖,从古代奥林匹克运动开始,田径就是第一运动,而乒乓球只是从1988年汉城奥运会才开始进入奥林匹克大家庭的。不过,从我采访奥运会这么多项目的实际情况来看,说乒乓球是奥运会最冷门的项目之一,是一点都不冤枉的。本报记者徐健

  2004萧山:小镇喜遇知音

  一个是乒乓球界的顶级赛事,一个是杭州市萧山区的小镇。当世界大赛撞上地方小镇,引爆的是彗星撞地球般的巨大能量。

  虽然组委会只在萧山各家宾馆以及临浦设立了售票点,购买票的也多是萧山当地群众特别是临浦居民,但是谁想一个区的消费力居然这么强,本次出票形势好得惊人。高达580元的高价票最早卖光,决赛日的门票早在比赛开始前一个多星期就告罄了,其他各场小组赛的上座率也达到了50%。如此火热的票市难怪组委会的人乐得合不拢嘴了。

  以前只有在成语字典上学过“万人空巷”,但是在五天的采访中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这个成语的真正涵义。决赛当晚,气氛更是推到了高潮。赛场外,有不少的黄牛在那里扎点,有大批痴心地球迷拿着海报和笔等待乒球大腕的出现,组委会不得不出动大批的警力来维持现场秩序,而反观临浦的街道,走上50米都不太能看到人,据说这个镇上所有的人都来看球了。

  赛场内,座无虚席煞是热闹。比赛还没开始里面的观众已经敲起锣来,打起鼓来,还亮起了嗓子。比赛一开始加油声、鼓掌声不绝于耳。

  本报记者王琼

  请行家来吆喝

  乒乓球目前在中国的生存现状,正如常见的“月饼现象”。月饼是中国的传统食品,但只到中秋前后才吃。过了中秋,慢慢就成鸡肋了,再不济,有时候只能送进垃圾箱。国球也是,平时受冷落,只有世锦赛、奥运会是乒乓的节日。但过了节,大家都一窝蜂地关心欧洲足球、NBA,哪怕CBA甚至最末流的国内足球,“节后的月饼”就很少有人搭理了。国内乒乓比赛水平再高,也是关起门来自娱自乐。

  吃月饼是民俗,打乒乓球也可归于运动中大俗一族。如果高尔夫斯诺克这些运动因为“阳春白雪”而未走入寻常百姓家,那么连乒乓球这样群众基础雄厚的“下里巴人”也被市场冷落,原因何在?

  乒乓球运动本身有不易推广的局限性,球小,球速快,观众现场看球费劲,远不如在家看直播清晰;技术变化的诀窍隐蔽,球员发旋转球全在于手腕的细微变化,而观众要不长对鹰眼基本都如云里雾里;中国长期独霸世界乒坛,引起观众审美疲劳;更多新潮运动的冲击等等,都对乒乓球的尴尬现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是各自的特点决定的,无法强求。

  不过不容易推销的东西不一定推销不了,关键在于谁吆喝,怎么吆喝。冰球也很无聊,人在冰上飞来飞去,小球晃得眼花缭乱,天生也有缺陷,加拿大人照样热捧为第一运动。这说明,市场化程度高的国家,自然形成了推广和管理市场运作的一整套体系,体育运动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项,当然也身在其中。我们对国球一贯的举国体制,以庞大的财力人力作后盾,干得比其他国家的散兵游勇强,那是理所当然的。但那只适用于国际大赛,平时国内比赛缺乏卖点,自然就少人买账。尽管搞了乒超联赛,也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效果明摆着——大城市无法立足,只有撤到中小城市和县城去。

  中国悠久历史积累下的俗文化,有的适应不了时代变革慢慢被更替或遗忘,有的经过针对性的策划包装,老树发新枝,更显生机勃勃。这本不奇怪,任何经得起时间和市场检验的事物才能历久弥新。中国乒乓球概莫能外。从科学的开发与管理入手,尊重市场规律,多请有职业运作经验的人操办,打造出一个有市场潜力的商业联赛,国球才算是走上了光明大道。伊志刚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乒乓球新闻

 

评论】【乒羽世界】【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夏日中的期待


FC Cities Pack


第二代喜力AFI


Footscapes


第三届高中篮球联赛


报名北京网友足球赛


组建属于自己的团队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